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度目标感的年轻人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并且极富效率。他们年纪轻轻,就已经成功地在实现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让那些比他们的年龄大好几倍的成年人都感觉印象深刻。为了进行研究,我们挑选了12名男孩儿和女孩儿,他们已经在自己所坚守的目标上专注投入了好几年,并且基本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跟他们做了充分而详尽的访谈,为的是获得一手资料,了解他们如何发现和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目标。这12个被访谈者当中,除了一个人之外,我们和其他11个人保持着联系,并在两年后重新访谈了他们。并且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从他们的父母那里获取一些关于他们的子女是如何找到目标之路的相关讯息。
这12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人当中,有些人的追求是利他主义的,例如通过募款来为非洲的家庭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或为慈善组织贡献一份力量,帮助癌症患者,并着手从事对抗这种疾病的相关研究工作。有些人则参与进了公民或政治事业,例如为更为有效的枪支管理或环境保护条例进行游说;为可以解决中东和平问题的候选人争取支持。还有一些人有着艺术或科学方面的诉求——学习并创作新的爵士音乐,或编写创新的计算机程序。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人成为崭露头角的创业者。最后还有两个人是年幼的传教士,分别传播不同的宗教信仰。
我们这章的重点会聚焦在他们当中的4个人的故事,偶尔会穿插其他人的例子,因为这4个年轻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与所有访谈中引出的主题相一致。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故事,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目标是如何激励和驱动他们时,大量关于“如何在人生早期构建目标”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浮现出来了。
从献身于目标的持续性和强烈程度来看,这些年轻人很明显地脱颖而出。他们传递给那些认识他们的人一种清新的常态:他们以低调而坚定的自信过着生活,并且能够自我驱动。尽管他们在做着很多事情,但却极少流露出焦虑或令人抓狂的压力感。在介绍12个不寻常的年轻人的时候,以指出他们在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背景、受教育的方式、对交朋友的兴趣、乐于参与同龄人的活动、在世界上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的渴望、每天的行为举止)是多么的“平凡”作为开场,似乎显得有些奇怪,甚至是矛盾的。或许是因为感觉到他们需要就“为什么他们会取得诸多成就而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展开说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简单地评价自己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句话在我们的诸多访谈中频繁地被重复提及。其中一位母亲在回应他的儿子对自己的描述时,果然告诉我们说,他的儿子莱恩是“平凡而普通的,就像你们期待一个孩子该有的样子……我没有在他身上特别花过什么功夫,在我其他孩子身上也没有……他不想做一个很特别的人,只想融入大家。他想组建曲棍球队……我的意思是,他真的是个普通的孩子”。
事实上,看似和他们做的不寻常的事情有点矛盾的“正常状态”,有一点让我们对这些年轻人感觉到惊讶的地方。像大多数他们的同龄人一样,如果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谈论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很开放、很外向也很健谈的。很显然,他们很享受并认真对待他们与成年人交谈的机会(无论在哪个社会当中,这种体验对年轻人来说都太稀缺了)。抱着对“反思过去经历”和“审视未来目标”的热切渴望,他们的观点陈述也很坚决和带有自主性,对于他们身处的世界现行的运作方式的批判是毫不犹豫的。事实上,他们似乎从“他们在描述亟需改变的世界状况时的那种非常瞠目结舌的表达方式”当中汲取了额外的能量,以及一丝窃喜。换句话说,从很多方面看上去和听上去,他们都像他们的同龄人一样,只是普通的青少年而已。
这些具有高度目标感的青少年在外表、举止,以及所发展的观点方面处于正常状态,更是引起了我们特别的兴趣。如果他们是以超出寻常的方式发展而来的一种人,和同龄人极少有共同点,比方说他们的智商和体能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这样的话,他们的故事对于目标可以如何作用于其他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只能提供极少的参考价值。就好比一个想要传授给一般的学生基本的技巧和音乐赏析能力的老师,他是无法从莫扎特的传记当中获取到有用的提示信息的。就大众对目标的找寻而言,幸运的是,在普通人和超常人之间还有着非常多的连续性。任何人,无论天赋潜能如何,都有能力寻找到一个目标,并持续投入其中。1此外,寻找目标以及投身于此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收益,对所有人来说也都是相似的。
这些具有高动机的年轻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的目标格外清晰。清晰的目标使得他们产生了体量惊人的额外的正能量,这些能量不仅能够驱动他们富有激情地追求目标,还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完成此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成为非常棒的学习者,并且发展出了他们这个年龄当中很少有人具备的实力。他们还有非常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获益,例如自信、乐观、感恩,以及深刻的个人成就感。
在我们第一次采访莱恩·赫杰克(Ryan Hreljac)以及她的母亲时,他才12岁。在当时,他已经为缺乏足够日常生活用水的非洲农村家庭募集修建水井的资金长达6年。她的母亲很惊奇地说,“他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做了6年了,我还没发现有很多大人在一个项目上能够坚持做6年的”。在家里的帮助下,莱恩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建立了一个网站(www.ryanswell.ca),并募集了超过200万美元的基金,为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14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提供了干净的饮用水。因这些引人瞩目的成就,莱恩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包括被认为是和诺贝尔和平奖齐名的青少年服务领域的奖项——世界儿童创建者奖(World of Children Founder’s Award)。
莱恩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找到了他想要追求的目标,这即使在具有高度目标感的青少年当中也是让人感到惊讶的早慧。当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到非洲的很多儿童因为缺乏足够的干净的饮用水而死亡时,雷恩便有了热切的渴望,想要募集资金为他们修建水井。他在家里做了额外的家务,攒下了70美元,但却发现这一大笔钱(对6岁的孩子来说)还远不足以解决问题。莱恩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和放弃,反而更加努力。他向认识的亲朋好友筹集资金,并向非营利性组织如加拿大慈善组织浇水壶(Watercan)、国际解放儿童组织(Free the Children),以及加拿大援助救济会(Canadian Physicians for Aid and Relief)寻求进一步的财政方面的支持。过了不久,水井修建以及其他清洁水计划在非洲多个地区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展开,这部分要归功于莱恩努力的结果。到了2007年,莱恩和家人所创办的慈善机构——“莱恩的井”基金(Ryan’s Well Foundation)已经为世界14个国家修建了319口水井。根据基金网站的估计,当时有将近50万人因基金会的努力和捐助者的支持而获得了更清洁的饮用水。与我们所研究的其他具有高度目标感的年轻人内心的想法一致,该网站上引用了莱恩的话:“我只是你们平常而普通的孩子中的一员”。
在众多奖项和荣耀的光环下,莱恩显露出对自我膨胀的拒绝。他和其他具有高度目标感的年轻人一样,有着对自我贡献的务实的态度——莱恩决定要改变世界,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把自己视为是独特的或优秀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他告诉我们说,“无论你是谁,是加油站的工人还是美国总统”。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你需要尝试站出来,为另一个人做一些事情。例如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其他人,哪怕很小的事情也没关系,去做就对了。”至于他自己,莱恩希望做到全力以赴,“我只是想超越我的极限,看看能做到什么程度”。这种“志向”与“务实的谦逊”的结合,正是我们所访谈的具有高度目标感的年轻人所具备的,最明显且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质。
至于说这种“抱负”和“谦虚务实”相结合的特点是否是这些年轻人取得卓有成效的原因,我们还无从得知。但这绝对是促使他们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性格优势中的核心要素。想要让世界有一个积极正向的改变,需要坚持(他们所关注的问题都是比较顽固难解的,不然早就解决了),同样也需要乐观(当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问题依旧存在时,是很容易让人感到泄气的)。“抱负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坚持,而对自己务实的认知能够让他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困难时还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认识到自己以及他人的局限性,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期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会导致更大的失望。
莱恩关于他如何朝向使命迈出第一步的描述正是契合了上述这一点。他在一开始误以为70美元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他发现单单一口井修建下来需要的实际成本就要差不多2000多美元时,他只是加倍努力,采取更多精心思考的措施,并相信照这样坚持下去终有回报:
在家里用吸尘器打扫了四个月的卫生之后,我从父母那里筹集了70美元……然后他们告诉我,你知道吗?莱恩,去修建一口井需要花比70美元多得多的钱。70美元只是够买上面的手摇泵的,要建一口井的需要2000美元。当他们这么告诉我的时候,我只是说,我要做更多的家务活。等到我存了差不多100美元的时候,我意识到仅通过用吸尘器打扫卫生的方式是没办法达到目标的,于是我就开始去做演说和游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向前积累。然后我募集到了2000美元,后面就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我募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就这样不断地走向下一个阶段。
能够让莱恩坚持走下去的最初始的乐观是来源于他能够达成的结果。于是像“自信”“务实”“乐观”“坚持”这些早期的性格优势就有了滚雪球的效应,这些宝贵品质引向了成功,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品质,随着年轻人逐步发现一些新的途径去运用他的优势达成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实现了优秀品质的自我强化。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父母来说,及早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时候获取这样的性格优势都不算太晚,但早一点开始的获益是非常大的,从童年到往后的人生会有很强的延续性,经历过由内而生的成就感的年轻人,拥有独特的机会在未来数年的成长中不断积累,从而拓展这些优势。
还有很重要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对目标的追求促进了性格优势(如乐观、自信)的发展,但它本身并不能创造这些性格优势。从最近的大脑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性格倾向早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了,而且有一部分可能是天生的。2但是在整个的性格发展过程中,这些倾向性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例如,很多极度害羞的儿童通过在童年时期和其他人的积极互动,害羞会逐渐不再。3对和年轻人生活体验直接相关的目标的热忱追求,很可能会增强他们的乐观和自信。对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加强他们本身就具有的倾向性;对另一些人来说,意味着改变行为的倾向性,朝着其他的方向向前一步,这些例子也表明对目标的追求是不依赖于任何现存的性格倾向的。比如莱恩就不是一个总是高度自信的孩子,他告诉我们说:“在我童年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男孩儿,碰到什么事都喜欢哭鼻子。因为口吃,我还接受过语言治疗。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领导者”。现在,在他所认定的事业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领导力磨炼之后,莱恩尽管显得低调而平静,但其实他是非常有自信和有说服力的。
当我们在莱恩12岁的时候采访他时,他用传神达意的隐喻向我们说明目标感对他个人的意义:
有时就好像你有一杯茶或其他什么东西,大部分人都斟得太满了,它会溢出到我们的茶盘上,一些人只是把茶盘拿起来,把里面的茶喝掉。但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拿起另外一个茶具,把茶倒出来分给那些茶杯里几乎没什么茶的人。
一个没有目标感去做事、去改变世界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线的比赛。你能够长大,能够过上好的生活,你完全可以,但是当你得到一个房子的时候,或许你可以把它捐赠给社区,这样的生命可以指向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