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49202300000009

第9章 赵晔:《马乌甲》的内心世界

你出生于北京,因为什么原因去了深圳?你对深圳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1979年出生于北京。那会儿正好改革开放,跟随父母就去了广东那边。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处于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各方面的发展很迅速,呈现出很多新鲜事物,但是人文思想并不深厚。我后来上高中在广州,这个城市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对我的影响也更大一些,毕竟广州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

2004年你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动画,北方和南方有怎样的文化差异?

差异很大。深圳的文化是一种新兴的,适合创业。北京有很多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以挖掘。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把一个小说改编成电影?小说和你的个人经历、情感、认知有多大的联系?

用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创作一个作品。我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影片的原著小说——王松的《血凝》——我当时的状态有点像马乌甲这个人,小说中的母亲有点像我生活的这个环境里的人物。还有那时候因为刚毕业,各方面比较压抑,想冲破一些东西。自己要往上走,但是客观条件又不允许,这时正好需要找到这样一个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契合点。

影片《马乌甲》用什么设备完成的?大约花了多少资金?这些资金是怎样筹集的?

是SONY的一款小高清,当时是刚出的,现在市场上已经比较普遍了。

资金大约用了30万左右,是一边拍一边借慢慢完成的。

影片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

广西的一个边陲小镇,那边的环境和我想要传达的情绪很贴切,有废旧的水泥厂、学校、火车等等。

完成处女作之后,最大的感怀是什么?对电影有更多的认识了么?

做完《马乌甲》之后认识到很多自己的不足。做电影实践性很强,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很多时候纸上的剧本会和实际拍摄的时候产生冲突,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平衡。

影片平稳、安静,中国的独立电影似乎很偏爱这种欧洲风格,你对长镜头有什么样的理解和认识?

因为影片都是非职业演员,不可能像专业演员一样在一个镜头里完成表演。在里面会有我的一些导演调度,但没有刻意追求长镜头的美学。我会尽量让演员达到一种自然的状态。

片尾主角马乌甲把他妈妈杀死了,在心理逻辑上来说有点铺垫得不够,导致观众不理解、不认同。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据说最开始的影片对马乌甲杀死妈妈有一个交代:这不是他的亲生妈妈。但最后出来的版本给删掉了。

我不想把马乌甲的情绪堆积到一种太强烈的程度,这也会导致人物过于简单化。我有意淡化这些事件。

影片最后,马乌甲坐在山头,看见火车开过后,是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弟弟和自己……这样的结尾顿时把现实的情感幻化了。为何不彻底地写实?

我没有想去做一个现实主义的风格影片,我想采取更贴近生活的一种纪实性表现手法。但骨子里是很情绪化、个人化,带有点浪漫色彩的。大概可以算是内心的现实主义。

现在的中国有很多现象,如果单纯的要做写实、现实主义的,那我就有可能去做纪录片。往往最真实的呈现最精彩,也更具批判效果。

影片的构图、色彩都很优秀,我想一定是和你学习美术、动画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电影的画面就是一种移动的造型艺术,你是怎样理解造型艺术和电影之间的关系?

是潜移默化的作用,骨子里形成一套观念,会很在意。

造型在影片中会起到一个尤为主要的作用,我会尽量通过构图、造型来传达情绪。

《马乌甲》做音像发行了吗?

目前还没有。

请介绍一下你正在完成的新片《扎赉诺尔》。

是讲一个开蒸汽火车的司机和他的徒弟之间的一段故事,目前已经完成后期了。

当今的中国艺术片,无论是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还是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等获奖影片,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而其他一些独立电影则根本谈不上放映、票房等。

有很多原因。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消费群体不一样,艺术电影不可能像可口可乐一样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

艺术片的发行没有一个体系,艺术片的观众不像法国、日本有一批固定的群体。美国的商业电影一流,艺术片也一流,品种、质量都是相当高的。中国的艺术片观赏性、艺术性都有待发展。

这些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不是一年两年,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李安的片子在各大电影节获奖,艺术和商业结合得很完美,海外和内地都受到推崇。似乎是一条完美的道路?

这是一种很成功的模式,值得电影人去学习、研究。这是需要一段发展过程的,像李安刚开始的《推手》、《饮食男女》票房也不是特别的理想,他也是慢慢地一部一部电影达到现在的这种成就和高度。

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会限制或扼杀导演的思维以及创作自由吗?

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电影审查制度下,导演的创作自由度不会像西方那么高。但也不是那么绝对,像在波兰,电影审查制度也都比较严格,但是也出了不少优秀的电影。

至于会不会扼杀导演的思维以及创作自由,我觉得不会。睡不着觉不能怪床小,当然你可以抱怨床太小,睡着不舒服,但有些人可能就会去适应。因为每个人的看法和选择不一样。全世界各地的电影创作环境来说,也都各有各的困难和局限性,看你怎样去适应。像伊朗这样严格苛刻的审查制度下也能诞生像阿巴斯一样伟大的导演,当然,这也导致伊朗的电影比较单一。打个比方来说,在沙漠里生存的植物,它的枝叶必然很小,根必然很长;在池塘边的植物,其枝叶自然就很肥硕。

作为我自己来说,我当然还是希望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齐放。我对一些问题还是持宽容的心态。

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电影创作环境,可能很多题材就没法拍。

对,比如说一些惊悚、鬼怪、暴力的片子可能就无法拍,这也和中国国情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导演都喜欢创作的环境很宽松,这样出来的作品就更多元化。但作为创作者有时也很无力,我们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附文

《马乌甲》导演阐述

这部影片呈现出来的气质和我当时的心境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创作上我选择了《马乌甲》,而《马乌甲》也选择了我。

这是一部比教随意的片子吧。我当时带着一个大的故事构思来到了广西凭祥,我完全没有想到这座小城市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灵感,我尽我的能力感受着一个陌生的城市,而它给予我的是莫名的亲切。这个故事的内容和广西无关,但是呈现出来的气质是相同的,所以影片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在这座小城市自然而然形成的。

我很向往自由,总是觉得被束缚,总想寻找一个能释放它的地方,其实在这个社会谁又不被束缚呢?在这种情绪下,我很自然的和马乌甲相遇了,我觉得他的身上有我的某种精神,他能体现我的某个层面。但是马乌甲最终的行为是我所不能的,我还没有他那么热爱某种东西,我还有很多东西还不能放下,所以我也只能通过电影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所想。

马乌甲是灿烂的,无比的灿烂。因为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杀死自己的母亲是他的选择,我们没有权利干涉,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或许他并没有考虑过什么代价,不过,这样才真的可爱。

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一个可爱的少年。

《扎赉诺尔》导演阐述

扎赉诺尔是一个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它地处中国的最北端与俄罗斯的陆路连接处。扎赉诺尔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的运输工具,就是在国内外至今已很少见的蒸汽机车。

经过一百年的开采,矿场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坑,这些蒸汽火车终年日复一日地在这里工作。眼下,这个“大坑”已经基本掏空,蒸汽火车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工人面临着下岗。

本片的创作初衷来自“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句中国老话。

蒸汽火车司机朱老头和他的徒弟火车信号员李治中是本片的两位主人公。朱老头在退休前突然决定离开这个他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去找他住在边境部队的女儿一家。就在朱老头上路的时候,他的徒弟李治中一直默默地跟在身后,为自己送行。

影片着力于描述这两个人物,故事结构很单纯,没有戏剧化的冲突设计,重点在于捕捉细腻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上,希望以一种温暖、关怀的情调,来呈现这部富有诗意的电影。

扎赉诺尔是一句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泊”。

《扎赉诺尔》全片在扎赉诺尔地区实景拍摄。

甘小二

1970年出生于河南新乡。1992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曾拍摄短片《女人范梨花》、《文学系女生跳楼事件》、《眺望》、《核桃》。毕业后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任教至今。2000年创立“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2002年9月用DV完成第一部故事长片《山清水秀》。

作品年表

2002:《山清水秀》

2003年第22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05:《若即,若离》(实验短片)

2006:《举自尘土》

2007年第4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特别奖

2008年中国新电影论坛最具人文关怀奖

《山清水秀》(2002年)

影片档案

片名:山清水秀

英文片名:The Only Sons

制片人:李鸿禾、陈矢

编剧、导演:甘小二

摄影:陈矢

录音:陈汀

美术:刘丽莎

主演:胡淑丽、甘小二

语言:粤语

格式:DV

片长:100分钟

出品: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

电影介绍

在广东省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青山绿水之间发生着一个辛酸的故事。一家四口,面对着艰难的生活,拼尽了全力挣扎奋斗,最后的结局却难如人意。这是一部沉默的影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部无言的影片。在某种时刻,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沉默所应该具有的力量。但更多的时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无言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是一种被动的结果。

《举自尘土》(2006年)

影片档案

片名:举自尘土

英文片名:Raised from dust

监制:张献民

制片人:李辉、曹建新

策划:熊炜、刘炜、刘强

编剧:甘小二、张献民

导演:甘小二

主演:胡淑丽、张献民、吕盛悦

联合主演:杜习瑞、陈顺军、黄道永、吕铭武、孙甫英、张应立

摄影指导:王国维

美术指导:刘丽莎

录音:陈汀

音乐:蔡晓恩

副导演:小宝

执行导演:李鸿禾(婚礼执行)

剪辑:冯舜旭

视频:阿良

制片主任:梁松岭

片长:102分钟

电影介绍

林嫂是河南农村基督教会圣乐队的一员,丈夫得了矽肺病,躺在医院奄奄一息。9岁的女儿盛月因为拖欠学费被退学。林嫂每天在教会排练婚礼进行曲,这天终于迎来一对农民基督徒的婚礼。婚礼结束后,林嫂到医院将丈夫拉回家,放弃治疗,丈夫死于途中。简单的入葬以后,林嫂把仅有的钱给盛月交了学费。这部在甘小二的老家河南拍摄的长篇剧情作品,没有了处女作《山清水秀》的生涩,多了些淡定与从容。作为一个有神论者,甘小二继续用电影去讲述他的信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甘小二大概是国内第一个以基督教为题材的电影导演。1997年,甘小二因听到母亲面对父亲病情的祷告,以及父亲病逝时兄弟姐妹的表现,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从而接受了信仰。2000年,他创立了“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立志拍摄七部基督教题材的电影,来记录当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