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A4纸上的奇迹:午后十分钟的人生大改造
49262400000013

第13章 现在能做的就是拿起笔——当机立断的10 分钟(4)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睡不够”“做不完的题目”“没有玩的时间”,但仍然有一些被称作学霸的人,不仅能够发展业余爱好,同时还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通常,我们把这个现象归结于学霸的智商高或者勤奋,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就算学霸的解题速度是普通学生的10倍,也不可能在有限的24小时里多找出哪怕1分钟来。所以,仍旧是那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

大城市里的白领从早晨6点半起床,到晚上11点睡下,人人都感觉“累得半死”“忙得脚不沾地”,没有时间看书,更别提额外学习一些技能或者沉浸于兴趣爱好之中了。他们经常羡慕自由职业者或者家庭主妇,但是纵观中国最大的自由职业者集散地——淘宝网,据说总体数量达到百万以上的网店店主群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全职开店,每一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新闻里甚至报道有店主在自家仓库里猝死。而家庭主妇看似清闲,每一个人都有莫大的烦恼,做家务的时间加起来似乎比上班的8小时还多,如果再有一个孩子,那简直是心力交瘁。

大家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既然都忙成了这样,哪儿还能挤出来10分钟的时间进行大改造?

已经没时间了,还有必要进行大改造吗?

当然!

让我们来寻找一下时间的去向。

如果你现在已经完成了几天的人生大改造计划,此时就可以把已经写好的A4纸拿出来,重新审视一下你所做的事情。由于大改造的时间是午后,所以,一天中至少一半的工作和学习已经结束了(学生可能面对的是一整天的总结结果),你都做了什么呢?被你圈出来的和自己的改造目标有关的事情,可能只占据了总体事务的1/10甚至更少。也许有人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找不到任何事情可以关联到自己的改造目标上。但是你确确实实忙碌着,并且做了一些事情。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反复做了好几天(比如,整理书柜、记住一个总是混淆的词组、给老板交一份并不紧急的报表),有一些事情总是徘徊在开头却始终没有进行下去(比如自学外语、拼块数很多的拼图),还有一些事情总是在A4纸的下半部分,并且从来没有在第二天完成,总是被圈出来。

这些事情的缝隙里,都塞满了你的时间。

换句话说,时间是客观存在并且绝对平均分配给每个人、每一天的,世界上只有死去的人才有资格说“我没有时间了”。你的时间,只是浪费在琐事、反复的事、拖延和无所事事上。时间始终都在,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有效地组织时间。

换用这个角度看看那些被认定“智商就是高,就是勤奋”的学霸。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会有一定的差距,但IQ值爆表的天才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学霸都拥有跟你一样的智力水平和24小时时间,但学霸会有效地组织时间,通过制订计划(这计划并不一定要写在纸上)和长期经验形成的习惯来调整时间,尽可能让事务占据整段的时间而不是任由A事将B事切成若干小块。有这样的分配之后,学霸得以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各个击破,迅速而有效。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几道题,休息1分钟,却经常把1分钟休息成10分钟,学霸则习惯于在1小时内突击完成作业,中间不休息或者很短地休息一次。虽然在一两道题的时间范围里,根本无法看出学霸分配时间的优势所在,但是通常苦于完成作业的普通学生还在半夜的困意和题目之间挣扎的时候,学霸已经睡着了。多出来的半小时睡眠让学霸第二天的精神更加饱满,效率更加高,而普通学生则陷入了另一轮挣扎与反挣扎的死循环中。久而久之,学霸就在一道一道题目的缝隙里,将普通学生甩得越来越远。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霸”,希望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精英,然而很多人只是在“有没有时间变成精英”的问题中徘徊,从未着手解决。这也正是午后10分钟的人生大改造计划的用处所在:通过每日的记录,你很快就能找到你的时间都去了哪里,无论是被网游占据,还是被发呆所困,三五天的记录之后,当你回头审视这几张A4纸的时候,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这样没有条理、懒散并且虎头蛇尾。

在没有十足的把握完成之前,不要做任何规规矩矩的计划,不使用时间表。

这可能跟你平时听说的方法相反,大多数人都建议别人“订个计划吧”或者“按照时间表完成”,可惜,事实上的大多数人都会对计划和时间表产生抵触心理。由于计划是一种心理作用大于实际约束力的抽象规定,就算你做不到,也没有任何惩罚出现。因此,人的本性是趋向于轻松和舒适的,天性决定了你并不会去完成计划。这种时候,一张计划表带来的作用是相反的。当你看到那么多待完成的事项和根本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因为你知道,24小时过去之后,没完成的计划还可以继续进行。

“21 天养成习惯”法则

习惯是什么?习惯其实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这些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了具有很强惯性的习惯,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习惯的力量如此巨大,它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人的一生。

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塑造性格,改变命运。只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人人都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正不良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多数人都可以养成有益于身心的好习惯。每天10分钟的自我改造也是这样,很多人认为,每天坚持10分钟并持续一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真是如此吗?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住进一个新房间的时候,厨房刀具的摆放、马桶的高度、电视的插座、不太好用的门锁等一切琐事都会给你带来困扰。你可能频繁地把刀具掉落在地上;坐上马桶的瞬间总是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经常按错开关,本来想打开电视,结果却关掉了路由器;或者一天数次发现钥匙插在锁眼里拔不出来。一片混乱的新生活会持续多久?除非是有严重的强迫症和心理障碍,否则,绝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周内迅速适应并习惯新生活,学会找到开门的合适的角度,改变了使用插座的习惯,坐在马桶上觉得刚刚好了。对于那些不能接受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改变它。比如,将刀架换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刀再也不会掉下去了。当你在新房间里住满一个月的时候,你还会记得刚搬进来时的各种不适应,并且仍然不适应吗?

当然不会!因为新房间的一切都变成了习惯,就算你的旧习惯曾经和它有冲突,但每天开门、坐马桶、用插座的重复性动作,很快就改变了你的旧习惯,并形成了新习惯。当你住满一两年,需要搬到下一个新房里的时候,也会花同样的时间,适应并习惯新的环境。

你所期待养成的任何一个习惯,都跟开门、坐马桶没有本质区别,也跟你的年龄、学历、能力、信心没有关系,你需要的只是简单重复和一段足够的时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养成一个习惯需要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要1~7天,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而且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回想一下总是拔不出来的门钥匙)。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放弃努力,继续重复,就会跨入第二个阶段。

与开门习惯不同,想要养成每天10分钟自我改造的习惯,会比调整钥匙的角度更加痛苦一些。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你不调整钥匙的角度,就会进不了家门或者拔不出钥匙,从而导致丧失家的安全感和私密性。这种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生活的问题,通常会促使你尽快改掉之前的习惯。但是类似写日记、时间管理、大改造这样的习惯,有“并不会特别影响到生活和心情”的特点,反而不容易被养成。所以,在第一阶段的7天,最关键的是心理因素——你有多想改变自己?你对现在的状态有多不满意?你有多迫切地想要成为更好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左右你的心态,并且决定你是否能坚持过第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也就是7~21天,我们会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神,还会恢复到从前。因此,这时候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有了第一个7天的经验之后,后两个7天会比较好坚持下去。但是,人的惰性会导致你仍然有可能突然开始放弃之前的所有累积。事实上,习惯的养成,一部分靠惩罚性改变(角度不对的钥匙会导致无法进门或关门),一部分则靠心理压力(关不上的门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动力(希望开门这样简单的事可以顺利完成),对于非必需的习惯来说,没有惩罚是一个非常大的养成阻碍。如果你对自己够狠,可以通过自我惩罚来加强对习惯的巩固,比如不能打开喜欢的杂志,除非先把忘记完成的大改造做完,或者不能吃很想吃的布丁,除非先完成今天的深蹲锻炼。

很多人觉得这非常可笑:既然人有惰性和趋利性,还要求自己惩罚自己岂不是一个悖论?是的,从理论上说,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一番心理挣扎,但是挣扎的过程往往是非常珍贵的自我说服锻炼,在要不要不完成深蹲就吃掉布丁的问题上,你的惰性会和你对自己的期望值开始打架。战斗也许有输赢,可能有那么几天,你还是偷偷吃了布丁也依旧没完成深蹲锻炼,但是这毕竟强过了毫不思考就吃起布丁。在本书的开头我们就提到过,世界上根本没有“速成”这回事,习惯的养成也一样。偶尔输给惰性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最丢脸的,莫过于根本没有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