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48936000000090

第90章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8)

那时,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亲如兄弟姊妹,能够坦诚相见;在民族杂居的一些地区,汉族的小孩与少数民族的小孩在一起玩耍,在一个学校上学,汉族小孩会简单的维吾尔语,维吾尔族小孩会简单的汉语,例如“吃饭了没有”“请吃西瓜、甜瓜”“看电影去”等,彼此用汉语或维吾尔语都能交流。汉族、回族职工会基本的维吾尔语,维吾尔族职工会一些汉语,彼此能互相交流,家庭互相走动。但汉族职工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着少数民族的面不吐痰,不擤鼻涕,养猪实行圈养等,彼此之间不专门去分是哪个民族。笔者1960年代初曾在新疆大学任教,曾经带领民族班学生到工厂、公社劳动,同民族同志去吐鲁番搞社会调查,就住在少数民族群众家中。“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被践踏,各民族干部和群众受到打击和迫害,新疆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各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民族团结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强调民族化,要求内调汉族干部,民汉合校被取消,民族之间的界限分得越来越清楚,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又产生了一些隔阂。1981年10月王恩茂重返新疆工作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从1983年开始,每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至今已有27个年头,以月促年,常抓不懈,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使各族人民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截至2008年底,自治区先后召开了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各地也多次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据不完全统计,自治区有60个县(市)被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县(市),有86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520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的表彰。全区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维护民族团结、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先进典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这些成绩必须肯定,上述一些做法今后还要坚持。但是,必须看到影响民族团结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导致汉族与维吾尔族关系紧张,隔阂加深。

这是令人痛心的事。痛定思痛,我们应当认真总结60多年来新疆民族工作的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1.必须明确汉族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汉族。汉族主要聚居在农业地区,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可以说凡是宜耕的平原几乎全是汉族聚居区。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据点一般都有汉人长期定居。这样汉人就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格局的骨架。汉族主要是依靠这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队伍,发挥它的凝聚力,巩固了各民族的团结,形成一体。汉族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还由于汉族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在苏联的总人口中,俄罗斯占百分之五十多,少数民族占将近百分之五十,而中国的总人口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少数民族占百分之六,所以中国不能像苏联那样搞加盟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先后派了成百万汉族人到新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并组建以汉族为主体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毛泽东要求去新疆的汉族人热爱新疆、热爱新疆各族人民,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这些人到新疆后,在新疆各地安下心、扎下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与新疆各族人民融为一体,延伸了中华民族凝聚的网络,成为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后来邓小平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也是讲的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60多年来新疆汉族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以王震、王恩茂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牢记宗旨和历史使命,毛主席叫他们以还债的精神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他们就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他们是新疆各项事业的开拓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做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怨无悔,令人感动。1950年代、1960年代国家分配来新疆的大中专毕业生、支边青壮年、支边知识青年、复员转业军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知识有技能,成为新疆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我们应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保证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相处,对于新生代的汉族人和维吾尔族人,靠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可以起些作用,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宣传教育形式大于实效。最有效的办法是靠法制,靠法律、法规保障新疆各民族的权益,规范人们的言行。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除了计划生育照顾政策外,其他方面的照顾,要考虑区域因素,可以同等条件,少数民族优先。即使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也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在南疆三地州的农牧区要大力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再不要发生生4个、5个、6个孩子的事了,否则脱贫致富只能是一句空话。

2.增强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60多年的历史表明,在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关键是加强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新疆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都是党的干部,说到底,这是一个党的团结问题,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不管是汉族干部还是少数民族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党的团结。就现在的现实情况来看,增强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汉族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必须是、也只能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所以一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局面。要增强各民族团结,首先要在共产党内进行整合,加强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中心环节是发扬党内民主。特别是一把手要率先垂范,要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要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不讲粗话,不要以权势压人,要以理服人;要让人讲话,听得进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科学论证,作出正确决策;按照分工,各司其职,有职有权有责,定期检查,赏罚分明,实行问责制。目前,新疆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113个,党组织2302个,党的基层组织67000个,有党员124.83万名,如果每一个党组织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每一个干部都充分发挥率先垂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一定能把干部团结、民族团结搞好?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三是汉族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维吾尔语文。新中国成立头17年民族关系好,除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族干部与维吾尔族干部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1952年7月26日,王恩茂在新疆分局党代会上发言时说:毛主席指示我们在两年内学会维吾尔文、维吾尔语,这在密切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团结,做好新疆工作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王恩茂带头学习维吾尔语,那时广大汉族领导干部能用基本维吾尔语与维吾尔族干部群众会话、交谈,使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感到这是对自己民族的尊重,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双方感到很亲切。这是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的必要工具。当时,在少数民族中逐步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行预科制度,在中学逐步试行民汉合校,分班教学。改革开放以来,从1987年起,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新疆电视台联合开办了汉族干部群众学习维吾尔语的《每周一句话》(2001年改为《每周两句话》)电视节目,播出后,受到区内外汉族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从1999年开始,再次提出汉族领导干部要学习维吾尔语,并在自治区党校和地、县党校开设《维吾尔语会话》课程。汉族领导干部学习维吾尔语是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的需要。在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工作的汉族领导干部更应当学好维吾尔语文,仅靠党校一期20多课时的学习是不够的,要集中时间进行达标学习,要培养一大批懂得维吾尔语文的汉族领导干部。

3.关于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就业人员、大学生所占比例问题。《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关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中规定:“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并使各类少数民族人员就业的比重接近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具体到新疆来说,少数民族人员就业应接近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在计划经济年代,可以硬性规定个百分比,比如1980年新疆规定招生、招工少数民族占60%,这个规定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应达到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但不顾条件是否具备,用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是不可取的,效果也是不好的。这只能通过努力创造条件,用渐进的方法逐步实现。比如,就业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用人有自主权,而且是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政府除了招收公务员外,其他管不了,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也只能解决很少的人就业。

要提高少数民族人员在就业、招生、干部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从幼儿开始进行“双语”教学的决策,逐步做到中学主要课程、大学课程用汉语授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疆一定能够实现少数民族人员在就业、招生中所占比重达到少数民族人口比重60%左右。认真解决少数民族劳动人口就业问题,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4.重点解决好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新疆的贫困人口主要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喀什、和田、克孜勒苏南疆三地州,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也是新疆的贫困地区,2007年三地州人口共计607.81万,占全区总人口2095.19万的29.02%。2007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15000元,和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3405元,只有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的22.7%;克州人均生产总值4712元,为新疆的31.4%。2007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82.97元,喀什地区2393.84元,和田地区1757.45元。今后,必须按照国务院2007年32号文件的精神,用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帮助南疆三地州脱贫致富,只有南疆三地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新疆其他地区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筑起反对“东突”分裂势力的钢铁长城。

有的人口较少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更为落后,世世代代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2007年人口为4.48万,主要居住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04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30元,只有新疆农民纯收入的32.35%;在文教方面,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是到2008年全区唯一没有完成“普九”任务的县。要根据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规定,给予人口较少民族以更多的照顾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