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将星的摇篮黄埔军校
48892000000008

第8章 汇集四方人才(1)

(一)主要教职员

黄埔军校的创办,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是中国大革命开始之际。在这个风雷激荡的年代,在这个红火的岁月里,作为革命尖兵大熔炉的黄埔军校便成了各路人才汇集的地方。这些四面八方汇集的人才,他们有的担任军校的领导工作,有的成为教官,大多数年轻人成为军校的学生。

国民党方面:

蒋介石:第一任校长。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汪精卫:国民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战术教官。

严重: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校务委员。

缪斌:政治教官。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教育长。

王柏龄:教育长。

钱大钧: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校长。

顾孟余: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教官。

共产党方面: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熊雄: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政治部教官。

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期的周恩来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

中共党员。1926年1月后,先后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毛泽覃: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政治教官。

张秋人:政治教官。

萧楚女:政治教官。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政治教官。

其他党派或无党派人士:

许德珩: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苏联方面:

瓦西里·布留赫尔(加伦):顾问团团长。

契列班诺夫:曾任军校总顾问。

鲍罗廷:曾任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

白礼别列夫:曾任步兵顾问。

嘉列里:曾任炮兵顾问。

互林:曾任工兵顾问。

喀扶觉夫:曾任政治顾问。

(二)中共党员一展身手

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了军校的创办和教学,还选派大批优秀党员和共青团员到军校学习。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担任教官及相关方面负责人。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共产党方面,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将帅军衔的人里,有36人在黄埔学习和工作过。其中,元帅5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徐向前,黄埔第一期;林彪,黄埔第四期。大将3人:陈赓,黄埔第一期;罗瑞卿,武汉分校;许光达,黄埔第五期。上将8人: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陈明仁,黄埔第一期;周士第,黄埔第一期;宋时轮,黄埔第五期;杨至成,黄埔第五期;张宗逊,黄埔第五期;郭天民,黄埔第六期;陈伯钧,武汉分校。中将9人:阎揆要,黄埔第一期;常乾坤,黄埔第三期;倪志亮,黄埔第四期;唐天际,黄埔第四期;郭化若,黄埔第四期;王诤,黄埔第六期;谭希林,黄埔第六期;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少将11人;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徐介藩,黄埔第三期;方之中,黄埔第四期;洪水,黄埔第四期;李逸民,黄埔第四期;曹广化,黄埔第四期;白天(魏巍),黄埔第四期;廖运周,黄埔第五期;周文在,黄埔第五期;张开荆,黄埔第五期;朱家璧,黄埔军校第八期。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生队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

李之龙:黄埔第一期。

李汉藩:黄埔第一期。

许继慎:黄埔第一期。

黄敖:黄埔第一期。

董朗:黄埔第一期。

彭干臣:黄埔第一期。

蔡升熙:黄埔第一期。

冯达飞:黄埔第一期。

孙德清:黄埔第一期。

刘畴西:黄埔第一期。

左权:黄埔第一期。

宣侠父:黄埔第一期。

袁仲贤:黄埔第一期。

周逸群:黄埔第二期。

熊受暄:黄埔第三期。

肖人鹄:黄埔第三期。

吴光浩:黄埔第三期。

朱云卿:黄埔第三期。

段德昌:黄埔第四期。

李天柱:黄埔第四期。

伍中豪:黄埔第四期。

何昆:黄埔第四期。

李鸣珂:黄埔第四期。

刘志丹:黄埔第四期。

曾中生:黄埔第四期。

王世英:黄埔第四期。

袁国平:黄埔第四期。

李运昌:黄埔第四期。

赵尚志:黄埔第四期。

潘中汝:黄埔第五期。

陶铸:黄埔第五期。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王良:武汉分校。

李超时:武汉分校。

徐彦刚:武汉分校。

邓萍:武汉分校。

刘型:武汉分校。

张友清:武汉分校。

程子华:武汉分校。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三)三十六佐官

孙文:黄埔军校总理。

蒋中正: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

廖仲恺:黄埔军校第一任党代表。

李济琛:黄埔军校副校长,教练部主任。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邵力子:黄埔军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汪精卫:黄埔军校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何应钦:黄埔军校军事总教官,教育长。

王柏龄: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教育长。

邓演达: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教育长。

陈诚:黄埔军校特别官佐,炮兵科长。

包惠僧: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张治中:黄埔军校总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教育长。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陈继承:黄埔军校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黄埔军校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黄埔军校战术教官。

严重: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黄埔军校学生队区队长。

钱大钧:黄埔军校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李宗仁: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毛泽覃:黄埔军校政治部科员。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总教官。

萧楚女: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白崇禧:黄埔军校校务委员

周佛海: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缪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张国焘: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张申府: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党委书记。

高语罕: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四)七十二弟子

陈赓:黄埔一期,黄埔三杰之一。

蒋先云:黄埔一期,黄埔三杰之一。

蔡炳炎:黄埔一期。

蔡申熙:黄埔一期。

廖运泽: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

陈明仁:黄埔一期,黄埔五期队长。

邓文仪: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

曾扩情:黄埔一期。

杜聿明:黄埔一期。

范汉杰: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教育处长。

酆悌: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

桂永清: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

关麟征: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

贺衷寒:黄埔一期,黄埔三杰之一。

侯镜如:黄埔一期。

胡宗南:黄埔一期。

黄维:黄埔一期。

徐向前:黄埔一期。

李之龙:黄埔一期。

李默庵:黄埔一期。

郑洞国:黄埔一期。

许继慎:黄埔一期。

刘戡:黄埔一期。

宋希濂:黄埔一期。

左权:黄埔一期。

宣侠父:黄埔一期。

唐澍:黄埔一期。

王尔琢:黄埔一期。

周士第:黄埔一期。

张耀明:黄埔一期,黄埔军校校长。

阎揆要:黄埔一期。

邱清泉:黄埔二期。

廖昂:黄埔二期。

卢德铭:黄埔二期。

余洒度:黄埔二期。

覃异之:黄埔二期。

郑介民:黄埔二期。

周逸群:黄埔二期。

陈修和:黄埔三期。

戴安澜:黄埔三期。

姜镜堂:黄埔三期。

康泽:黄埔三期。

毛人凤:黄埔三期。

王耀武:黄埔三期。

常乾坤:黄埔三期。

段德昌:黄埔四期。

郭化若:黄埔四期。

李弥:黄埔四期。

刘志丹:黄埔四期。

林彪:黄埔四期。

张灵甫:黄埔四期。

唐生明:黄埔四期。

吴起舞:黄埔四期。

曾中生:黄埔四期。

谢晋元:黄埔四期。

彭士量:黄埔四期。

李运昌:黄埔四期。

伍中豪:黄埔四期。

许光达:黄埔五期。

邱行湘:黄埔五期。

赵尚志:黄埔五期。

郭汝槐:黄埔五期。

廖运周:黄埔五期。

陶铸:黄埔五期。

郑庭笈:黄埔五期。

赵一曼:武汉分校六期。

廖耀湘:黄埔六期。

戴笠:黄埔六期。

罗瑞卿:武汉分校六期。

孙明瑾:黄埔六期。

王诤:黄埔六期。

程子华:武汉分校六期。

(五)黄埔三杰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人,字湘耘,号巫山,1902年生于普通农民之家。自幼聪明过人,学生时代组织学生群众运动十分出色。

1917年考入湖南衡阳省立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曾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主编过《岳麓警钟》月刊。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毛泽东在衡阳建党时期最早发展的党员之一。1922年夏,年仅20岁的蒋先云受党的派遣,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9月,他同李立三、刘少奇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一万七千多名工人罢工。11月,蒋先云到湖南常宁水口山矿发动工人罢工,并成立了矿区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1924年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蒋先云受中共湖南党组织派遣,参加军校考试。

考试科目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考试要求非常严格。蒋先云考了第一名,而且毕业时还是第一名,为“黄埔三杰”之首。校长蒋介石对蒋先云可谓“爱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称蒋先云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赞蒋先云是“军校中的高材生”。

蒋先云有着出众的组织能力,人们称他是“犹如恒星一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他是天然的领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龙凤”。中共黄埔党支部成立时,蒋先云被推举为支部书记。他还发起成立了“青年军人代表会”,广州地区的国共两党革命军人与青年纷纷参加,会员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青年军人代表会”改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后,蒋先云被挑选为常务委员,贺衷寒为秘书。联合会出版了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蒋介石对蒋先云关爱有加,他曾声称:“将来革命成功后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1925年,蒋先云毕业留校。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以“中将教育长”的职务拉拢蒋先云,劝他脱离共产党。可是,蒋先云不仅没有脱党,反而声明退出了国民党。然而,蒋介石还不死心,又派人游说蒋先云,以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的要职进行诱惑,希望蒋先云发表退出共产党的声明。蒋先云不为所动,于1926年底离开蒋介石,来到武汉从事工人运动,担任了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

在东征、北伐作战中,蒋先云屡立奇功。在攻打惠州的战斗中,身为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的蒋先云,身先士卒,他一手拿着盒子枪,一手握大刀,带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登上城楼,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蒋先云多处负伤,赢得“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北伐期间,蒋先云担任北伐军总部秘书,蒋介石的侍从秘书。后来任补充第五团团长,转战广东、湖南、湖北战场。蒋先云同蒋介石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一时间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