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艰苦卓绝的转战,秋收起义余部终于在毛泽东统率下,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之巅。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在毛泽东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步骤,包括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队,紧抓军队和地方党组织建设问题,利用统治集团内讧的契机主动出击建立红色政权,着意做好群众工作等。到1928年3月,井冈山根据地红色武装割据之势初显威力。
(一)绿林武装成红色劲旅
前面提到,袁文才、王佐是大革命前夕盘踞在井冈山的两支绿林武装首领,后在大革命风暴中成为湘赣边界农民自卫军的领袖,并称井冈“双雄”。袁、王两部人马虽被逼投身绿林,但他们主要打击土豪劣绅,以“劫富济贫”为口号,因此他们与那些啸聚山林、杀人越货的土匪有着显著区别。他们在接受共产党主张后,已经从绿林武装变成了农民革命武装。然而,他们拥兵自重,绿林习气依然比较浓厚。
1927年10月初,在古城会议上,毛泽东否定了一些人主张武力解决袁、王队伍的想法,决定舍“武”用“文”,将这两支人马改造成“革命武装”。对袁、王武装的改造之路,由此逐步展开。
10月中旬,当工农革命军在酃县水口游击时,毛泽东应袁文才之邀,派党员军事干部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金蒙秀到袁部帮助工作,在茅坪步云山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的关系渐渐密切起来。毛泽东十分关注步云山练兵情况,他还亲自给部队讲政治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大家明白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及其与反动军队的区别。
据说有一次,毛泽东来到步云山,正赶上战士们开饭,大家议论纷纷。原来,时值隆冬,没有什么菜肴,只有野菜。他盛了一勺野菜放在碗里,吃了起来。一个战士问道:“毛委员,野菜这么苦,你吃得下?”毛泽东说:“这野菜虽苦,可有丰富的政治营养呢!我们干革命,就要吃大苦。没有今天的苦,哪有明日的甜呢?”战士们听了,颇为感动,也深受教育。
1928年1月,毛泽东又应王佐之邀,派何长工只身一人来到王佐部队驻地茨坪下庄,帮助改造王佐部。
行前,毛泽东对何长工说:“组织上决定派你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怎么样?”
何长工问:“去多少人?”
毛泽东笑道:“又不是去打仗,要许多人去干什么!就你一个人去做‘长工’,把他们争取过来,改造好。”
起先,王佐对何长工存有戒心,不让他察看营地、接近士兵。何长工便从接近王佐的母亲、哥哥以及心腹干将入手,沟通感情,逐步消除王佐的疑虑。特别是何长工设伏,一举擒获王佐的宿敌、拿山反动民团总指挥尹道一,从而赢得了王佐的信任和敬佩。他向何表示:“从此以后,我王佐跟定了共产党。你党代表怎么说就怎么办,刀山火海也不含糊!”何长工遂抓紧时机,对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接着,毛泽东又根据王佐的请求,增派康健、肖万侠、宋任穷等20多名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上山。他们分析研究了王佐部队的特点,作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
经袁文才、王佐同意后,在他们部队里也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和士兵委员会。工农革命军又派出党员干部,分任袁、王部的连长、排长和党代表。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有了提高。
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多次和袁文才、王佐谈心,既肯定他们反对土豪劣绅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们受帮会思想影响、政治目标不明、阶级界限不清等问题,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袁文才、王佐对毛泽东愈发佩服。袁文才对部下说:“跟毛委员一起干革命不会错。”王佐逢人就说“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同他谈上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1928年初,王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将袁、王两部升编为工农革命军,已是水到渠成。1928年2月上旬,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农民武装,在宁冈大陇朱家祠举行升编仪式。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张子清代表前委和团部主持大会,宣布将袁、王部队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贺敏学任团党委书记。
当年5月红四军成立时,以袁、王部队为基干的第二团又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袁、王分任正副团长。从此,这支起源于绿林的武装获得了新生,并逐步成长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支红色劲旅。与此同时,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正式合为一体,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二)恢复和重建边界党组织
“水口建党”之后,各连的党支部都先后建立起来。支部建立起来,连队立刻有了灵魂。连里的政治氛围日益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各项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
在抓军队内部建党的同时,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也很快提上日程。当时的情况是,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附近各县曾建立的党组织被破坏殆尽,仅有少数党员隐匿在茅坪一带山区坚持地下斗争。毛泽东曾不无感慨地回顾说:“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起来。”因此,要在罗霄山脉中段进行割据,重建和恢复地方党的组织,便成了头等大事。
毛泽东采取了军队党帮助地方党发展的做法。早在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当晚,毛泽东即召集在井冈山“打埋伏”的莲花、永新、宁冈县部分党员开座谈会。11月初,工农革命军从水口返回茅坪后,毛泽东随即在象山庵主持召开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永新的王怀、刘真、刘作述、朱昌偕、贺敏学、贺子珍,莲花的朱亦岳、刘仁堪,宁冈的龙超清、刘辉霄、袁文才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便是,尽快恢复和重建边界党的组织,开展群众武装斗争活动。毛泽东指定刘真任永新县委书记、朱亦岳为莲花特别支部书记、龙超清继续担任宁冈县委书记。他要求与会者迅速行动起来,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筹款子,尤其要巩固和发展地方农民自卫军。
会后,边界各县迅速开始了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工作。在宁冈,龙超清、刘霄辉等在龙江书院整顿了党的组织,撤销原县委,成立新的党支部,迅速在各地打开了斗争局面,恢复了各区乡的基层党组织。1928年2月,重新调整恢复了县委。在永新,刘真等在小西江山区、九陇山区集合大革命失败时散入农村、山区的共产党员,于1928年2月在小西江区田西村成立中共永新县委。在莲花,朱亦岳召集隐藏在蕉叶冲、马家坳、石桥一带的党团员,着手重建组织。在遂川,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天主教堂主持召开遂川党组织成员会议。毛泽东指示要组织遂川县委,指定陈正人为书记。在酃县,刘寅生等在黄挪潭下坪成立了中共酃县特区区委。在茶陵,1927年11月下旬,在宛希先主持下,成立中共茶陵县委。
毛泽东还抽调一批富有政治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去开展建党工作。比如,12月,在龙江书院召开了宁冈县党、团员大会后,毛泽东即派刚从南昌起义部队来宁冈与他接头的胞弟毛泽覃到宁冈乔林乡帮助建立党组织。经过一个多月深入、细致的工作,群众在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毛泽覃吸收了10多个工农分子加入党组织。
1928年2月初,建立宁冈县乔林乡党支部,毛泽覃出任首任党支部书记。而在与宁冈一山之隔的七溪岭下的永新秋溪乡,随着1928年2月下旬,工农革命军打垮当地的靖卫团,党组织建设也开展起来。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干部和战士,分头深入龙源口、秋溪、小山湾、厚山、横溪等村,广泛深入群众,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经过培养和教育,一批工农分子在实际革命斗争中脱颖而出。毛泽东发展了13位工农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并参加了入党宣誓大会。不久,秋溪乡党支部诞生,李松林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秋溪乡党支部成立后,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开展支前参战、打土豪、分田地、侦察敌情、通讯联络等各项革命活动,并领导建立了秋溪乡工农兵政府和暴动队。该支部后来被誉为永新县东南特区的“模范党支部”。
鉴于边界各县党组织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所构成,毛泽东在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同时,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对党员进行形势、路线和政策教育,批判逃跑主义和盲动主义,反对地方主义和宗族主义。
这样,从1927年11月起,到翌年2月,湘赣边界各县党组织已初步恢复发展起来。宁冈、永新、茶陵、遂川都有了党的县委,酃县有了特区区委,莲花亦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和万安县委取得了联系。
(三)边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毛泽东之所以要“上山”,就是因为认识到边界地区是统治当局的薄弱环节,而且处在不同省份统治势力的夹缝中,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便于利用“占边据角”的优势,建立红色政权,不断壮大武装割据。因此,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刚刚落脚,便利用机会,主动出击,在湘赣边界的3个县相继建立红色政权。
1.茶陵工农兵政府的成立象山庵会议之后,湘赣边界出现战机。当时,国内政局发生变动,国民党的李宗仁和唐生智两个集团间爆发战争。唐生智控制的湖南、湖北军队全部投入战斗,江西的朱培德也将其主力调往赣北。井冈山周边各县国民党兵力空虚,这是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向外发展的大好时机。毛泽东和前委遂决定,由团长陈浩和第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第一营和团部特务连攻打茶陵县城。
其实,这已是第二次用兵茶陵。一个月前,宛希先也曾奉命攻打过茶陵,主要目的是收缴报纸,了解情况。由于仓促应战,先胜后败,队伍十分狼狈。
此番二打茶陵,情势又会如何呢?
1927年11月16日,工农革命军全力出击,从宁冈大陇出发,经睦村抵达与茶陵县城仅一水之隔的中瑶。当时,毛泽东因脚背被草鞋磨破而溃烂,未能随军前往。乘此时间,他在茅坪的坝上、马沅、洋桥胡一带从事社会调查,撰写成《宁冈调查》。
18日凌晨,先头部队假扮卖柴、卖菜的百姓,混入城内,解决了守护城门的敌军。工农革命军随即一拥而入。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和县长刘拔克闻风而逃。茶陵县城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