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将星的摇篮黄埔军校
48892000000009

第9章 汇集四方人才(2)

为了攻占军阀孙传芳老巢南昌,北伐军经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被孙传芳的军队包围了指挥部。此时,蒋先云从容应对,急中生智,自己孤军拒敌,指示警卫团掩护蒋介石脱险。蒋先云在这次“救蒋”战斗中赢得了“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殊荣,全军士气为之一振。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教官,如熊雄、肖楚女等都牺牲在蒋介石的屠刀下。蒋先云同黄埔军校师生掀起了“救校长运动”。但是,事实教育了蒋先云。从此,他与蒋介石彻底恩断义绝。4月17日,蒋先云在武汉发起黄埔学生讨蒋大会,任大会主席。30万人参加了大会,蒋先云慷慨激昂地声讨了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

尽管蒋先云对蒋介石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并且离开了蒋介石,但是,他遭到了张国焘的猜疑和排斥,这使蒋先云感到十分苦闷。时任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兼政委的蒋先云,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场。1927年5月,北伐军在河南临颍与数倍于己的奉军激战。

28日,蒋先云骑着战马杀入敌阵,腿部不幸中弹,但他坚持指挥作战。不久,蒋先云的战马也负伤了,连人带马一起倒在地上,但仍然不下火线。直到胸部中弹,流血不止。他倒在地上,嘴里还喊着“杀敌”。后来在士兵的救护下离开了战场,但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25岁。贺衷寒,湖南岳阳人,原名忠汉,字君山,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00年生。1916年,他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毕业后在武昌一家通讯社当见习记者。1920年,贺衷寒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赴上海学习俄文。9月,贺衷寒作为武汉学生代表赴俄国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团体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贺衷寒同张国焘发生了摩擦,对张国焘的专横表示不满。后来,张国焘向陈独秀告状,最终以目无组织的名义,于1922年春开除了贺衷寒的团籍。不久,贺衷寒在武昌创办人民通讯社。因揭露旧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横行被查封。接着,他又在长沙创办了平民通讯社,并兼任宏图中学教员。当时,长沙发生过“湖南劳工惨案”,贺衷寒发表评论,因而被捕入狱,后经保释。

1923年,贺衷寒主持长沙青年服务社,并受聘《上海时报》特约记者。

1924年5月,贺衷寒考入黄埔军校,成为军校第一期学员。同年11月,贺衷寒任广州分校政治部上尉秘书。1925年12月,贺衷寒、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衷寒任会长,与“青年军人联合会”抗衡。

考入黄埔军校之后,贺衷寒在黄埔同学中脱颖而出,以“贺衷寒的嘴”而成为“黄埔三杰”之一。贺衷寒是顽固不化的反共分子,每逢开会时他总是大骂共产党有野心。贺衷寒的反共政治倾向深得蒋介石的器重。很快,贺衷寒就担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他被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内战爆发后,蒋介石急需贺衷寒这种对共产党有了解的反共先锋,所以,贺衷寒被蒋介石招回国内,负责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体系建立工作,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从此,贺衷寒脱离了职业军人的生涯。他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反共政工干部,还提出了一整套反共政治理论,制订了一系列反共政工文件。后来,贺衷寒成为复兴社“十三太保”的核心人物,风云一时。

1928年10月,贺衷寒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1929年春,他被派往日本学习军事、政治。1931年,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围剿”,但都招致失败。于是,贺衷寒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处长。此后,他曾历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宣传部长等职,积极宣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消息传到南京,国民党高层领导内部形成了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和以宋美龄为首的“和平派”。此时,贺衷寒表现得十分活跃。他与亲日派何应钦秘密勾结,策动170余名青年将领通电“讨逆”,主张进军西安“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不仅如此,贺衷寒还怂恿复兴社书记长邓文仪,召集复兴社骨干分子会议,通过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决议案,并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一致拥护何应钦暂代陆海空军总司令,担负“讨伐张、杨叛逆”的总责。贺衷寒、邓文仪带着他们拟订的决议案征求宋美龄的意见,结果被训斥了一番。另外,贺衷寒还与邓文仪一起,收编了失业的中央各军校毕业生,发动和组织了300人的“讨逆赴难团”,其口号是:“武装起来,开赴潼关,直指西安,与张、杨决一死战,救出校长。”贺衷寒的表现使蒋介石大失所望,加之贺衷寒的干练与颇具雄心,也使蒋介石对其不放心。结果,贺衷寒被长期冷落。1937年6月,蒋介石派贺衷寒赴欧美考察军事、政治、经济。“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贺衷寒奉蒋介石之命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长,并任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武汉成立,贺衷寒任第一厅厅长,主管军队的政治工作,后又任政治部秘书长。1947年,贺衷寒任国民党社会部政务次长。1949年初,蒋介石引退,贺衷寒也随之辞职。1950年,贺衷寒出任国民党交通部长。任期内,贺衷寒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为台湾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日后经济起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贺衷寒再次因处事锋芒毕露而陷入“想搞分裂运动”的流言之中。1971年,贺衷寒辞去了国策顾问以外的所有职务,回家修身养性。1972年5月,忧郁中的贺衷寒因骨癌病逝。他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我已72岁了,不算短命吧!”

陈赓,湖南湘乡县二都柳树铺人。原名庶康,1903年生。1916年入湘军当兵。因不满军阀混战,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半工半读,参加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编入第三队。经过半年的学习,11月,黄埔第一期学生毕业,陈赓留校担任连长、队长,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陈赓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10月下旬,粤军第三师在作战中,遭遇军阀陈炯明的下属林虎部。蒋介石陷入险境,幸得陈赓相救。陈赓后来回忆说:第三师与陈炯明主力林虎部遭遇,全师溃散。蒋介石对我说要杀身成仁,我劝他不要自杀。我看敌人已离得很近,情况太紧急了,就背着他跑,跑到一条河边,把蒋介石送上一条船,我就组织部队顶住追击的敌人,掩护蒋介石过河,然后领他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这样救了他一条命。此事在黄埔系统流传甚广,使陈赓闻名遐迩。从这以后,陈赓成了“黄埔三杰”之一。当时,人们这样称呼“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1925年东征结束后,脱险的蒋介石为了表示感谢,送给陈赓很多礼物,还要调他到身边当参谋。面对蒋介石的拉拢,陈赓和蒋先云一样,毅然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宣布退出国民党,从此结束了“跨党”身份。

1926年秋,陈赓前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和爆破技术。1927年2月回国,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特务营营长。同年7月下旬,陈赓随周恩来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在总指挥部担任保卫工作。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陈赓到二十军任营长。在会昌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经香港转到上海就医。1928年起,陈赓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10月,陈赓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曾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潢光战役以及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的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等战斗。1932年9月,陈赓负伤再次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陈赓大义凛然,拒绝诱降。经中共党组织和宋庆龄的营救,陈赓脱险之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团长,曾率领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到达陕北后,陈赓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挺进晋东南,指挥部队取得了长生口、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随后,陈赓率领部队南下邯(郸)长(治)公路,指挥了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1938年4月,陈赓指挥部队在长乐村取得战斗的胜利,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起了决定作用。不久,陈赓率部转战冀南和鲁西北地区,参加了创建晋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2月,陈赓指挥部队在河北威县香城固设伏诱敌,歼灭日军第十师一部。1940年,陈赓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百团大战期间,陈赓率部参加了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攻克榆社县城。1941年,陈赓任太岳纵队司令员,指挥多次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参与组织指挥对沁源日军的围困,历时2年5个月,累计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被八路军总部誉为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典范。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赓率领太岳纵队参加了上党战役。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陈赓率领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晋西,先后指挥了闻夏、同蒲、临浮、吕梁、汾孝、晋南等战役,歼敌5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战场的作战。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组成陈(赓)谢(富治)兵团,陈赓任中共前委书记,率部强渡黄河,转入战略反攻。接着,陈赓指挥部队继进军豫西,歼敌5万余人,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之后,陈赓率部与刘、邓大军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密切配合,构成品字阵形,逐鹿中原。1948年3月起,陈赓率部协同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先后进行了洛阳、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随后,所部编入中原野战军序列,陈赓任第四纵队司令员。同年11月起,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对黄维兵团实施包围,并在徐州以南切断了津浦铁路,有力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包围黄维兵团期间,陈赓利用在黄埔军校时的关系向国民党将领展开了政治攻心战。黄维兵团所辖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陈赓曾担任过他的队长,对他很熟悉,就写了一封亲笔信让被俘的第十四军参谋长梁岱送去。熊绶春见信后不断流泪,却因犹豫不决而迟迟未投降,总攻开始后逃跑时被乱枪打死。陈赓嘱咐熊绶春的卫士,一定要找到他尸体,好好埋葬,立个碑,以后便于他的家人查找。

1949年2月,陈赓任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陈赓指挥所部强渡长江,挺进浙赣线。10月,陈赓率部参加广东战役。广州解放后,陈赓率部追击逃敌,在阳春、阳江地区全歼了余汉谋部主力4万余人。随后,陈赓率部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集团的海上退路,并在博白地区歼敌第三、第十一兵团大部。接着,陈赓率部西进云南,指挥了滇南战役,歼敌2.7万余人。1950年3月,陈赓指挥部队进军西康,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了胡宗南集团残部,解放西昌。1950年2月起,陈赓先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7月,为支援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战争,陈赓赴越南,帮助确定边界战役指导方针,制定战役作战计划,并参与指挥了边界战役,使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出现转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陈赓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作战。1952年7月,陈赓回国开始筹建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9月,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脏病在上海逝世。

(六)共产党政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