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琼斯的态度非常诚恳,也令人感动。他丝毫不为自己哀求,只希望别人了解他的理想。那一群暴民开始软化了,最后,人群中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相信了他说的话,因为他认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大家明白了,他是在做一件好事,应该帮助他而不该吊死他。那位老兵拿下他的帽子,在人群里传来传去,从那些预备把这位教育家烧死的人群里,募集到52块4毛钱,交给了琼斯。
后来有人问劳伦斯·琼斯,他会不会恨那些把他拖出来准备吊死和烧死他的人?他回答说:他忙着实现他的理想,没有时间去恨别人——他在专心地做一些超过他能力以外的大事,没有时间去跟人家吵架。他说,他没有时间可以后悔,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强迫他到恨那个人的地步。平静与祥和可以使我们做一些从前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消除愤怒,原谅所有的人。而后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争执无关紧要的。
适应者赢得成功
瞄准人生目标
比尔·盖茨说:“如果你一事无成,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只对自己犯的错误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他的境遇,而在于他选择从什么角度去看自己,从哪方面开始行动。
人生的乐趣存在于一切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一切为了成大事而采取的自我改造之中。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要给自己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人生的定位。
要改变自己,必须及时给人生定位。先要认清自己,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下一步就要以你现在所处位置为基础,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层面的定位。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变劣势的目标与理想。
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都会因其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也会大相径庭,所要求的人生目标也会大为不同。所以,正确地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将会引导我们踏上成功的阶梯。
华伦·巴菲特是证券经纪人之子,从小就生财有道。他曾在当地高尔夫球场上搜集可卖的二手高尔夫球。后来他又送过报纸……
但他迷的是股票,他知道那时股票并不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他把股价走向制成图表,观察涨落趋势。在21岁时,巴菲特从各项投资中赚进了9800美元;他日后赚进的每一块钱,几乎都源自这笔资金。
后来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院,得到著名教授本杰明·葛瑞翰的启迪,对投资之道就此开窍。葛瑞翰认为,若仔细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分析它的收益、资产、成长率,就可以发现该公司市场股价之外的实际价值。诀窍是:在股价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甚多时买进,并估计股价必会在市场里调整到应有价格。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别人小心谨慎的时候,你要贪;别人贪的时候,你要谨慎。”
大学毕业后不久,巴菲特和妻子苏西在他祖父的杂货店附近租了一幢房子,召集了7名近亲好友为小股东,成立了巴菲特联合企业公司。1962年,他已拥有多家不同的企业,总资产将近720万美元,其中100万美元用于巴菲特夫妇。两年后,他管理的公司总值2200万美元,他个人的净资产值近400万美元。
巴菲特对股票研究的热情,使他在投资人中显得卓尔不群。他阅读枯燥的企业书籍,起劲得有如小孩看漫画。看报纸的金融版,他每一行都不放过。
他不仅能独立思考,而且专心致志于事业。在奥马哈,每到黄昏,他会去商店买份刊有股市收盘价格的当地晚报。回到家,又阅读一大叠公司年报。
同时,他以嗜数若狂出名。至今,他记数字的能力仍令同事吃惊。他谨守两项黄金原则:第一绝不怕钱;第二绝不忘记第一项守则。
有一次几个朋友打高尔夫球,一名保险公司主管提议:设下赌注,每注11美元,谁能一杆进洞,他愿意赔10000美元。大家闻言后纷纷掏钱,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已仔细分析过了,就一杆进洞的概率看来,赔10000美元并不算多。他衡量11美元和衡量1100万美元一样,决不轻易下赌注的。他说:“玩扑克的时候,放眼看一看,你总会看出一个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么冤大头就是你自己。”
巴菲特今天的生活跟他在奥马哈童年时并无二样,他的动机明确而坚定。他曾经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乐趣。”
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不寻常的选择,靠的是自己独立思考和准确的定位。
人的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因此,作为一个想做大事业的青年人,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而确立人生定位战略是为了人生的幸福,也因为它,才使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改变自己的一生,赋予其更重要的梦想、目标以及价值观,就是自己的人生定位,亦即人生的最高战略。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以及个人生活上,人生幸福的意义,都是由设定最高的战略目标开始的。
一个想要摆脱生存困境、改变自己生存劣势的人,在人生定位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要能在自己最喜欢的“行当”里面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只有如此才能拯救自己。否则,入错了行,你就会在很多人面前处于下风,处处感觉到自己处于劣势状态。
热忱是成功的动力
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许多伟大的开拓者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自己最大的潜能。
热忱和人类的关系,就好像是蒸汽和火车头的关系,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将他的热忱和你的工作混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很辛苦或单调。热忱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只须在睡眠时间不到平时一半的情况下,工作量达到平时的2倍或3倍,而且不会觉得疲倦。
多年来,拿破仑·希尔的写作大都在晚上进行。有一天晚上,当拿破仑·希尔正专注地敲打打字机时,偶尔从书房窗户望出去——他的住处正好在纽约市大都会高塔广场的对面——看到了似乎是最怪异的月亮倒影,反射在大都会高塔上。那是一种银灰色的影子,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再仔细观察一遍,拿破仑·希尔发现,那是清晨太阳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来已经天亮了。他工作了一整夜,但太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使得一夜仿佛只是1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之后,他又继续工作一天一夜,除了期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以外,未曾停下来休息。
如果不是对手中工作充满热忱,而使身体获得了充分的精力,拿破仑·希尔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不觉得疲倦。
热忱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没有电的电池。
热忱是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培养出一种坚强的个性。有些人很幸运地天生即拥有热忱,其他人却必须努力才能获得。培养热忱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欢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这项工作,当作是你的明确目标来追求。
缺乏资金以及其他许多种你无法当即予以克服的环境因素,可能迫使你从事你所不喜欢的工作,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你在自己的脑海中决定你一生中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将这个目标变为事实,更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把热忱注人到你的计划之中。
如果你希望自己散发出热心,就让你自己生活在那些对生命机警有活力而且清醒的朋友的影响之中。每一个团体都有这种人,他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有热情,几乎就所向无敌了。
要是你没有能力,却有热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身边来的。假如你没有资金或是设备,若你有热情说服别人,还是有人会回应你的梦想的。
热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泉源。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热忱和热情愈强,成功的机率就愈大。
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热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没有这种心态,无论你有多大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热情可使你释放出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同意,潜意识力量要比有意识的力量大。一家小公司不可能梦想很快就招募到一批奇才。但是,我们相信,如果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热忱常能带来成功。但如果热忱是出于贪婪或自私,成功也许就会如昙花一现。如果你对正义毫无感觉,凡事都以自己为出发点,同样的热忱也许一开始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最后还是不免倒下。
能否成功,最后还是要看我们潜意识里的欲念是否单纯。
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去除我们自身的自私,凡事利他助人,并且单纯地希望增进人类和社会的幸福。但是对我们这些凡人而言,要根除自私自利与贪婪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我们不用觉得羞愧。以自我为中心的欲念是我们得以生存下来的机制。然而,我们也要试着去控制这种欲念。至少我们该转移工作目标: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更是为了群体。把工作目标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人身上,欲念就会变得单纯。最后,单纯的心念必然能占上风。
在人的一生中,做的最多和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必定都有单纯的意念,积极的进取心态。既使两个才能完全相同的人,必定是更具热情的那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要只想不做
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而应当改变环境;不能等待机会,而应当创造优势;英国有句谚语:“不想不做不错,而只想不做就不能。”我们仍没有想到事情,也就无法做,这当然不是错误,但我们想到了,而不去做,则是个错误。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计划,最终必然落到行动上。
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憎”——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检验去完善。
许多人做事都有一种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惰性”在作祟,周密计划只不过是一个不想行动的借口。首先,生活中、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其次,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其可行性如何,也只有在行动中才是最好的检验。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还是先行动起来。
没有行动,心态不可能积极,目标不可能清晰。
几十年前,一位青年住在美国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靠近大盐湖。
“他是一个勤勉的人,工作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他的所有朋友都对他的良好习惯赞不绝口。
然而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使得许多人都对着他摇头,怀疑他的判断是否明智。
他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一共有4000多元,到纽约市汽车展销处,买了一部新车。在人们看来,仅此似乎还不足以显示他的“愚蠢”,因为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把车开进他的车库里,顶起4个车轮,动手拆卸汽车,一件一件地拆,直到整个车库摆满七零八落的汽车零件。他仔细地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人们觉得他简直发疯了,而他却不只一次的拆卸汽车,再把汽车装好。
大惑不解的人们开始嘲笑他了。
几年后,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不得不改变看法,并已深信不疑——他有明智的见识。
这个反复动手拆装汽车的青年就是沃尔特·拍西·克莱斯勒。
他开始制造汽车了,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他在汽车这个领域里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他成功了。
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不是说出来的,否则永远走投无路。害怕走弯路,永远不会成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是创新的技巧。
思维时如果只有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最容易引人误入歧途的。
那些被世界称誉为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比普通人优秀,不外乎他们具有创新工作的习惯。
坚强的人懂得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