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遗书
49018500000016

第16章 鱼腹浦“十万精兵”:先见之明,长远考虑(4)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想要讨伐燕国,采用了田子的计谋。齐桓公保持两国的往来,禁止守边的将士抢夺财物,释放了战争中的俘虏,并且还去慰问那些失去家园和遭遇到不幸的百姓。燕国的老百姓觉得齐国君主好,都争相归顺。如此一来,燕王害怕了,这不是一点一点地侵吞燕国,收拢人心吗?燕王十分害怕这个计谋,但一时也没有办法。这时大臣苏厉对燕王说:“齐王并不是真的能行仁义的人,肯定是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他才这么做。事实上,齐王是个急功近利,而且爱猜疑的人,不可能安心受指教,而齐国的军队也是很贪婪的,不可能长期地受禁令和纪律的制约,我们不要着急,使个计谋就能破他这一计。”于是暗中派人装扮成齐军,在途中要挟燕国投降的人,抢占妇女,掠夺燕人的财物,这样一来,投降齐国的燕人都十分害怕,不敢向齐国前进了。而齐国兵将,实际上早就耐不住性子了,只是害怕国君的禁令,借着燕人进退不定的时候,派人向齐王进言说:“我们对他们这么好,而燕人却背叛我们了。”齐王左等右等不见有更多的燕人来投降,也就相信了兵士们的话,下令全部没收、拘留降民的家财和家属。田子怎么劝他不要这样做,齐王都不听,而将士们更因为有上边的支持,而大肆抢夺,燕国百姓从此也就不再想投到齐国去了。田子的计策功亏一篑。

做事要有序,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做官如此,经商也是这样。

现实之中干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干,想很快把什么事情做完又做好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能是使头脑过热,办事毛躁,并且容易产生错误。人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知道万丈高楼是要从地基开始打起的道理,要逐渐积累才能达到一个质变的飞跃。

撮土成城:成功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十万军士皆挟包土飞奔城下,我让所有军士将土弃于三江城下。一霎间积土成山,接连城上。一声暗号,十万大军纷纷登到城上,不久便拿下了三江城。此战我用的是积少成多之谋,虽为战术,但更是做人做事之不变真理: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积累,终汇成汪洋大海,筑成巍峨高山。

在平定南中叛乱的战役中,有一战使我久久不能忘记。今忆往事,竟又浮现眼前,晃如昨日。战役虽小,但我认为其中却隐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那是在五擒五纵孟获之后,孟获依旧不服,我又放其回去。孟获回其老巢银坑洞,再思敌我之策。

此时,我已率兵直至三江城下,遥望此城,三面傍江,一面通旱。我即遣赵云、魏延同领一军,于旱路攻城。二人抵达城下,城上弓弩齐发,箭头上沾满了毒液,有中箭者皮肉皆烂,二将不能取胜。

赵云、魏延,回来报我,说了毒箭之事。于是我自乘小车,到军前看了虚实,又去抚慰了受箭伤的军士,见伤处惨不忍睹,遂下令全军退后数里下寨,再思破敌良策。

我将自己关在营帐之内,滴水不进,粒米未食,苦思攻城之计。良久,不得其解。三江城,三面环水,一面通旱,蛮兵凭此有利地势,让我束手无策。

夜已深,伏案静思,竟不知不觉睡去。在梦中,我竟忆起自己年少潜伏茅芦之时,胸怀大志,要“为中华统一,为社会安定”而努力!我苦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点滴积累,历尽千辛万苦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志向尚未实现,我又怎能甘心……

激动之时,挥手抚去,一不小心将案上灯火打翻在地,守夜军士闻声而至,我也被惊醒。

虽已醒,但不知不觉口中仍念念有词:“点滴积累……”遂用笔写下。

见此四字,我记起那时曹操与马超相持渭水。由于没有地形可以凭借,加上马超不断往来冲突,曹操一直立不起营寨。后来他接受谋士建议命几万军士,挖取渭河沙土,利用严寒,运土泼水,一夜之间竟筑起一座土城。

此时,我心中豁然开朗,失声大叫:“真良策也!”攻城之计已定。

之后一连五日,我令众将士闭门不出,我料蛮兵定以为我无计可施,心生退意。果然,细作来报,蛮兵已失警惕之心,夜不哨探。

六日黄昏,我下令,每个军士撕下一块衣襟,包土一包,违令者斩。然后又传令,所有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赏。初更时分,十万军士皆挟包土飞奔城下,我让所有军士将土弃于三江城下。一霎间积土成山,接连城上。一声暗号,十万大军纷纷登到城上,不久便拿下了三江城。

此战我用的是积少成多之谋,虽为战术,但更是做人做事之不变真理。《管子?形势解》中有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老子?道德经》也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积累,终汇成汪洋大海,筑成巍峨高山。

成功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

大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小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地,谨慎小心地,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小事,那大概要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亦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游手好闲的人,谁会相信他们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古人还说,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时间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小。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你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你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生命和热情,谁又能怀疑你的伟大呢——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

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腰缠万贯,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只有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渴望取得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每天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懒汉的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有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你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无疑地,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高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做平凡人做的事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我们都是平凡人,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踏实肯干,有水滴石穿的耐力,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肯定不比那些所谓天赋优异的人少到哪里去。

肯干肯学的人,必然博学多闻。这样的人机会总是敲他的门。即使是一位资才平平的人,也能鲤鱼跃上龙门。

人才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怎样的处境,都不放松自我,不自暴自弃,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跛脚的鳖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因它总是不懈地向前走;“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心态坚决可以穿透顽石,足见心力的神奇。

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收的果实,运气永远也不会光顾你。

也许你会勤奋地工作,到头来却家徒四壁,一事无成。但是,你如果不去勤奋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香车豪宅,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去研究,要不断地去研究,要去想办法。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寻找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你每天吃过量的饭,睡过多的觉,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这又哪儿来的行动力?记住成功永远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做。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你是个凡人,你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你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听从别人的想法,由他人操纵你的一生,否则,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自己,也埋怨他人。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由你去计划自己的生活。

巧施反间计,计收姜维:全因猜疑起风波

反间之计何以能屡屡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计谋用了人类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猜疑是一种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或者是宁愿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

我首次伐魏,势如破竹,每战皆轻松取胜,大军直至天水。本以为天水城会唾手可得,不料却遇到智勇双全的姜维,此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智谋在蜀中除我孔明,难再找敌手。初与其交手,由于轻敌,我竟屡战屡败。恼怒之下,真想设计杀之,可又叹良将难求,与其杀之,不如设计得之,日后好助我一臂之力。

纵观以往各战,战胜多靠“人谋”,而在这些千计百策之中,什么计用得最多?什么计又最有成效?那就是反间计。这反间计着实厉害,轻则可以使你败上一阵,中则可以使你丢左膀右臂,重则可以使你丧身亡国。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

我派细作对姜维身世明察暗访,终得知姜维的基本情况,此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姜维是个孝子,且有老母在冀城高堂。于是,我吩咐魏延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城,我料姜维念母心切,必会舍身救之。

果然姜维知我要攻打冀城,便求天水守将马遵去救冀城,他的孝心打动了马遵,遂拨他三千人马去保冀城,姜维飞奔前去,赶到冀城。

我命魏延只是虚应几招,便诈败而去,不可与其死敌,放他入城。我料他兵少,必不肯贸然出战,定会死守冀城,至此,我已完成了反间计的铺设。

接着,我令人去南安,取夏侯至帐下。夏侯怕我杀他拜伏乞命,我故意告之,姜维现守冀城,曾派人送信于我,只要有夏都督在,他愿降。我转而询问夏侯是否愿意前去招安,如果愿意前去,我便饶他性命。我知夏侯为了保住性命,定会假意答应,遂叫人给他衣服鞍马,也不派人跟随,放他自去。

夏侯如脱笼之鸟,出了大寨,便寻路而去,行不远,遇一伙难民,自称冀城百姓,说姜维已献出冀城,归降于我。由于魏延杀人抢劫,故弃家出走,去投上。后夏侯得知守天水城的是马遵,就投天水而去。

夏侯哪知已中我计,途中难民皆是我有意安排,所说之言,皆是我先行告之。我料其见了马遵,必会如实相告,马遵也定会相信。

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

此时姜维坚守冀城,城中粮少,不够军士食用。姜维在城上见我军大小车辆,搬运粮草,便引三千兵,出城夺粮,夺得粮车刚要回城,被我各路伏兵追杀,姜维抵挡不住,夺路回城。岂料我早已让魏延占了冀城,姜维单枪匹马投奔天水,到达天水城下叫门,马遵以为是姜维前去赚城,遂令城上兵士乱箭射下。

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城上梁虔见了,大骂其叛国,想赚他城池,城上又是乱箭射下,姜维有口难辩。无奈之下,拨马便往长安而去,行不数里,又遇关兴挡住去路,姜维人困马乏,不能抵挡,勒马便走。

此时,我方从山后转出,坐在独轮车上,尽述自己招降姜维的苦衷。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从此,姜维一心一意地跟我,我也对他欣赏有加,把平生所学尽数传他。

反间之计何以能屡屡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计谋用了人类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

猜疑是一种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或者是宁愿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

猜疑是把双刃剑

猜疑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根毒刺儿,能乱人心智,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自己的事业。猜疑能使君王变得暴戾,使丈夫产生嫉妒之心,使智者陷入困惑之中。猜疑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到自己。我曾听过一个较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