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升级版”什么样
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一施政目标,引发海内外关注。此后一个月里,李克强又五度对中国经济升级版作了阐述,引发各界广泛讨论: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什么样的?怎样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仅专家学者纷纷对此进行深入解读,沪、苏、浙、粤等沿海发达省市也提出率先打造经济升级版。分析认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什么
中国新一届政府一亮相,就抛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施政愿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17日会见中外记者时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李克强指出,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一时间,各界对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给予广泛关注和充分解读。
而在中外记者会后一月内,李克强又五度阐述了“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五个要求
在3月17日到4月17日一个月内六次对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阐述中,尤以李克强总理3月29日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对其内涵要求阐述得最为全面和充分。李克强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国内市场,这是在风云变幻中确保发展能够不断持续的重要基础。其次,转型升级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面对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要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再次,经济转型升级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稳增长,首先要看就业稳不稳,要更加注重向调整结构要就业,特别是要围绕经济升级的需求,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功夫、出实招,释放扩大就业潜力。
又次,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不解决,发展就会“断粮”,民生就会“打折扣”。这也是转型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各级政府要增强紧迫感,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最后,李克强指出,稳定经济大势,既要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更要依靠改革促进转型,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抓紧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规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使他们在更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竞争。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指出,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一个对经济发展的形象表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五大路径,综合组成了经济发展的升级版,缺一不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指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要聚焦于稳中求进,在稳住“量”的同时,尽力实现“质”的提升。
其次,中国经济升级的新动力来自创新、内需和改革。升级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而推动转型,需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最后,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经济升级与改善民生、社会公平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推动改善民生和提供社会公平,是升级版中国经济的“人本属性”。
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此前,经济“转型升级”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概念。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比“转型升级”涉及范围更广、面更宽。形象地比喻,就像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的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是更系统性的,包含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升级后的中国经济,应当是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机制更合理、发展更健康可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同时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李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更深层次的转型。我理解其背景是由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要素,比如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传统工业化红利,都在衰减,此时如果不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方式转变,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中国需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杨瑞龙说。他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城市化为主要推力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面临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的全面转型,将从原来以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投资驱动型、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以内需为主、消费需求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服务业大步发展的发展路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则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理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内涵。他认为,中国目前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中国新一届政府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中国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首要内容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必须要保持住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张永军说,要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效率,“从中国过去的情况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生产要素投入占70%,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占30%,而在发达国家,情况是相反的。目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空间降低,势必要从投入效率上挖掘潜力。”
怎样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专家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至于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李克强总理已经指出了路径,接下来就是要抓住城镇化、创新、服务业、绿色发展、改革开放这几个关键全面深入推进。
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寻找动力源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制约内需的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去破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张立群分析,中国经济此前之所以能够连续两位数增长是因为有双发动机,一部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外需发动机,另一部是住、行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发动机。如今外需发动机马力大减,内需发动机由于住、行消费升级遭遇瓶颈而放缓。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长久动力,得靠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
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助推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打造城镇化的“升级版”。易鹏指出,这一轮城镇化之所以要提“新型”,是因为之前的城镇化在速度猛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而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破解四大问题入手:首先,新型城镇化应向外界传递出清晰的信息,那就是这一轮城镇化是以人为本,重在制度改革和有可持续性的投资,坚决反对人为造城,不是新一轮“投资大跃进”和“房地产化”。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并且在将农村打造成新城镇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部分农村进行保留,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再次,必须大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最后,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始终围绕人来展开,要通过户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给予公平机会保证新进城农民能够融入城市中,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
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世界范围的结构性变革都是伴随着科技产业革命展开的,每一次都会引起新的主导产业的出现以及新技术对原有产业的渗透和提升。这其中,科技新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关键投入和新技术群的出现,正是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驱动力量。
“中国经济正进入重要转折期,表面上看是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实质上是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他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与否在于能否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一个大国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建立在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基础上,而是要走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路。国家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企业也要增强紧迫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在创新过程中,只有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人才激励重于技术开发,营造环境重于集聚要素,作为创新“软件”的创业创新文化重于设备厂房“硬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意志”转化为“企业行为”,创新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需要构建和完善五大机制:第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第一资源”的作用,鼓励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内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造就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第二,完善合作创新机制,灵活选择合作创新形式,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组建多样化的战略技术联盟,实现企业创新优势互补,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第三,优化技术消化吸收机制,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由重引进向重消化吸收的转变,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推动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式创新。第四,完善创新引导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发展环境。创新需要政府营造“做实业能致富,创新做实业能大富”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自觉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企业习惯。
第五,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股权投资体系,完善多层次“金字塔形”资本市场,以金融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更加注重向调整结构要就业,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功夫,释放扩大就业潜力。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更加重视工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简单来讲就是更重视能直接拉动GDP增长的项目。在同等条件的投资项目下,地方政府会对工业企业优先供地,并提供更为优惠的水电价格。然而对于以人力资源为主的服务业,不仅对外有着一些准入门槛,对内也有地方政府发展意愿不足、税费不合理等问题。不可否认,目前,无论是民间投资和消费的疲软,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都与服务业的管制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处于温和复苏期,这无疑给了政府一个放开服务业管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工业升级需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更是密切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相互联系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发挥服务业这个最大就业“容纳器”的巨大作用,多出实招,增强就业创业的活力。张立群建议,加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力度,减轻服务业税负;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以充分的市场竞争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以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雾霾天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已经到了再不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发展就无以为继的阶段了。这不是通过一两年的突击就能解决的,而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都要面临的考验。走绿色发展之路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别无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加明显。
一方面中国能源资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环境持续污染和百姓日益强烈的环保诉求之间的矛盾凸显。这不仅是民生的焦点问题,也是重要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