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分析与决策:人脑接收的信息不是机械地储存,而是要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天生的,是靠平时培养、训练得来的。例如,一次读书学习,书读过之后,在你的大脑里会留有很多的信息、概念。如何认识、理解这些内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会有一个新的见解,这就是分析。还有,对于周围的一些事态发展变化如何应对,有时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事等,这是大脑分析和决策的实施结果。所以,在你平时生活中要学会用脑,遇事或者遇到难题,应该动脑去分析思考,就像老人们说的那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遗忘:遗忘是人脑的保护功能。人脑每天接收和储存的信息很多,你常用的信息就记住了。有的信息长时间不用,就会被新的信息所覆盖,这就是遗忘。所以,在学习中有些重要的知识,为了避免被遗忘,就要反复多次地背诵(信息的再输入)。学过的知识,不要以为学会了就是记住了,过后还要挤时间多复习几遍,学过的知识才能巩固。
当前,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人员,都希望能有一台电脑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但再先进的电脑也是由人脑来设计制造的,可见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人脑的潜能是在实践中刻苦学习而得来的。在长期的人生实践中,人们发现,大脑的第一个特点是学则活。一个人要想聪明伶俐,必须刻苦学习。学习的内容越多,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料也越丰富,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样。大脑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则灵。在中学生的理科学习中很多人有这样一个感觉,光背诵公式、概念不行,必须多做习题,题做得多了,遇到的题型多、解题经验丰富了,理科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大脑的第三个特点是思则新。在学、用的基础上,大脑要变得灵活,还要善于思考。在大脑占有一定量的信息、知识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分析、思考过程,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联想的效应。例如,瓦特通过观察开水壶盖上下跳动而发明蒸汽机。思考能让你总结分析过去,通过联想、思考又能让你创新。物理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2000余项发明创造,有人说他聪明,他却说聪明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1%的灵感是从哪来的?靠勤学习、勤思考得来。大脑的第四个特点是勤学好问,不怕头脑笨。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人脑之间是有差别的,如对信息的接受有人快,有人慢,这是很多人为之困惑的。要使你的大脑反应快,一要反复学习,强化训练,多做习题,因为熟能生巧。二要“勤学好问”,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样既能解决难题,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了大脑的功能和特点之后,要开发大脑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端正态度:要深挖潜能,在学习生活中,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塑造顽强的意志。另外,还要时刻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作为保证。例如,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产生“厌学”、“弃学”想法,这不是大脑的过失,恰恰说明这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志不坚定。所以,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还有个别学生把学习当做了苦差事,觉得起早贪黑没有自由。这种学习心理的产生,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苦乐观,缺乏饱满、愉悦的情感,同时也说明他不会学习,不会自我调节。一个人的心情只有在十分高兴的时候,才会对周围的一切事情有兴趣、有耐心,学习也是如此。当有了心理障碍时,愉悦的情感受到压抑,所以学习情绪低落,产生厌学情绪。
学无止境:因为人脑的记忆量无限,各种技能、知识的学习是越学越活,越用越灵。所以,趁自己还年轻,要多学、广学、博学,不仅学好文化课,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自己成为一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主要体现在学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不能因为大脑潜能无限,就在学习过程中搞突击和连续作战。在学习的内容上要交替进行,在学习的节奏上要劳逸结合。在学习中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学习的方法上要勤动手,勤动口,勤于思考,重点问题勤复习,勤巩固。
脑的保健:人脑的重要保健方式是充足的睡眠。要减少夜生活,如晚上看电视,去歌厅、游戏厅、网吧、夜市等。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要尽早入寝休息。据科学家实验,同样的两只猴子,一只晚上自由入睡,另一只经常刺激它,不让它睡。一周后,常受刺激的一只猴子明显无精打采,而且患上了感冒,而另一只正常睡眠的猴子却安然无恙。人也是如此,比如在春节前后的几天,本来过年了,伙食很好,可是吃什么都不香。食欲减退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在春节放假期间团聚在一起,晚上不是玩上通宵,也是玩上半宿,睡眠不足,所以不光觉得头昏脑涨,而且吃饭也不香。睡眠不足,第二天学习时就昏头昏脑,身困乏力,大大的影响学习效果。大脑保健还要注意动静交替,即在一段紧张的学习之余,唱唱歌、拉拉琴或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大脑疲劳的消除。除此以外,大脑保健最忌吸烟、饮酒。长期吸烟不但使人的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而且还能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肺癌的发病率最高。酒精对人的心脏、肝脏、血管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都有危害,会使脑兴奋过度、神经麻痹失调,也会引起多种疾病发生。
心理问题十:我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就会精神溜号,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讲呢?
彩霞,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优秀。可到中学以后怎么使劲也达不到优秀。经过一段的反思,她觉得主要是自己上课不注意听讲。于是来到心理咨询室问心理教师:“我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就会精神溜号,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讲呢?”
在影响中学生学习因素的心理调查中,有很多同学都说影响学习的因素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有的同学说,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出现思想溜号。是什么原因好引起同学们精神溜号呢?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讲呢?
一般老师讲课都是提前设计一种情境,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并以抛砖引玉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机会,过后即使自己再重学几遍,也不如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效果好。因为课堂上老师通过提示、诱导,师生互动,知识信息接收得既顺利又快捷。而自学往往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说,在课堂上能否注意听讲,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
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溜号呢?
客观因素
①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能经常引起学生情绪不稳定,成为上课精神溜号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父母思想观念守旧、落后,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长辈姿态说教孩子,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缺乏平等、和谐的沟通,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心里话无处诉说,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因此,常在课堂上因为不顺心的事而分散注意力。有些父母吵架,特别是离婚的家庭,使孩子心灵受到打击,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还有的家庭可能父母、亲人有病,生活困难,有时也会成为学生听课中分散学习精力的原因。
②在学习生活中。不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也会成为课堂上精神溜号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对某学科的任课教师有意见,在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听这个老师讲课。至于同学之间,当你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可能周围有同学给你传字条,和你说话,也会成为课堂上精神溜号的因素。
③其他。有的学生常去网吧、游戏厅,一些新奇刺激的内容,回味无穷。也常会在听课的时候想起那些相关的内容,成为上课精神溜号的又一因素。
主观因素
①生理因素。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高峰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会使学生随时产生好奇感、羞涩感。在听课中,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或身体不舒服,听课的注意力在有意、无意中被分散。据生理学家讲,青少年正处于生长阶段,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在这一时期他们体内的神经细胞时刻都在成长,使青少年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他们表现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尽管老师组织教学很严格,也会有人回头,动动书,翻翻本。由此可见,青少年的生长因素,有时也会成为影响他们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一个原因。
②情感因素。人的情感因素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精力充沛,情感饱满,爱说好动。例如,上课时当一名新老师走上讲台的时候,或者老师今天换了一身新衣服,或做了新发型,有的女老师化了妆……这些情况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评价,甚至浮想联翩,影响听课注意力。表现师生方面的情感因素还有其他方面,如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对某学科厌学的时候,都会影响听课注意力。
反映在青春期的异性吸引方面,如有的同学在平时爱注意异性同学,在听课的时候也经常观察异性同学。
有的同学陷入早恋后,心里常想起与异性同学相互交往的事,更会影响听课注意力。反映在自我心态方面就更多了,如有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常会想起家庭,校内、外或者同学之间的事来。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常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思绪烦乱。还有那些有不同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精神不振,情感失意,在课堂上更会精神溜号了。另外,在学生情感、兴趣方面表现也不一样,对有的学科感兴趣,听老师讲课就非常认真,而对有的学科厌学,就不愿意听老师的讲课。
引起中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溜号、不注意听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习成绩。课堂上怎样才能集中精力注意听讲呢?这就必须加强自我调控。课堂上,当你意识到自己精神溜号时应立即改正,把你所想的问题都放到一边,重新回到老师讲课的思路上来。自我调控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自我认识水平。自我认识水平越高,调控的效果就越好。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应该怎样学习。②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强烈的自尊心、荣辱观、责任感。随时都能意识到自己学习不好是最大的耻辱,对不起父母、老师。只有刻苦学习,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才是应尽的职责。③认清当前形势发展,提高竞争意识的紧迫性、危机性。④锻炼顽强的学习意志。
家庭心理问题调适
心理问题十一:进入中学后我个子高了,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可是父母老是把我当做不懂事的孩子。怎么办?
建国,不爱说笑,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自从上中学以后,他总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好像什么事都懂了,可是一回到家中,就不一样了。每天上学走的时候,妈妈还是像他在小学时那样什么事都问,什么事都管,一到双休日管得更多了,让他感觉非常烦恼。他向心理教师诉说了内心的烦恼:“进入中学后,我个子高了,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可是父母老把我当做不懂事的孩子,怎么办呢?”
这种认知心理失调,来自青春期的发育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还是要理解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自我。心理教师做了以下疏导:
当代青少年每当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满腹牢骚。让他们感到最“心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进入中学以后年龄大了、个子长高了,自己觉得已经是大人了。可是,父母为什么还要把你当做小孩子呢?这主要是你青春期发育中自我成熟感的心理反应。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是不是长大了,什么事自己都懂了呢?不是的。进入中学以后,虽然你的年龄大了,个子也长高了,从外表来看,你好像是个大人了,但这一时期的心理发育并未成熟。主要表现在:①怎样做人你还不完全知道。社会上的伦理道德和一般的人情事理都不太懂或者不完全明白。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思维易偏激,思想认识带片面性,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处理问题立场不坚定,遇到困难就退缩。②不会生活。不懂柴、米、油、盐,不知道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虽然从年龄和身体的发育方面接近成年人,在某些方面总想摆脱父母,想自己独立做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反映出时刻离不开父母的矛盾心理。③不能独立生存。因为你在经济上没有生活来源,在社会谋生方面,没有赖以生存的职业和技能,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④不懂法律。什么是法,怎样做是守法,怎样做是违法犯法,你都不懂。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懂法,就难免会上当受骗,有时候还会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