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孟子发现宋国的朝廷里有不少奸臣小人围着国君转,给国君出了不少坏主意,把国君弄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孟子对这一现象非常反感,多次想找机会劝说国君,但是一直苦无机会。
这一天,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国君学好吗?”
戴不胜说:“那是当然了。”
孟子说:“那就该多提拔重用正直的人。”
戴不胜说:“薛居州是个正直的人,我想推荐他到宫廷中做官。”
孟子说:“这还不够。如果在宫廷中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国君同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宫廷中,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都是奸臣小人,那么国君同谁干出好事来呢?”在交谈的时候,孟子给戴不胜讲述了下面一则寓言故事:
楚国一个官员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
楚国在江南,那里的人都说楚国话。齐国在山东地区,那里的人都说齐国话。究竟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用楚国人来教呢?这让楚国官员很为难。
有人给他出主意说:“还是找齐国人来教他吧,那样能学会地地道道的齐国话。”
这位官员就花高薪请了一位齐国人当老师,教儿子学习齐国话。老师一字一句教得很认真,学生学得也很努力。但是放学以后,他仍生活在楚国人中间,听的、说的还都是楚国话。
一段时间过去了,他的儿子还是没有学会齐国话。这位楚国官员气得每天用鞭子打儿子,强逼着儿子说齐国话,儿子还是说不好齐国话。
这位楚国官员叹息说:“钱也没少花,工夫也没少费,我这儿子还是学不会,真是朽木不可雕啊!”
有一个人出主意说:“还不如派人带着他到齐国去住几年,或许能学好齐国话。”
这位楚国官员就派人带着儿子到齐国去。他们住到临淄城的闹市区,每天接触的都是齐国人。不到3年,这位楚国官员的儿子就学会了地地道道的齐国话,再让他说楚国话他反而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