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欧美流行音乐概述
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音乐风格或乐队模式,都受到了美国的重要影响,如爵士乐(Jazz)、摇滚乐(Rockn Roll)、布鲁斯(Blues)和索尔音乐(Soul)等风格都是美国的产物,而如今都已成为世界各国流行音乐的重要形态。因此,掌握美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是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的流行音乐主要集中在美国,其音乐风格主要以黑人的布鲁斯、白人的“叮砰巷”音乐、乡村音乐以及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相结合的爵士乐为主,其中爵士乐的影响较大,曾对很多国家的流行音乐产生过重要影响。二战以后,流行音乐开始发展成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形式,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摇滚音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世界流行音乐的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摇滚乐将流行音乐这种形式从美国推向了全世界,世界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是从摇滚乐开始的。有了摇滚乐,才有了“猫王”(美国)、“披头士”(英国),而“披头士”的出现,对世界流行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披头士”的成功,英国流行音乐开始与美国抗衡,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的第二大发展基地。与此同时,美国黑人音乐索尔冲破了种族的牢笼,成为西方流行音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和爵士乐、摇滚乐并存发展,成为西方流行音乐的三大支柱。[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1页。]
20世纪70年代,西方流行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受到美国和英国的影响,欧美其他国家的流行音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迪斯科在北欧找到了广阔的音乐空间,牙买加的雷鬼音乐开始进入西方流行音乐主流,拉丁音乐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音乐风格开始呈多元化发展,各种风格之间的相互渗透使流行音乐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如融合爵士乐、乡村摇滚、流行索尔等交叉风格开始成为乐坛主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传媒的发展,尤其是MTV的出现,流行音乐开始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商业化趋势日益加深,音乐风格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或发生演变,如说唱音乐、嘻哈音乐、“新世纪”音乐等风格既延续了以往流行音乐的某些文化特征,又在某些细节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商业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各种音乐之间的界限已经很难界定。打破了风格的界限,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布鲁斯音乐
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是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布鲁斯最早诞生在美国南方,是美国南北战争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黑人歌唱形式。作为黑人流行音乐的代表,它是非洲黑人文化在美国产生基因转变后所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同时它也是流行音乐的重要源头之一,曾对爵士乐、摇滚乐产生过重要影响。
16世纪开始,成千上万的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在生活上,白人不给奴隶一点人身自由,劳动时不允许黑奴说话,但是允许他们唱歌,于是黑人就用白人听不懂的俚语演唱交流,或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痛苦的感情。19世纪出现了“种植园歌曲”,成为布鲁斯音乐的重要基础,当时很多黑人在种植园中劳动时,经常以无伴奏合唱的方式来演唱劳动歌曲,用来调节劳动情绪,鼓舞劳动士气。随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独唱方式“田间呐喊”,也就是布鲁斯最原始的形态。布鲁斯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到二战以前的“传统布鲁斯时期”,主要以乡村布鲁斯(代表人物雷蒙·杰斐逊)、古典布鲁斯(代表人物“妈”·莱尼)和城市布鲁斯(代表人物萨姆·“闪电”·霍普金斯)三种风格为代表;第二阶段“节奏布鲁斯”时期(代表人物马迪·沃特斯),主要指二战后到四五十年代盛行的节奏布鲁斯风格;第三阶段是六七十年代的“摇滚布鲁斯时期”(代表人物约翰·梅耶尔),主要是指摇滚乐和布鲁斯融合形态;第四阶段是“现代布鲁斯时期”(代表人物B.B.金和埃里克·克莱普顿),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电声布鲁斯,以及采用主流流行音乐方式创作出来的流行布鲁斯。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布鲁斯成为了比较成熟的一种音乐形式。[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3页。]
布鲁斯作为黑人音乐的代表,继承了非洲音乐的某些特征,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个性。布鲁斯具有音乐风格鲜明的布鲁斯调式音阶,布鲁斯节奏主要以三连音为基础,并在三连音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在早期的传统布鲁斯中,伴奏乐器主要以吉他为主,在吉他演奏中吉他手最惯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推弦。钢琴、口琴在布鲁斯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乐器,其中有专门的布鲁斯口琴,它形状小巧,音域不到两个八度,演奏者经常会用双手捂住琴体来制造哇音。
二、爵士音乐
爵士音乐(Jazz),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非洲和欧洲的基本音乐要素的结合创造了爵士乐。16世纪开始,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人奴隶带去了许多他们的音乐文化,其中包括节奏感、歌曲和舞蹈。在19世纪,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导致了音乐文化的大汇合。美国的非洲裔黑人引进了欧洲乐器和白人的流行音乐,美国的本土白人也引进了非洲音乐怪异的节奏和不同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思想上的共享推动了爵士音乐的发展,并使其最终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流派。在文化的因素上看,爵士乐主要结合了非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但是具体的表演形式来看,军乐对爵士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军队获胜,黑人得到解放,遣散的军乐队为黑人提供了大量的二手铜管乐器,如小号、短号、长号、圆号和小军鼓等,黑人用这些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延续了军乐的特点,并加入了很多非洲黑人音乐的元素,这预示着“爵士时代”的到来。
爵士乐主要受到布鲁斯音乐的影响,有切分、即兴和重音转移的特征,在节奏上具有典型的“爵士八分节奏”,爵士乐的旋律经常采用布鲁斯音或临时变化音来丰富旋律的色彩。爵士乐的乐队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小乐队和大乐队两种,小乐队以钢琴、贝司和鼓构成的爵士三重奏最为常见,当然也会加入其他一些乐器,如小号和萨克斯等;大乐队主要以铜管乐和萨克斯为主,钢琴、贝司和鼓等乐器经常充当其节奏声部。
如今几乎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爵士乐,它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从根源布鲁斯、拉格泰姆,经过新奥尔良爵士乐到Dixieland爵士乐、摇摆乐、主流爵士、比波普、现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电子爵士。令人惊异的不是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出现,而在于其每一种形式都相当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独具的魅力而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个中种种乐趣,就需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代表人物有埃林顿公爵,原名爱德华·肯尼迪·埃林顿,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黑人音乐家之一,既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又是作曲家和指挥家。他一生创作了近2000首爵士乐作品,改编乐曲数千首,对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埃拉·菲茨杰拉德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歌唱家之一,是爵士乐“衬词唱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当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还有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内容。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纳西维尔的一家广播电台开办了一个“往昔的歌剧——老乡音”的专栏节目,邀请了一位名叫杰米·汤普森的81岁的民间歌手演唱,节目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从此,人们统称这种音乐为“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成为美国劳动人民最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在美国,“蓝领”指的是下层人,故这种音乐又称“蓝领音乐”。纳西维尔电台自开办“往昔的歌剧——老乡音”节目之后,延续数十年,成为该台传统名牌节目。而纳西维尔市也被公认为“美国乡村音乐的白宫”,所有乡村歌手都视之为“乡村音乐的圣地”。
随着广播业的兴起,收音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开始播放乡村音乐,短短几年,乡村音乐走进了城市,激励了很多人录制和挖掘乡村音乐,使乡村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美国流行音乐影响的扩大,乡村音乐也慢慢融入到了流行音乐的主流行列,如今成为西方流行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乡村音乐一般有八大主题:爱情、失恋、牛仔幽默找乐、乡村生活方式、地区的骄傲、家庭、上帝与国家。前两个主题绝不是乡村音乐所独有的,但是后六大主题则把乡村音乐与其他美国流行音乐流派区分开来。简而言之,乡村的人们有他们自己的幽默感,喜欢牛仔风格的疯玩,以一种与城市人很不同的方式生活,以自己所在的乡镇、州和地区为荣,极为重视家庭,不羞于表达宗教情感与爱国情感。
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间本嗓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或小合唱。在服饰上也比较随意,即使是参加大赛及音乐厅重要场合演出,也不必穿演出服,牛仔裤、休闲装、皮草帽和旅游鞋都可以。
在乐器方面,早期乡村音乐主要以木吉他、班卓琴和低音提琴为主。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它的乐队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吉他、电贝司、鼓和键盘也都成了乡村音乐的主要乐器,在此基础上还经常加入一些具有美国特色的民间乐器,如班卓琴和提琴的位置依然非常重要;另外还经常采用曼陀林和夏威夷吉他等。
代表人物有吉米·罗杰斯,被人称为“乡村音乐之父”,他之所以被称为“乡村音乐之父”,是因为他把乡村音乐从一种民间音乐的形式,推上了流行音乐的主流,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约翰·丹佛是一位横跨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超级明星,他创作的歌曲大都是赞扬美丽的大自然、歌颂人类之间的友爱。仙尼亚·特温,她是现代乡村音乐中女歌手的典范,她在音乐中加入了一些硬摇滚的成分。
四、摇滚音乐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种激动人心的新音乐狂飙突起,风靡全球,那就是摇滚乐。摇滚乐(Rockn Roll)是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的结合,主要是受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音乐的影响形成的。[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171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过战争和苦难,同时又备受家庭的宠爱,因此,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走父母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也不再跟随父母欣赏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而是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而且由于人多势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时,摇滚乐的出现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叮砰巷”即美国纽约第28街。19世纪末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公司,这些公司的歌曲推销员为了吸引人们,在门口演奏钢琴,由于长时间的演奏,音色疲塌,发出的声音就像在敲击铁盘子一样,于是有人称这个地方叫“叮砰巷”,这些音乐逐渐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传,主要以爱情、浪漫、怀旧、快乐和风趣为主,很少涉及政治问题,如音乐剧《音乐之声》、《蓝色狂想曲》。20世纪50年代初期,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音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来又出现了“市场交替”的现象,把节奏布鲁斯歌曲翻唱成“乡村音乐版”,把乡村音乐歌曲翻唱成“节奏布鲁斯版”,这样使这三种音乐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摇滚乐”。“摇滚乐”这个词是由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得来的。摇滚乐集多种不同风格的外来音乐元素于一身,以其充满反抗精神和青春活力的声音,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摇滚乐的种类繁多,有重金属、另类金属、独立摇滚、工业金属、前卫金属、黑色金属、哥特金属、朋克、蓝调摇滚、无政府主义朋克、英伦摇滚、凯尔特摇滚、华丽摇滚、复兴朋克、山地摇滚、艺术摇滚和迷幻摇滚等。从整体来看,摇滚乐的形式和内容要大于它的音乐性,甚至有些分支,它们的意义主要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强烈的社会性。摇滚乐的节奏相对比较强劲,拍子以4/4拍居多,一般通过架子鼓来突出反拍的重音效果,即加强第二拍和第四拍的力度。摇滚乐的旋律没有太多的局限。摇滚乐的乐队编制一般以吉他、贝司、键盘和鼓为基础,然后根据每个乐队的实际需求,再进行调配或增加乐器。
演唱代表人物有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即“猫王”。“猫王”是20世纪50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摇滚歌手,素有“摇滚乐之王”的称号。“猫王”自幼家境贫寒,生活在白人社会的底层,与黑人杂居。他的演唱使摇滚乐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了全世界。
代表乐队有“披头士”乐队(英国),成员有4人,分工明确:约翰·列侬,主唱兼吉他,负责创作;保罗·麦卡特尼,主唱兼贝司,负责创作;乔治·哈里森,主音吉他;林格·斯塔尔,鼓手。该乐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摇滚乐队,被称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他们为摇滚乐带来了一场“革命”,他们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流行音乐的面貌。他们的音乐顺口、轻快、柔和,很有个性,特别是变化音、半音阶的运用,使其旋律独具特色。
“滚石”乐队(英国),他们的音乐风格与“披头士”乐队温和摇滚的风格不同,音乐风格更加粗犷、激烈、甚至带有一定的威胁性。他们的音乐为重金属音乐开辟了道路。成员有主唱迈克尔·贾格尔,吉他兼创作基思·理查德,吉他手布莱恩·琼斯,鼓手理查·瓦兹,贝司手比尔·怀曼。
卡朋特兄妹组合。卡伦·卡朋特她被认为是流行乐里最有表现力的最好的歌手,他们的音乐属于温和摇滚,从广义上讲,当代流行音乐中,所有用电声乐器演奏的,节奏不强劲的流行音乐都可看做是温和摇滚。
五、说唱音乐和嘻哈音乐
说唱音乐(Rap),又称饶舌乐,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美国大城市的贫困黑人聚居区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机械的节奏背景下,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没有旋律,只有节奏。说唱乐的音乐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357页。]这种音乐是以一段固定的旋律、节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听不懂的说唱所组成,很多人觉得太怪异、太单调,所以预测它维持不了多久。但是事实证明,从它发展到现在所有正式的音乐颁奖礼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说唱这个项目,像Billboard的年度说唱专辑大奖便是了解美国说唱流行趋势的最佳指南。许多人认为所有的说唱音乐听起来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你要先去听说唱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押韵的感觉,再去了解它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帮匪说唱,他们反抗社会、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和政治化,他们的话题总是围绕在枪械、毒品、暴力和生存上专挑政府不是。而且这些歌手大多都有地方帮派的背景,再加上有说唱的天赋才能出唱片。因此说唱风格的形成,充分表现出美国黑人的心声及不满。任何有话想说,且具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可以在不同的说唱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天空。
嘻哈音乐(Hip蛳Hop),是70年末产生于美国纽约的一种街头文化,它涵盖了说唱、街舞、涂鸦等各种活跃于街头的文化形式,同时也包括DJ的“挂擦”和随意、宽松、运动型的服饰文化,这些街头文化被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嘻哈音乐。
嘻哈音乐发展至今,一直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直到现在流传到全世界,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起初的嘻哈音乐具有强烈的亚文化属性,它是由一群生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年轻人、一群生活在社会挤压下的青少年所创造的一种反社会文化的行为。在嘻哈文化中,常常会出现“GANGSTER”、“GANG”、“CLAN”、“THUG”等字眼。其实这些字眼在英文的解释中,都代表着不好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中文里面所说的“帮派”、“流氓”、“混混”等意思。但随着这种文化影响的扩大,一些唱片公司看到了它的商业价值,于是便对它进行了华丽的商业包装,慢慢嘻哈音乐变成了一种主流文化。在当今乐坛,嘻哈音乐和说唱音乐基本上已经融为一体,它们是一对无法分割的同胞兄弟,所有的说唱明星基本上都是嘻哈文化的传播者。
六、索尔音乐和新世纪音乐
索尔音乐(Soul),亦称“灵歌”或“灵魂乐”,它是由布鲁斯、摇滚乐与黑人福音歌融合而成的一种黑人流行音乐。
福音歌虽然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但是毕竟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音乐形式。1948年,大西洋唱片公司开始致力于推广黑人流行音乐,它专门给一些演唱福音歌和节奏布鲁斯的歌手合作录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60年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成为流行音乐的一股重要力量。当时,“大西洋”唱片公司还和另外一家名为“斯坦克斯”的唱片公司合作,大力推广黑人音乐,有意识地将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相结合,正是在这两家唱片公司的推动下,出现了新的黑人流行音乐形式——索尔音乐。
索尔音乐讲究自由、即兴,在音乐上激情与深情并重,在演唱方面,它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歌唱,感情色彩十分浓烈。索尔音乐在演唱中有许多上下行的滑音,即兴时常出现大段的“华彩”和“加花”,这种高亢的、技术性极强的音乐唱法已成为西方流行音乐的重要演唱的风格之一。索尔音乐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雷·查尔斯、奥蒂斯·雷丁、史蒂维·旺德和惠特尼·休斯顿等。
新世纪音乐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安逸的情绪化的流行音乐,主要是以器乐为主,也有采用人声,具有轻音乐的表现特征。从音乐取材上看,新世纪音乐经常以大自然为创作题材,融入了大自然的声响(流水声、鸟声和风声等),同时也涉及神秘的原始部落曲调和纯朴的民间音乐素材,亚、非、拉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尤其受到重视。从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上来看,新世纪音乐具有典型的世界音乐特征,因此它也被称之为“世界音乐”。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德国一些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即兴表演方式,启迪了许多音乐家运用更多元的手法开拓新的领域,该时期的音乐具备了新世纪音乐的发展雏形。70年代,在一群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新世纪音乐得以正式命名,他们把这种非流行、非古典、具有实验性质的乐风取名为新世纪音乐,即它是一种“划时代、新世纪的音乐”。
新世纪音乐是新世纪哲学的对应,它包容从现代轻松音乐一直到冥想型灵魂探索音乐的风格。新世纪音乐采用电声乐器、传统乐器以及电子乐器创作出舒缓、平静与安逸的音乐作品。从音乐的具体表现上来看,新世纪音乐不强调单一的旋律线条或节奏形态,而是注重音乐的整体效果;不强调和声的变化,而是追求音响的谐和与悦耳;不强调曲式的多变,而是以某一曲调为基础,不断加以重复。为了寻求精神治疗和超越,新世纪音乐人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一些非西方音乐的元素,使他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大自然的平静与安逸,给人以恬静和惬意的感觉。因此,很多人将它看做是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净化心灵的良药。
第二节 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中国流行音乐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走过了整整80年的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按地域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内地、香港和台湾;按时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上海时期”,第二阶段为“香港时期”,第三阶段为“台湾时期”,第四阶段为“港台歌曲迅速发展时期”,第五阶段为“内地和港台流行音乐同步发展时期”。[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368页。]
自1927年中国流行音乐创始人黎锦晖先生在上海创作了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第一个辉煌的大上海时期,出现了第一代流行歌星,如周旋、白虹、龚秋霞、姚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内地不认可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从上海南迁到了香港,内地出现了30年流行音乐的空白期。60年代中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衰退,台湾流行音乐异军突起。70年代中期,香港和台湾的流行音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香港的粤语歌曲和台湾的原创歌曲都有上佳的表现。进入80年代,香港和台湾的流行音乐日益繁荣,而内地流行音乐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开始复苏。到了90年代,出现了香港、台湾和内地流行音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流行音乐进入全面繁荣阶段。21世纪初,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并开始向海外进军,成为世界流行音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大上海时期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在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开设了“乐歌课”,主要教唱歌曲,歌曲的内容大多是反帝反封建的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日本和欧美的旋律。“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思想的推广,美国的爵士乐、百老汇的歌舞等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最早接触到的是上海。那时的上海是中国重要的贸易港口、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因此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流行音乐在那里开始萌芽。《毛毛雨》在上海刚刚兴起的时候,被称为“摩登歌曲”,意思是指现代的、时髦的歌曲。电影的出现和传播,出现了影歌不分家的局面,如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就是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夜上海》是电影《长相思》的插曲。“大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现了进步歌曲,如1934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孙瑜作词、聂耳作曲的《大路歌》,赵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到敌人后方去》以及麦新作词曲的《大刀进行曲》等。
大上海时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流行音乐的传播主要靠电影、歌舞厅、广播电台以及唱片的传播。从音乐风格上来讲,有西洋风格(主要以爵士乐为代表)、民族风格(主要以民间小调和戏曲为代表)以及艺术风格(以艺术歌曲为代表)。大上海时期流行音乐风格有柔情委婉、轻盈曼妙的特点。从音乐创作上来说,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歌曲,但也有部分音乐作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所唱的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基本都沉浸在软绵绵的爱情题材和花天酒地的“十里洋场”中,相对于当时振奋人心的“抗战歌曲”,它脱离了社会现实,以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指责。从此,中国流行音乐便蒙上了“靡靡之音”的面纱。
这一时期著名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幸、严华、姚敏以及贺绿汀等。歌星有周璇、龚秋霞、白虹、姚莉和李兰香等。
二、香港时期
1949-196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上海转移到了香港,因此称为“香港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流行歌曲从内地消失,大量的上海歌星和影星纷纷到了香港,香港流行音乐得到了发展。香港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基本上延续了上海时期的特点,歌曲大都是轻柔、委婉、轻松、欢快的。60年代中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衰落,首先是香港的流行音乐受到了西方摇滚乐的冲击,如“披头士”乐队的访港;其次是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邓丽君、姚苏容等台湾歌手纷纷登陆香港,对香港歌手冲击很大。到了60年代末,香港流行音乐市场基本被台湾和外来势力瓜分,台湾流行音乐和西方摇滚乐开始成为香港流行乐坛的主流。
上海流行音乐南迁香港初期,流行音乐基本上保持着以前大上海时期的轻柔、委婉的风格,但从1954年以后,香港的流行歌曲风格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种轻松、欢快的风格成为乐坛主流。在音乐创作上有“西曲中词”的特点,很多歌曲都是直接采用西方流行歌曲的曲调填词而成。
这一时期著名作曲家有姚敏、王福龄、周蓝萍和陈蝶衣等。歌星有姚莉、张露、潘秀琼、崔萍和葛兰等。
三、台湾时期
20世纪60年代,因香港流行歌曲日渐衰落和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许多台湾歌星纷纷在香港走红。60年代以前,台湾流行音乐流行的基本上都是“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作品,如《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绿岛小夜曲》等。直到1966年,一首《意难忘》打开了台湾流行歌曲的新局面;随后,姚苏容的《今天不回家》正式掀起了台湾流行歌曲的热潮。同时期还出现了大批的台湾本地歌手,如邓丽君、尤雅等,台湾流行音乐获得较大的发展。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从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影响却十分广泛,除了台湾本地之外,在香港、东南亚一带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香港的影响尤其显著。
从音乐风格上来讲,台湾时期的流行音乐也受“大上海时期”音乐的影响较大,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原因是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将上海的流行音乐带到了台湾,成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基础。另外,在此基础上,台湾流行音乐还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如日本“哭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台湾流行音乐经常表现出哭腔的演唱特征。但从整体来看该时期台湾流行歌曲的特征是曲风比较轻松、节奏比较明快。
这一时期著名作曲家有庄奴、左宏元、翁清溪和刘家昌等。歌星有邓丽君、姚苏容、青山和尤雅等。
四、港台歌曲迅速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发生的一场“民歌运动”改变了台湾流行音乐的面貌,它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975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民歌集》的唱片被普遍认为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年轻人都投入到了自己写歌、自己演唱的“校园歌曲”中。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唱片业的发展,唱片公司把消费群体从三十岁左右的听“传统曲”的人群转向十八到二十五岁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如苏芮、蔡琴、齐豫、钟镇涛、潘安邦等著名歌星,他们的代表歌曲有《恰似你的温柔》、《橄榄树》、《一样的月光》、《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80年代初期,台湾流行音乐在经历了“民歌运动”后,又因文化和商业的结合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台湾的滚石唱片公司推进了台湾唱片业和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发展。这时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未来的主人翁》、《东方之珠》、《黄色脸孔》、《恋曲1980》、《恋曲1990》、《滚滚红尘》、《是否》等;苏芮的《请跟我来》、《酒干倘卖无》等;80年代后又出现了“小虎队”这样的年轻偶像。
1990年,香港的歌星刘德华、黎明、杜德伟、林忆莲、草蜢等开始在台湾走红,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钟爱一生》(杜德伟)、《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失恋阵线联盟》(草蜢)等对台湾流行乐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90年代中期,香港歌手和台湾歌手已经可以平分秋色,这时香港歌手王菲在台湾推出了第一张专辑《执迷不悟》,而台湾歌手张信哲、齐秦、辛晓琪、周华健等依然流行,同时范晓萱、张惠妹、李玟、许茹芸、迪克牛仔等也成了新一代的歌星;1998年到世纪之交的这段时间,台湾流行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的出现,使R&B(说唱音乐)出现在华语流行乐坛;2000年周杰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台湾流行音乐的面貌,一种由华人创造的R&B和Hip-Hop(说唱音乐和嘻哈音乐),同时又融入了摇滚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融合体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的新标准。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是香港和台湾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发展时期。
台湾的流行音乐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民歌运动”,这个时期的主要流行音乐是“校园歌曲”,音乐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健康、旋律流畅、轻松活泼。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是港台流行音乐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流行音乐的思想内涵相对较弱,歌曲的旋律简单通俗、上口、易于传唱,许多歌手的演唱风格都以旋律化的情歌路线为主。90年代后期,台湾音乐又出现了以陶?周杰伦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第二个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R&B和流行摇滚开始成为乐坛主流。周杰伦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流行音乐风格,打破了以往歌曲的情歌路线,将流行歌曲的内容扩大到社会、文化、历史、体育等不同领域,从而成为青少年文化的重要代表,开辟了新的流行音乐文化格局。同时,也引起了成人社会对流行音乐的思考。
这一时期著名作曲家有梁弘志、李泰祥、叶佳修等。著名歌星有蔡琴、齐豫、齐秦、苏芮、张学友、王菲、陶?周杰伦等。
五、内地和港台流行音乐同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内地的流行音乐才开始复苏。在风格上有两种倾向,一是延续30年的群众歌曲,形成了抒情歌曲风格,如《知音》、《乡恋》、《太阳岛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另一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港台流行歌曲,如邓丽君、凤飞飞、谭咏麟等人的歌曲。1986年,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的成功举办,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转折点,在演唱会上崔健的《一无所有》喊出了中国摇滚的第一声。1988年“西北风”、“囚歌”等引起社会的关注;1990年摇滚乐的势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此时,港台歌曲继续充当着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角色。内地的流行音乐呈现出本土风格、港台风格和摇滚风格三足鼎立的局面。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初期,流行音乐出现了本土、港台、摇滚三种音乐风格共存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了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音乐风格出现多样化,摇滚乐和港台音乐依然是流行音乐的主体;校园民谣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开始在大学校园广泛传唱;同时西方流行音乐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影响日益加大。总之,该时期在音乐创作上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听众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欣赏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流行音乐的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该时期的流行音乐由于形式众多,广泛流传的作品数量较大,很难一一列举。
六、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的回归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速了内地音乐文化和世界流行音乐的融合,许多港台歌手和音乐人都到内地来寻求更好的发展。随着IT行业的发展,网络媒体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网络音乐的兴起,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在电视媒体方面,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栏目就起到了推广流行音乐的作用。2001年网络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手段,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网络歌曲的迅速走红,使网络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2001年10月,一个全新的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成为了中国“新世纪”音乐的代表,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2005年获得47届格莱美奖“综合类最佳新人奖”、“世界音乐类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的两项提名,这是中国“新世纪”音乐第一次在格莱美奖中亮相。
另外,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还出现了几大现象:首先,“网络音乐”的兴起使流行音乐进入了平民化时代,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视听观念。随着手机铃声的出现,音乐铃声下载成为流行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超女现象”进一步加速了流行音乐“平民化”的趋势。[尤静波编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546页。]
总之,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从商业上来说是繁荣的;但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还是需要大量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有深度的流行音乐作品来教育人和感化人,以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中国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流行音乐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思考与实践
1.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相结合,加深对音高、力度、音色、节奏与节拍、旋律、和声、调式以及曲式与织体等音乐要素的理解。
2.你平时欣赏音乐主要用什么方式?慢慢尝试用两种方式来听音乐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在课外从网上下载试听不同地域的至少10首民歌。
4.你熟悉哪些中外乐器?在你熟悉的乐器中每种乐器收集一二首曲子进行试听。
5.下载收集不同风格的西方流行音乐进行试听并注意音乐风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