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的本币在不断升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国民就应该到外国去消费,买资产。”着名财经评论员、全球投资先行者李光一在一次投资策略会上犀利地指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正面临通胀以及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的预期,人民币在这样的格局下,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状况,这恰是中国人对外投资、消费的好时机,用坚挺的人民币去买疲软货币计价的境外优质资产,就等于买到了打折的好东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2万亿美元,中国投资者要学会“去割外国人的羊毛”,以分享全世界的财富。
中国在海外投资总额逐年增加。根据商务部数据,2011年中国的海外投资是730亿美元。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每年不到5亿美元增至约50亿美元。
海外投资其实也充满了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自2011年8月以来,民营企业家黄怒波因“冰岛购地”的豪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还未结束的谈判过程却一波三折。2011年8月24日,黄怒波欲以890万美元购买300平方公里冰岛土地,用于旅游地产开发。10月,黄怒波投资冰岛获得北京市大兴区商委批复。就在事情有了眉目之际,11月23日,这笔占据冰岛国土面积0.3%的土地交易,却遭到了冰岛内政部长以“法律不允许”为由的拒绝。2012年5月,转机终于出现,冰岛政府同意该项目由买转租。9月,项目细节确定,黄怒波将以600多万美元的价格租下300平方公里土地,租期99年。
买地买房是中国人海外投资的首选。
“去美国买房子,去澳洲安家”,这些曾经的小众话题,伴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中国买家纷纷出海买房置业,现在大有普及的势头。海外置业的人群也从原来的以留学、移民为主演变成纯粹的投资。来自某机构统计显示,目前以纯投资为目的的海外置业比例已经达到50%。不过,业内专家表示,海外房产与国内房产市场不同,单靠投机难以发财。
胡润发布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高端消费者中拥有海外资产的比例高达1/3,海外资产占到其总资产的约19%;而海外资产中,房地产是这部分群体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中国人最喜欢的置业目的地国家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
受金融危机重创后的美国、欧洲楼市持续走低,中国人纷纷前往“抄底”。中国买房者表现出的不俗购买力,也让海外友邦惊讶。中国人已经成为美国房产市场的第二大买主,仅次于加拿大人;在澳洲市场,来自中国的客户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购买群体,在这一群体中,投资客户和留学生客户占大部分,并且比例持续攀升;在加拿大,中国内地投资者在温哥华的购房比例已经增加29%;在新加坡,中国买家2011年占海外人士购房总量的30%,第一次超越了传统最大外籍买家——马来西亚人;在英国,2011年伦敦住宅物业销售总量5%~10%的买家来自中国大陆。
除了住宅之外,海外商业地产也成为国内买家的新方向。
国外税收环境因国别不同,环境都较为宽松。海外购房买卖不需要为卖家付营业税及个人所得税,甚至免中介佣金。当众多中国投资人成为海外开发商的客户,他们将面对一个新的现实: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房地产周期、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投资的收益。即使在房地产市场较为安全的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城市房地产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
一些往往人口少的地区,当地经济并无特色,看似便宜的价格背后隐藏巨大风险。注意房产周期,了解税务环境,要有不一次性付款的准备,了解买房不等于移民的政策,选择合格的中介机构都是投资海外房产时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例如,2010年参加海外购房团的许先生,花380万元人民币在美国买了一套不错的别墅,周围是草坪,还有游泳池。许先生资本雄厚,自以为拿出这么点钱买栋别墅,很是划算。可是买房之后,许先生才发现,每年要缴纳房屋价值1%~2%的房地产税,如果用作出租,还要缴纳租金的5%~10%作为管理费。再加上一年多达几万美元的年地产税、社区管理费、房子日常保养费,让许先生悔之不及。许先生想把别墅卖了,可房产经纪人告知他,要想出手,还要支付相当于房价10%的所得税、房产经纪人的佣金、过户税和其他手续费。
但是,在澳大利亚买房又当别论。如果在澳洲黄金海岸购买一套人民币300万元左右的海景公寓,月租金达1.3万多元,一年的房租收入超过15万元,这笔租金收入足以支付留学生在那里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开支。此外,澳洲房价每7年会翻一番,待孩子留学毕业后,购房者还可以获得房价翻番的投资回报。
在美国,买房不如买地。美国的私有土地占总量的50%左右。按照美国宪法,土地属于私有财产,地上和地下的资源都属于拥有者,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凡是被美国法律承认的私地,其交易的手续也十分简单,在双方自愿签订协议后,只需向政府缴足税金,进行注册登记即可。与拥有房产所承担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险费、水电费、租金费等相比,土地拥有者承担的费用则相对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费用往往不超过土地价值总额的3%。交易成功后,产权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缴纳土地价格1%的地税。
不过,在美国单独买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资格的。
一旦在海外购置房产,税收、出租、养房等一系列的问题会接踵而来。首先,不同的国家地区的税收政策不尽相同,有时产品的本身售价不高,但是税收却高得离谱。而通常境外国家人口相对较少,即使房子再好,想要转手却找不到买家。另外,投资然后出租也是件难事,特别是在收租的时候,也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近几年,收购海外酒庄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2012年8月,中国澳门巨富收购了一家勃艮第酒庄,法国人坐不住了!前不久被媒体披露的波尔多两河之间的BelAir城堡被中国企业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得,波尔多地区也不得安宁了。中国人收购法国两个酒庄的事件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此前,2010年11月,来自中国海运公司的富豪和一群投资商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舍努·拉菲特古堡;2011年3月,中国珠宝商沈东军以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法国波尔多乐朗酒庄——乐朗酒庄属于贵族名庄,在中国目前已收购的法国酒庄中,是级别最高的葡萄酒酒庄;2011年12月,赵薇和老公黄有龙以44万欧元收购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蒙罗酒庄;2011年12月,位于波尔多某产区的两座酒庄被中国投资者收购。这两个庄园不但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它们内部都建有传统的大型城堡;1997年、2011年和2012年,中国香港金融大亨郭炎先后购买了法国的欧碧尚庄园、克里斯托弗酒庄和波美候产区的帕塔希庄园。
购买酒庄的人未必都对葡萄酒或者酒庄经营本身感兴趣,一些人纯粹是把投资酒庄当做房地产投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从地产投资的角度而言,两个酒庄如果是短期持有的话都一定是盈利的项目。但是购买者本身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而且对葡萄酒也几乎一无所知。除此之外,地产是死的,而葡萄是活物,它需要人细心的呵护才能出产高品质的葡萄。酒庄的价格自然也与酒的质量和酒庄的声誉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品质下降,酒庄的价格也会随之缩水。
不管是地产,还是酒庄,都传递出中国人浓浓的“地主”情结,巨擘们大手笔的投资,难道都那么精准吗?未必尽然。因此,如何引导海外投资、提示海外投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从中国人将自己的积蓄存放在银行里,到进行本土投资,再到走出去向海外投资,我们不难发现,国人的财富意识和财富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国人的财富梦想从股市,到基金;从地产黄金,到字画古董,起落沉浮,一言难尽。民殷国富,是中国人长盛不衰的梦想。从长远来看,用什么样的方式创造财富、理解财富,不仅是每个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家事,也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形成全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的财富增长,实现富国强民、融入世界的国家大事。
对此,有媒体指出:“财富,一个曾经颇具意识形态色彩的词语,正在回归其本来颜色,成为我们宽容、进步和和谐的一个标杆。”
同时,富裕起来的个人和企业也在更多地思考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成为中国财富增长过程中一个新亮点。正确的财富观,不仅包括对他人财富的尊重和自身获得财富合法性的坚守,某种意义上说,也包括获取财富的耐心和踏实的努力。
中国富豪最重要的变化是对财富的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财富是整个社会、行业对其个人成就的肯定。毕竟创造的大量财富也创造着大量就业机会,创富与周围一切紧密相连,而不仅仅属于自己与家族。“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是民营企业家现在普遍的成熟想法。基金会是财富活水的一个枢纽。慈善则成了中国富人们的心灵追求和终极理想。
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了“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在1919年去世前,卡内基累计捐款3.3亿美元,而他所创立的“卡内基基金会”至今仍在造福世界、惠泽后人。作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卡内基启发了包括盖茨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理智的财富观。“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成为慈善家世代传诵的名言。目前,美国的私人基金会共约7.5万家。盖茨夫妇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会。截至2010年6月30日,其拥有资金多达330亿美元。
所谓慈善基金会,就是“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事业的合法社会组织”,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卫生始终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盖茨基金会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极端贫穷,以及在美国国内扩大教育机会和获得信息技术的机会。
卡内基和盖茨这样的美国富豪慈善家,他们的财富意识和财富思想已经在中国找到了睿智而通达的“同道”。像被国人誉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就是其中的一位。从1983年至今,他向社会累积捐款数额已达50亿元。他开创了中国慈善的先例,以股权捐助的方式成立基金会——他的财富意识,无疑应该成为13亿国人在追求、获取财富过程中的参照物。
5.产业特区与经济特区、产业园区并驾齐驱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一位伟人这样说过。从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之后,到如今,我国已经有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六大特区。六大特区建立时间或先或后,发展各有特色。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GDP因调整带来突飞猛进的变化。2010年5月31日,中央批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扩至全市,特区总面积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2011年深圳GDP实现115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全国内地大中城市“万亿元城市俱乐部”中,位居上海、北京、广州之后列第四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于经济结构优化,深圳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首度为“零”。
深圳还在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方面一马当先。目前,深圳已拥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0多个,涵盖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书画、小说、音乐、工艺美术、摄影、古玩、乐器、人才培养等领域,田面设计基地、怡景动漫基地、华侨城LOFT创意园区、南山数字产业基地、F518创意产业园、22艺术区、蛇口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带动了区域性文化产业群的发展,也使这些区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深圳还在率先成立了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统一负责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有文化资产的高效、有序运作创造统一平台,并且已有多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取得突破。
除了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深圳等经济特区以外,我国的工业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星罗棋布的工业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像宝珠一样镶嵌在中国的沿海与内陆,在改革之风的磨砺中更加熠熠闪亮。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