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48842400000008

第8章 起兵勤王

鲁港惨败之后,剩下张世杰一名大将,收拾着残兵败卒,退保建康一线。建康吃紧,临安接着宣布戒严了。

贾似道败逃后,上书太皇太后谢道清,请朝廷立即迁都,由此招来了更大的民愤。朝廷里对贾似道败兵之事已经不满,现在又看他要太皇太后搬家,更是不高兴。

于是太皇太后便降下诏书,由李庭芝转给他,希望贾似道接到诏书以后,尽快回宫。

那贾似道却不敢回京,只是打发了几个亲信的堂吏来临安,把“平章军国大事”和“都督天下兵马”的职务交卸出来。

这更激怒了朝里的官员,他们纷纷上奏,请皇帝明察。

“陛下,以目前紧急的时局,贾似道居然还悠然地躲在扬州享受。接到陛下的诏书,无论怎样,也该亲自来宫中一趟才是啊!”

“当初就是他骗我们说是鄂州三路大捷,没想到竟是跟元人谈和。”

“而且还出尔反尔,扣押元人使节。”

“上次他捧着大都督印,在芜湖观望,又想重施鄂州故伎,乞求谈和,而伯颜因为郝经被囚之事,一口拒绝了他。后来,贾似道立刻准备厚礼,送还给人家,还把郝经给放了。元主还是不理。现在他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下不管,让我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太皇太后虽然不想处罚贾似道,但是碍于群情激愤,而且贾似道也太过分了。于是皇帝下诏,扣押那几个堂吏,同时把贾似道的家产都查抄没收了,一面又下令李庭芝即日解送贾似道回京,不过还是给他一个官职,贬往婺州城安置。

虽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统治集团士大夫之间的争斗却并未休止,左丞相王爚与右丞相陈宜中虽都为贾似道所提携,但二人之间积怨颇深。大敌当前,抗元成了南宋的头等大事,陈宜中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很模糊,既无抗战的准备,也无议和的迹象。王爚在朝中抱怨自己有职无权,提出辞职。

为了缓和两位丞相之间的矛盾,太皇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左丞相,留梦炎为右丞相,王爚为平章军国大事(位在丞相之上)。

留梦炎是主和派,而王爚和陈宜中之间仍勾心斗角不断。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四路进击元军,王爚坚持要丞相带兵,以安抚诸将,鼓励士气。陈宜中准备出师,但皇帝及许多公卿都犹豫不决。

德祐元年(1275年)七月,张世杰的军队兵败焦山。王爚以为报复陈宜中的机会来了,他抱怨自己有职无权,再次提请辞职。

不久,王爚的儿子唆使太学生刘九皋上书列数陈宜中的数十条罪过,陈宜中一气之下,弃职而去。太皇太后六神无主,连忙罢免王爚,下令逮捕刘九皋,又恳求陈宜中回朝。

陈宜中终于答应回朝,任右丞相。陈宜中上任后,命令夏贵率军保卫临安城,动员全民皆兵,又在临安城招集15岁以上的男子为士兵,组织了一支杂牌军。

有了这支杂牌军,陈宜中便以“都督”的名义发出檄文,同时还学着贾似道的派头,只坐在京城里发布命令,对军事也是一概不知。他把张世杰率领的陆军放在水上作战,又把刘师勇率领的水师放在陆上作战,结果是两路都吃了大亏。

文天祥在半年前,一接到太皇太后的诏书,便有了拼死的决心。

起兵勤王,面临着两个大难题:一是兵源,二是粮饷。朝廷只发诏书,给了文天祥一个江西提刑的头衔,而到哪里去找义士,到哪里去筹粮饷,都要文天祥自己去想办法。面对这些困难,文天祥没有畏惧,他积极行动起来。

接到诏书第三天,他就向江西各地发出檄文,要求各地聚兵集粮,准备入卫京师。同时他还广泛求贤纳士,征集起兵方略。

文天祥决定去拜访陈继周。陈继周是江西宁都人,做官做了将近三十年,在当地颇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文天祥想请他帮忙,共同来招募地方的义士。平常的日子里,陈继周自视颇高,不把那些地方官放在眼里。唯有这一任知州文天祥,听说是个状元出身,他才多少有点佩服。

这一天,文天祥亲自到他府上拜访求教,陈老先生详细地提出了起兵方案,并且不顾年老体弱和儿子一起发动赣州豪杰,甚至连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发动起来了。

与此同时,文天祥还派他的邻居、朋友刘沐等人,去发动邻郡以至湖南、广东的义士。这里的工作,进行得越来越顺利,风声也越传越远了。

文天祥捐出全部家财做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

文天祥感于国家局势危急万分,一直请求入京护卫。但是陈宜中认为他统率的是乌合之众,不准他入卫临安。

这时候京师的太学生,一心希望文天祥进京。于是,一大群太学生,抱着呈文,跪在宫门口请愿,并指控陈宜中不该阻止文天祥入京护卫。反正时局已经乱到不可收拾,如今又发生了这件事,陈宜中索性一走了之,丢下乌纱帽,躲回老家永嘉去了。

陈宜中一走,太皇太后更没了主意,于是下令临安府捉拿太学生,并且连连下诏书,催促陈宜中回京,他反倒摆起架子,就是不回去。

于是朝廷的大事,只好暂时交给留梦炎处理。留梦炎一向是主张投降谈和,始终抱着见风使舵的打算。

有些人看文天祥干得有声有色,不免嫉妒,说他是想借这乌合之众来出风头。江西安抚副使黄万石向留梦炎递去的密告就是这样,说文天祥猖狂跋扈。丞相留梦炎便以这个为理由,拒绝接受他入卫临安的计划。

这时候文天祥请求上前线的报告又来了,留梦炎的同党黄万石说:“文天祥的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应诏勤王,简直是儿戏!”

留梦炎接着说:“嗯,应该压压他的锐气,既然他那么急着立功,就调他到隆兴府去驻防吧!”

调防令一发出,察院孙荣叟非常不平,立刻上奏说:“文天祥所招募的兵士都是激于忠义,他们的实力和士气不可小觑,如果派他们去冲锋陷阵,元兵绝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是如果把他们留在城里驻防,士气必然低落。”

这边勤王军被压抑着不能动,而临安已陷在空虚恐怖的气氛里。前方军事失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正如肃杀的秋雨,原本繁华的都市,呈现出一片萧条。

过了半年,江南的军事形势每况愈下,越来越险恶了。元军顺长江东下,所过之处,宋朝守将相继投降。

刚开始只听到建康沦陷,沿江制置使赵滑南走,都统茅世雄、镇军曹旺开城投降。元军继续进军,湖北制置使高达以江陵降元。

接着连州知州孙嗣武又以城降……

接着镇江府马军总管石祖忠又以城降……

接着又传来江阴通判李世修以城降……

接着滁州知州王文虎投降元军……

接着宁国府知府以城降……

接着和州王喜献城求荣,投降了元军……

只有攻打扬州时,守将李庭芝、姜才拒降死守。宋将张世杰与刘师勇、孙虎臣等结集战船万余艘,在焦山与元军阿术、张弘范部大战,想以此来扭转局面,但宋军大败。

京城里空荡荡的,谁也不敢断定进城的是元兵还是自己的军队。街头巷尾,几乎看不到半个人影,大家都躲在自己的屋子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有砍杀的声音。

不但是各地的守城官都已相继逃走,就连京城里的文武官员也已弃官离职,遁隐起来。可想而知,临安的形势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正当老百姓惶恐不安的时候,忽然又有传言,说是在独松关那边发现了元人,有一队元兵已在离城不远的地方了。

大家虽然躲在紧闭大门的家中,似乎也听到或是窥视到,当时的确有一队人马,被迎接入城,人数大概在一万以上。元兵进城了吗?大家想逃也来不及了,只好静静地躲在家里。

原来不是元兵,只是张世杰由前方撤退回来的军队。

这真是一针强心剂,虽然他们是吃了败仗退下来的,但对临安来说,也可以增加军力,壮壮胆子。恐怖的气氛暂时缓和下来,临安的百姓忙着杀猪宰羊,慰劳张世杰的军队。朝廷也升了张世杰的官阶,封他为“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