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奇从小受到父母影响。她的父亲是考古学家,母亲有很深的植物学知识,因此,幼年的霍金奇对矿物和植物有着浓厚兴趣。她在家中的顶楼给自己搭了个实验室,模仿大人做实验。那时,X射线结晶学的开山鼻祖威利姆·布拉格曾经写了一本面向儿童的科普读物。就是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霍金奇知道了人类可以利用X射线看到一个个的原子和分子。后来她在大学学习了X射线的衍射方法,并在毕业论文中论述了某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该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以后,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她又继续向胃蛋白酶和胰岛素的X射线衍射挑战。她在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威利姆·布拉格的指导下,后来成为用X射线结晶学解析生物化学结构的第一人。
认准目标的霍金奇决定,对世界上刚刚提取出来的生理活性物质如淄醇类物质、青霉素、维生素B12等,逐个用X射线解析法测定其空间结构。她获得了成功。1964年,她因这些业绩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她为什么能测定出生理活性物质的空间结构并且获诺贝尔奖呢?
她的确应该感激幼年时读到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使她几乎没有犹豫就走上了研究X射线衍射的道路,使诺贝尔奖级的课题直接向着自己飞来;全神贯注地沿一条路走下去,这也是接近诺贝尔奖的方法之一。获奖后,她得到了不授课、不做指导老师、专门从事研究的教授地位。这样,她避免了在教学事务上消耗时间,一心一意地钻研胰岛素的X射线衍射。1969年,她终于阐明了胰岛素的三维结构。
决定创业的人未必都能立即获得成功,有些人往往要花上一大段时间,才能让别人接受其特殊的风格和观点。有趣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带给这些人金钱与地位的,往往不是他们自以为是、拼命努力要人认可的特点,而是他们抓紧一个方向,锲而不舍,终于让他们在那一行出人头地的执著。
海伦·凯勒——超越障碍的能力
是命运或是冥冥之中的那只手,在左右着我们的幸与不幸。
对于自己的骨肉,其健康、聪明乃至天赋我们往往是无法选择的,许多不幸的父母生养了天资差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这是一种风险:究竟永远地“不幸”下去,还是转“不幸”为“幸运”呢?
经历风险并不足以为幸,但体验风险并在风险中创造出最佳生养教育的方式当是一种比不经历风险更神奇的喜悦!
对于“残疾”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即使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有缺欠的,其独特的珍惜与庆幸又该从何处借鉴呢?
海伦·凯勒的童年与家教经历给不正常孩子的父母一片晴朗天空,同时也给正常孩子的父母一份警示。
海伦·凯勒,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
她也许应该是世界上可抱怨最多的人,海伦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然而就在那黑暗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为盲人学校募集基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各国民众的赞扬,并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成功是一个奇迹,它为残疾儿童的成长照亮了道路,也为所有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启示。
那么,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它是老师安妮·莎莉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的硕果;是与家人的挚爱分不开的;它得益于无数人的关怀和帮助;它更来自于海伦·凯勒发奋图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毅力。
爱是什么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海伦·凯勒的世界是一片黑暗与寂寞,其实海伦的世界充满了光明与温暖。
因为有爱存在,是爱点燃了海伦的生命之火。
几乎人人都知道爱,都感受过爱。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最幸福的,因为她得到的爱比任何人都多。
海伦是残疾人,而且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满地乱滚,大哭大叫;她常常乱摔东西,家里被她摔坏的东西不计其数,她还经常搞恶作剧。有一次,把妈妈锁在屋子里,把钥匙藏起来,不管谁问她也不拿出来,独自坐在楼梯上笑。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家里人谁也没有嫌弃她,都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人人都让着他,尽量保护她,不使她受到伤害。
母亲对海伦异常的温存,她常常带些早熟的葡萄和樱桃给海伦吃,领她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母女俩手牵手,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从这片花坛走到那片草丛。被阳光照着的青苔在海伦的脚下细声细气的呻吟,海伦踏在这柔软的地毯上,总是欣喜得脸上露出兴奋的光彩。母亲也伴之偷快的微笑。
海伦识字后,父亲常给她讲故事,每天吃完晚饭,海伦就依偎在父亲的怀里,让他用手指在她的手上慢慢的写,从现在的人类追溯到远古的动物,从埃及的金字塔到瓦特的蒸汽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小海伦。
后来,当海伦离开家后,全家人经常去看她或写信给她,不断地鼓励海伦,为她的进步欢呼。这平凡而又伟大的爱,为海伦黑暗的世界点燃了一盏明灯,让她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而这奇迹有一半是安妮·莎莉文创造的。曾经是个盲女的安妮,深深地懂得海伦的世界,为了把海伦教育成人,她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伟大的灵魂无不来自伟大的创造者,而伟大的创造者无不具有伟大的灵魂。
安妮的爱是无私的,这是爱的真谛,它像基因一样被复制到了海伦身上。海伦十岁时,听说一个名叫汤米·斯特林格的盲聋孩子失去了温暖的家,被收留在贫民所里。海伦很不安,她写了很多信,纷纷寄给认识的或来看过她的那些知名人士和学者,请求他们为小汤米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出一点力。同时她自己也把准备买一条赛特狗的钱全部贡献出来。在海伦的帮助下,小汤米进入了柏金斯盲童幼儿园。
曾经给予海伦爱的人太多了,上至总统、高官、作家、科学家,下至平民百姓、老师、同学,海伦一直都遗憾不能全部记下他们的名字。总统送海伦去博物馆,允许她触摸那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布鲁克思主教给海伦讲述上帝的故事,告诉她“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宗教,也就是爱的宗教。以你整个的身心爱你的天父,尽你所能,爱上帝的每个儿女”;马克·吐温鼓励她去写作,并给她以物质上的帮助;有的老师为了让海伦听好课,亲自去学习盲语……无数的爱像大海一般浸润着海伦,海伦懂得这是整个人类的爱,她要把爱撒向上帝的每个儿女。
她告诉失明的人们:“你们能够重新学会读书工作;你们应立志使自己成为世界中有用的一员。”她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为那些精神上饥渴的人送去了甘泉和食粮。她终日奔波于世界各地为那些不幸的人疾呼。这就是爱,普照人类的光芒,要想得到爱,只有先赋予别人爱。
世间最好的老师
作为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而作为一名家庭教师,她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许多科学的启示。
首先,在开始进行教育之前,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即使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海伦·凯勒的那场病使她的父母猝不及防,当海伦变成残疾人后,他们给予海伦的只有爱,却不知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她,结果使海伦变得任性、暴躁。
安妮刚从盲校毕业就接受了教育海伦的任务。她并没有着急开展工作,而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她找来了塞缪尔·豪博士关于教育一名盲聋儿童的教育方法与过程的记录,天天捧着那些厚书潜心地阅读,思考。赛缪尔·豪的宝贵遗产无疑为安妮对海伦的启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面对海伦的骄横无礼,安妮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妮同海伦的母亲进行了一次坦率的谈话。她说海伦的脾气这么坏是根本无法教她学习的。因为她的残疾,家里人都不愿伤害她,总是娇惯她,让她随心所欲;只要她高兴,爸爸妈妈克服多大麻烦也心甘情愿,吃饭时海伦甚至可以围着桌子转,把手随意伸进他们的盘里抓她想吃的东西。这些固然都是父母对女儿的怜爱,但却把海伦娇惯得不成样子。
安妮鼓足勇气向海伦的母亲建议说:“您是否能让我带海伦离开家单独生活一段时间,以便让她学会依靠和服从于我。”
海伦的父母考虑了好几天,才答应了安妮。这样安妮带着海伦搬到了离家几十米远的一间房子里。
海伦一开始还很高兴,可吃饭时就撅起了嘴,安妮强迫海伦坐好吃饭,还不准她独吞别人盘里的好东西。
海伦从没受过这样的委屈,她大发雷霆,把勺子摔到地上,用脚踢着桌子撒起娇来。她还钻到安妮的椅子底下用力向上顶,坚持了几个小时,最后“咕咕”叫的肚子才让海伦不得不接受安妮的命令,从地上捡起勺子,洗干净,老老实实地坐好吃了饭。
海伦的妈妈因此责备安妮无情。然而安妮却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让海伦懂得我们是爱她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她意识到,不能因为她自己又瞎又聋可以与众不同。她也必须像别的孩子一样懂礼貌,守规矩。”
夜幕降临了,闹得疲惫不堪的海伦搂着玩具娃娃昏昏欲睡,突然她猛地意识到今夜伴在身旁的不是妈妈而是老师时,就立刻扯开嗓门大哭起来。安妮怕她着凉,给她盖上被子,可她却一次次地把它蹬开,没完没了的哭声在小屋里回荡,吵得安妮心烦意乱,她索性不再理睬海伦,由她去闹,看她能折腾到什么时候。海伦的任性和固执远远超出了安妮的预料,从大声嚎哭到低声啜泣,再经过时断时续的哼哼,等到屋子里重新陷入寂静时,已是凌晨两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