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至崇义时,担任前卫的红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率一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叛变。有人主张把袁崇全“打回来”,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自认与袁崇全是老乡、黄埔同学,主张“喊回来”。
当晚,王尔琢追至崇义思顺圩时,被袁崇全开枪打死,年仅27岁。随后,袁带着十几个人逃跑,投奔了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到9月13日,在红四军攻克遂川的时候,处决了袁崇全。
王尔琢牺牲后,林彪接任二十八团团长。红四军主力回到宁冈后,毛泽东、朱德在砻市草洲上为王尔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毛泽东亲拟了一副挽联:一哭尔琢,再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解放方始休。
(三)湘赣边界大部失陷
人们常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确实,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难免重蹈覆辙。1928年3月,在湘南特委指示下,工农革命军兵出湘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守备空虚,导致了“3月失败”。不到半年,受湖南省委指示及其他因素影响,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改变原定计划远征湘南,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
红军大队人马由宁冈进攻酃县、茶陵,并在酃县改变原定计划向湘南冒进之际,湘赣边界只剩下红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其时,赣军第三军王均、金汉鼎部5个团,第六军胡文斗部6个团,共计11个团,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袭来。
为了保卫根据地,边界特委决定,由袁文才率三十二团防守宁冈,毛泽东、宛希先等率领第三十一团在永新阻击敌人。为了拖住赣军,毛泽东于7月中旬在永新西乡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把三十一团兵分东、北、中3路,分别成立行动委员会指挥军事行动。中共永新县委动员2万多群众,配合各路红军,参加袭扰敌人的军事行动。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永新城内的敌军动态,还派谭震林在永新城内建立秘密军事交通站,搜集传递军事情报。这样,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下,红军运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赣军11个团困在了永新县城附近30里内,为时25天之久,有效遏制了赣军向边界中心地区的推进,史称“永新困敌”。
后来,被困的赣军获悉红军大队远在湘南,方知井冈山根据地内兵力空虚,便向三十一团发起猛攻。为了保存实力,毛泽东带领第三十一团一部,退到永新的小江区。此时,湖南省委第三次派代表(袁德生)来井冈山,带来了省委的第三封指示信,要求部队毫不犹豫地去攻打湘东。8月中旬,毛泽东在永新县境内的九陂村主持召开红军连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特委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永新困敌的经验,讨论了应敌方法和湖南省委的来信。
会议期间,帮二十八团到湘南去挑伙食担子的农民贺礼昌回到边界,他告知红军大队已在湘南失利,现在正在桂东一带活动。这个消息让与会者十分气愤,纷纷指责湖南省委的错误决定。会议的内容也转入讨论如何扭转局势、避免第二十八团再受损失的问题。会议否定了湖南省委的错误主张,决定毛泽东、宛希先率三十一团三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三十一团一营由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一营营长陈毅安等指挥,会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团保卫井冈山。
关于毛泽东率三营前往桂东接应红军大队的情况,前文已有交代;关于一营守卫井冈山的情况,暂且按下不表。
国民党军队乘着红四军主力远离的机会,向边界发起了猛烈而疯狂的进攻,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城和平原地区相继失陷,只剩下少数山区,边界党和政府的组织大部分塌台,边界房屋被烧、人员被杀不计其数。宁冈的乔林乡原有十来个自然村,一千二三百户人家,约三千七八百人。约有200多人被杀,其中一个村子有15户被杀绝了。此外,山沟里还有10多个小村子,男女老少全被杀光,房子也全烧光了。永新的塘边被大烧、大杀两次,小烧杀多次。莲花县的岩背村房子差不多都烧尽了,只剩下几堵残墙;甘家村烧了5栋房子。
杨开明在不久后写的一个综合报告中说:“这个时期要算是边界极倒霉的时期,割据的区域,只有井冈一块地方,宁冈也丧失了,山上是我们的势力,山下则为敌人的势力。土豪劣绅乘机报复,残杀焚烧,逼债收租,一时闹得乌烟瘴气。恰恰那时割禾了,我们分了田的地方,到此时农民要收获的时候,忽然失败了,分了的田都不能算数,真是无可奈何。当时有一句口号:‘农民分田,地主割禾’,真是太不值得。我们别的军事政治上的失败都不算事。只有分了田而农民收不到谷,才是真真的大失败呢!”
湘南和边界的失败,在中共党史上通称为“8月失败”(在有的书中,“8月失败”专指边界斗争的失败)。其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其实,在“永新困敌”之后不久,赣军发生内讧,胡文斗的第六军仓皇退去,随即和王均的第三军战于樟树。留下的赣军5个团,也仓皇退至永新城内。湘赣两军对井冈山的第一次“会剿”随之宣告破产。本来,这正是击溃敌军、扩大割据区域的大好时机,怎奈红军大队远在湘南,而且遭受重创。
对此,毛泽东在当年11月致中共中央的信中不无遗憾地说:“设我大队不往湘南,击溃此敌,使割据区域推广至吉安、安福、萍乡和平江、浏阳衔接起来,是完全有可能的。”“设7月无去湘南之举,则不但可免边界8月失败,且可乘国民党第六军和王均战于江西樟树之际,击破永新之敌,席卷吉安、安福,前锋可达萍乡,而与北段之红五军取得联络。”
之所以导致“8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人不明白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的时候,反而采取统治阶级政治破裂时候的战略,分兵冒进的结果。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不深切了解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以及永新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道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二十九团官兵返乡的意见,其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后来毛泽东给中央写报告,建议中央和湖南省委给杜修经以处分,其中还写道:希望你们派人来,但不要派不懂事的学生娃子像杜修经这样的人来。
确实,杜修经当时也只有20来岁,说他是“学生娃”并不为过。
(四)“黄洋界上炮声隆”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43余米,是茨坪通往宁冈和酃县的要道。黄洋界周围群山环抱,深谷峭壁,雄峰耸立,奇峦叠嶂,极为险峻。山上筑有黄洋界哨口,与八面山、双马石、硃砂冲、桐木岭诸哨口合称井冈山“五大哨口”,它们势成犄角,构成井冈山军事大本营的防御阵地。
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正是发生在这里。
8月下旬,湘军和赣军乘红军大队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湘军吴尚第八军第一师全部及二师一部,共4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赣军王均第九师和二十七师一部共3个团,从古城、茅坪、罗浮进攻井冈山。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按照8月中旬九陂村会议决定,由红三十一团一营会同三十二团留守根据地。得知湘赣军来犯之后,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等先行到井冈山同边界特委的负责人在大井召开了上山红军机关、医院负责人以及伤病员代表会议,讨论粉碎湘赣军进攻的对策。
会上出现撤和守两种意见,主张撤的人认为,敌人兵多,装备好,来势汹汹,而我们人少,武器差,不如把伤病员分散转移到深山里,部队下山打游击,等大部队回来后再打回来。主张守的人则表示,井冈山是党和红军经营了10个月的根据地,山上有许多军队和地方的重要机关,并且有几百名伤病员在山上,一定要守住这块阵地,否则部队士气必然要受影响;而且我们有山上山下群众的支援,又占据着有利地形,只要我们发动群众,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守住井冈山是不成问题的。经过讨论,大家同意坚守井冈山。
会议决定,将主力红三十一团一营放在黄洋界哨口,对付已经逼近黄洋界的湘军军队;其余4个哨口主要由三十二团二营把守,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作战;三十二团一营在宁冈茅坪对敌进行骚扰。
三十一团一营接到命令后,除留下二连在永新牵制敌军外,一连、三连在营长陈毅安带领下,背着3天粮食,日夜兼程,于29日下午赶回井冈山。三十一团一营回来后,团部立刻在大井召开连以上干部会,部署了作战任务。其时,三十二团一营和宁冈部分地方武装在黄洋界下不断骚扰敌人,三十二团二营和特务连及酃县赤卫队也按规定位置分驻在了4个哨口。
担任主要任务的三十一团一营和大小五井地方武装接到任务,连夜赶到黄洋界哨口,按照部署,进入阵地。当时,每个红军只有3至5发子弹。为了有效御敌,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经过商议,想出了几条妙招:第一,动员山上军民,每人至少削200枚竹钉。这种竹钉是当地老俵打猎用的,老俵们用竹子削成尖尖的竹钉,用火烤过,用陈尿泡过,既锋利又有毒,野兽踩上去,脚会生脓腐烂。此时,在黄洋界上山的20里山路上,布满这种竹钉,就成了一道特殊的防线。第二,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堆在路口,设置障碍,又是一道防线。第三,在必经之路挖壕沟。
第四,加固已有的工事。第五,动员男女老少上黄洋界,作为“疑兵”。战斗时听口令,或者在铁桶里放鞭炮,冒充机枪声;或者呐喊“杀啊”、“冲啊”,以壮声威,使敌人弄不清楚山上到底有多少红军。
8月30日早晨,湘军吴尚部3个团即从宁冈源头村向黄洋界进攻。由于地形限制,来犯之敌只能沿着狭长的山间小路一个挨一个地向上爬,呈鱼贯式散兵线匍匐前进。湘军向上仰攻,兵力施展不开,每个兵力之间要保持距离,否则无法射击。红军从山上看山下,则一目了然。湘军3个团的兵力,只得拖成一条长蛇阵,缓缓而进。
这样,红军凭借山险,利用木头和石头,一个上午打退了湘军的多次进攻。下午4点,敌军又一次进攻。这时,永新赤卫大队长贺敏学等从茅坪军械所抬了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向敌人开火。这门炮只有3发炮弹,前两发都因受潮没有打响。等到发射第三发时,居然响了,且正好落在了敌指挥所所在地源头村。这时,各个山头吹响了军号,隐蔽在各山头背后的赤卫队员、暴动队员都向敌人开火,铁桶里的鞭炮也响了起来,男女老少一齐呐喊。
湘军本已精疲力竭,听到一声炮响,加之山上喊杀声震天,以为朱毛红军主力回来了,于是败下阵去,连夜逃回湖南酃县。
此刻,赣军王均部一个团的兵力正准备经宁冈茅坪进攻黄洋界。行至半途,忽闻湘军3个团已从源头村败退,立即调转方向,退回永新。这样,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依凭天险,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巨大胜利,粉碎了湘赣军队的第二次“会剿”。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当晚,大家彻夜难眠。几个京剧爱好者萌发了创作的激情,模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唱词,你一言,我一语,竟拼凑出了一曲别有意趣的《空山计》: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
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
举目抬头来观看,
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
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
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
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
为何又要侵占我五井?
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
你既来就该把山进,
为何山下扎大营?
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
你来、来、来!
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
犒赏你的三军。
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来领教革命。
9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回师井冈山的途中,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喜讯。毛泽东喜不自禁,奋笔疾书,填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