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49202300000004

第4章 潘剑林:独立电影需要正常的放映渠道

你拍电影之前的经历挺复杂的,专业是经济法,后来又从事航空遥感、房地产、民航客货运输代理等职业,最后是怎样想到要做电影的?

我刚毕业那会儿有一股做生意经商的风潮,普通年轻人的理想无非就是挣钱、升官。我本来应该是在检察院、法院上班,但感觉自己的自由个性又很不适应,做生意也是看什么挣钱就干什么。有一天我突然发觉忙忙碌碌的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思,心里特别空虚,就把自己的公司给卖了。后来认识了一个算命的宝通师傅,他家里有很多录像带,我从那里借了几盘,其中有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和贾樟柯的《小武》。我看完之后受到很大的震撼,从来都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这些电影是那样的简单、清新、质朴、真实,但是直接刺激到你内心最柔软处。然后觉得这么简单、真实的电影我自己也能拍。后来自己就拍了一个16毫米胶片的短片叫《鳗鱼》,花了大概5万元钱。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连什么是剪辑点都不知道,也没见过胶片、摄影机长什么样,在刘浩导演的热心帮助下拉起一个班子就上了。那时候也没有DV的概念,觉得拍电影就是应该用胶片。

《新娘》这部纪录片是一个什么样的片子?

我自己买了一个摄像机,经常出去拍一些素材什么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现暂住证这个事。很多外来民工经常因为没有这个证件被抓。后来遇到一个来北京打工的新郎,新娘因为充数被遣送回了老家,新郎就开始了到处寻找新娘的过程……暂住证也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政府的本意估计是一来认为民工衣衫褴褛影响市容,二来也担心民工出来犯事,暂住证能起到一个吓唬、阻止的作用。到后来这个制度的弊端越来越大,直至“孙志刚事件”的发生。

《早安北京》是你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请你说说当时拍片的一些过程。

在拍纪录片的时候,有一个私家侦探,也是本片的主演,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个绑架案,叫我过来跟踪拍摄。整个过程特别有意思,我就有意把这个做成剧情片。后来又增加了一条按摩女的线索,两条线索互不相干,想做成贾木许的《地球上的一夜》。

《早安北京》曾经发行过DVD,片名被改成了《色劫》,包装成三级片的样子。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电影一开始就没有电影局的审批。出版商当时把一批片子,包括章明的《巫山云雨》都做成三级片的包装。后来我觉得名字也无所谓,“色劫”也起得挺好的,有色有劫,符合影片本身的内容。另一方面音像的发行在那个时期内能让这些独立电影起码有“合法”的、公开的渠道来和观众见面,而不是总在酒吧、咖啡馆小规模的放映。出版商利用他的商业目的和手段来促进发行保障自己的利益,独立导演能够有渠道让自己的电影和更多的观众见面,双方受益,我觉得挺好的。而现在,形势可能更加困难了,独立电影很难有一个合理、合法的渠道来流通。

《夜未央》是一部争议很大的影片,说实话我个人不是太喜欢这部影片,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部片子让我觉得电影的形式是可以随心所欲和花样翻新的。

我没有刻意去寻找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目前我认为自己的资历、沉淀和积累还很匮乏,而电影艺术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那么多优秀的导演拍出了无数经典的影片,我们要找到电影艺术的突破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拍电影的基础就是这个故事首先真正触动了我,我的作品必须能真正令我自己内心澎湃。后来有一个女孩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她的故事,就是《夜未央》的故事原型。很多男人在性的方面没有去想过女人的感受,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去反省过这些,所以她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于是决定把它拍出来。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带给男性一种反思。

在观众里面女性是持一种什么态度?认为很黄很暴力?

有很多种不同的态度、反应。有一些女性非常受不了,认为是对女性最大的侮辱、伤害,要找我算账。另外有一些人认为影片很成功地揭示了男性深层的性心理。再有一些人就完全无法理解影片中的人和事。我觉得这和每个人自己不同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关系。

你作为男人,你肯定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站在男性的立场,影片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很有可能会让部分女性观众难以接受。

我的态度其实是最大程度的中立、客观、真实,我相信绝大多数男人看了我的电影会有很深刻的触动的!这一点我绝对自信。

影片的表现形式观众是否乐于接受?

如果把这部影片拍成《撒玛利亚的女孩》,有故事,有很好看的画面,我想在商业上会有更好的效果,我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我想最大限度地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就选择了这种半剧情半纪录、我认为能够达到我目的的结构方式。

《夜未央》成功入选了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2007年第2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并做了公开放映,似乎是官方电影艺术机构的一个大胆的动作。因为我觉得影片“很毒很地下”。

他们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也觉得很诧异,但他们的观念其实也是很开放的,完全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出发。我挺高兴的,因为我的作品还是第一次通过官方机构的渠道在电影院里和观众见面。那天放映反响很强烈,效果非常好。希望以后官方能够有更多这样的艺术交流活动。

说到《夜未央》,我想和你谈谈关于电影表现形式的问题。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三次电影艺术的运动,电影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元素越来越多元,似乎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有可能被大家所接受。

电影的表现形式是顺应自然潮流的,没法强求。新浪潮有新浪潮的形式,库斯杜里卡有他不同于任何一个导演的独立风格,佐杜洛夫斯基的《圣山》、《圣血》也是非常的另类。但是不管哪种形式,我认为好的艺术电影的标准就是真诚地揭示我们的世界和人类本性的真实,促使我们发现自己的弱点,让人性回归善良。当今世界电影的趋势我认为是直抵人的内心,回到质朴的一种状态,形式也回归到一种相对简单的、真实的状态。像比利时达内兄弟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孩子》。

你的影片似乎都有一种纪录片的性质,你很喜欢纪录片吗?

我很喜欢真实的状态。纪录片里的“表演”具备那些专业演员表演不出来的一种真实感。我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非职业演员出演的。

你怎样看待第六代导演?比如张元吸毒、贾樟柯获金狮、王全安获金熊等等。

张元吸毒我认为是他解除压力、满足欲望的一种个人方式,就像有人喜欢吸烟、喝酒,有人喜欢打麻将、下棋。只不过我觉得毒品对人身体的危害确实很大,还是尽量不要接触的好。我的生活原则就是任何事情只要不妨碍别人,不伤害他人,不拖累家人朋友,一个人有权利去自由处置自己的生活。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获得金狮奖,我觉得是贾樟柯电影事业十多年来终成正果的证明。

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也非常不错。两部影片的获奖提升了整个亚洲电影的世界地位和威望,也掀起了西方世界对东方电影的关注和热潮。之前能在海外发行的也就是李安、侯孝贤、王家卫等少数导演的电影。

你比较欣赏哪些导演?

太多啦,塔尔科夫斯基、赫尔措格、法斯宾德、库斯杜里卡、侯孝贤、李安等。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你对其他哪些艺术形式最感兴趣?

对绘画、音乐比较喜欢。

《流氓的盛宴》是如何参加国外电影节的一些剧本计划、基金的?

《流氓的盛宴》剧本入选了2007年釜山国际电影节PPP计划,同时获得了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剧本基金。

我们是通过他们的官方网站,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故事梗概、剧本、导演简介、影像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些资料发过去的,很简单。我的剧本是从全世界350多个剧本里选出来的28个计划之一,奖金为1万欧元。

海外的各种电影节几乎是国内独立电影人必去的地方,拿奖也几乎是衡量一个电影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砝码,你怎样看待国外的电影节呢?

电影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入选的电影做了一个良好的推广和宣传。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评奖都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当然也很难说哪部电影最好,毕竟电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人的欣赏品位都不太一样,就像有人喜欢凡高,有人喜欢莫奈。只能说明这一届的评委对这一年的电影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定奖项。

张艺谋、陈凯歌早几年前就开始遭到很多观众的质疑甚至谩骂,你怎样看待现在的第五代导演?

每一个创作者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考,不同表达的需要。不能说张艺谋就只能拍《秋菊打官司》,陈凯歌就只能拍《黄土地》,只要是真诚地在做一个东西就很好了。电影之外的争论和谩骂没有太多意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生活的经历不一样,对作品的解读、理解肯定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我发现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都很短暂,一旦成名之后就开始复制之前的作品,想像力持续下降。而国外的很多艺术家一生都是在探讨艺术的未知性,也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伯格曼、安东尼奥尼、法斯宾德等。

李安成为华语电影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做到了平衡的极致,你喜欢他的作品吗?

除了《绿巨人》不喜欢之外其他的作品都很好。我个人认为李安自身并没有刻意强调做一个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都是评论家后来给导演加上的。

你是怎样理解独立电影的?你认为目前中国的独立电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和处境?

我从来不考虑什么独立不独立,地上还是地下,也不在乎是胶片还是磁带,高清还是DV,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就很满足了。

我觉得独立电影最大的困境还是在国内的推广和发行吧,这方面政府应该给予扶持,我相信通过独立电影的创作能够锻炼出很多优秀的导演的。

附文

《夜未央》导演阐述

经过几千年男权社会的文化积淀,男女在对待自身性欲望上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不平等的:男性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和实现他们的性欲望,而女性则更习惯于压抑自己。男性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比女性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他们据此制造出一种男女的双重道德标准,要求女性更收敛、压抑自己的需要,甚至对自己的性欲感到羞耻、惭愧,而男性却不必如此。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伴侣,似乎是成功、成熟的标志;而如果一个女人有很多性伴侣,却是无耻、堕落的标志。女性不断受到男性性暴力的威胁,不断地提醒她们所处的低下地位,不断因为其扮演的女性角色而受到惩罚……

记录真实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因为越真实风险越大,无论对记录者还是被记录者。社会的目光都投向金钱、权力、娱乐、名人和流行时尚,人们宁愿隐藏自己的痛苦而随波逐流。我们这个年代迫切需要这种计划——去探索人们良知中的内在空间与时间。

我的工作就是面对真实,而真实往往是不幸的;只有在电影里,你可以逃离所有的现实,放下一切虚伪,摊开人性全部的软弱。

《流氓的盛宴》导演阐述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生活着无数像富贵这样的小人物,每当灾难降临时他们很难产生出智慧和力量进行周旋和对抗,只能凭借壮实的筋骨和麻木的神经默默承受,就像一条遍体鳞伤神情滞钝的野狗望着这个世界。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占据了一个空间,却从不曾理解这个空间意味着什么,只是无望地退却,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角里,神经质地保护自己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李睿珺

1983年出生于甘肃高台。14岁起开始学习绘画及音乐;2003年毕业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至2006年初一直在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等做影视编导工作;2006年独立制片、编剧、导演拍摄了电影处女作《夏至》,该片获得了第9届希腊国际独立电影人电影节最佳影片特别奖,并入围第3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等诸多电影节。《老驴头》是其第二部作品,入围2010年的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2011年亮相法国第13届多维尔亚洲电影节。

作品年表

2006:《夏至》

2007年第9届希腊国际独立电影人电影节最佳影片特别奖

入围第31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单元竞赛

入围第2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

入围第3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电影单元

2010:《老驴头》

2010年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大奖

入围2010年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

2011年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Dioraphte奖第二名)

《夏至》(2006年)

影片档案

片名:夏至

英文片名:The Summer Solstice

制片人:李睿琪、李睿珺

编剧、导演:李睿珺

主演:郑辉、宋金阳、张敏、多日娜、黄明强、潘亮亮、李睿琪、范红芳

外联制片:刘晓希

生活制片:韩斯琴格日勒

美术:沈浩

摄影:刘乾军

摄影助理:王宇

录音:肖翔

录音助理:梁斌

灯光:徐明

灯光助理:陈利

剪辑:李睿珺、张林

音乐:李睿珺

萧演奏:李睿珺

场记:李林

化妆:董蔓

英文字幕:孙鹏、张敏

电影介绍

炎热的夏日里胡杨经过不懈努力来到了北京,他企图融入这个精神与梦想的圣地。他与人合开公司,却不幸破产,只好选择了出家,但出家也并未如愿,就在这时,他与从四川来北京寻找丈夫的弟妹杨华相遇,他们居住在狭窄的屋子里,一同寻找着弟弟胡涛,不料两人发生关系。不久,胡杨接到老家的报丧电话,回去为父亲奔丧。在老家由两人的暧昧关系引来的家族会议因杨华怀孕作罢。两人总算顺利完婚,但不安现状的胡杨又回到北京寻梦。世界充满了偶然,数月后的一个深夜,当他满怀着惊喜从北京归来,竟不知这远离北京的小镇的夏天同样躁热压抑……

《老驴头》(2010年)

影片档案

片名:老驴头

英文片名:The Old Donkey

监制:崔子恩、张献民

制片人:曾雯雯、李睿琪

编剧、导演:李睿珺

主演:马新春、张敏

文学策划:彭韬

摄影:杨瑾

录音:娄堃

美术:李睿珺

剪辑:张君、李睿珺

灯光:杨瑾、李睿琪

类型:剧情/纪录片

语言:普通话

后期制作:手工电影作坊、新线视觉、影弟工作室

联合摄制:李睿珺电影工作室、影弟工作室

电影介绍

73岁的马老汉腿脚不便还患有严重的哮喘和心脏病,常骑一头毛驴作为代步工具,村里人都叫他“老驴头”。

老驴头有三儿两女,依靠耕种两亩地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和荒芜的土地。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让有耕种能力的人集中土地连片机械化作业,无耕种能力的人拿土地转包金,或外出打工,或为农场主打工。村里的首富张永福承包了大片土地,但老驴头的两亩地夹在中间,老驴头不愿意把土地转包给张永福,因为这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没有土地,给地主打长工、受剥削的经历。春天快要到了,张永福想强行把老驴头的地和自己的两大片地犁成一片。老驴头知道后每天在地里看守,不久他发现自家祖坟快被沙漠掩埋了,儿子们都不愿意管。土地是老驴头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希望,而即将被沙漠掩埋的祖坟是他的先辈、后代以及他自己的归宿。面对生与死,老驴头选择了终日独自治理祖坟边的沙漠。春天到了,老驴头去世了,三个儿子争抢着为他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

采访李睿珺的时候,他住在北京海淀区挂甲屯的一个胡同里,那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地区。李睿珺的屋子狭小、逼仄,宛如中国独立电影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到三十岁的李睿珺迄今已经完成了两部独立作品,我们可以期待他更加成熟的独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