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19

第19章 热情—做任何事都成功的人,只因他们有单纯的热情(1)

我们总是提到天赋、能力、机遇的重要性,却不知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那么你要足够努力、足够专注,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你必须对自己所做之事保持渴望,必须懂得保持足够的忠诚度,而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保持我们的热情。热情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缺乏热情的人通常都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能量去做完某件事,至少不会认真去做。只有投入足够的热情,我们的工作才能一直坚持下去,才能做到最好。

好奇心提供一个梦想,热情可将梦想实现

好奇能打造独属于你的梦想,而热情却能让它变成现实。

—哈佛法则

在一项伟大的科技成果诞生的时候,我们往往看重那些烦琐的原理,很少有人去关注这项成果背后的成因:是什么促成了它的出现?是什么推动我们这个社会进步?又是什么在引领着我们不断坚持奋斗?我们被那些成功的光环所遮蔽,但事实上这些伟大的成果最初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梦想,而梦想则源于一份好奇心。

为什么小鸟能够在天上飞?为什么鱼儿能够在水里长时间游来游去?是什么造就了白天黑夜?我们能够抓住闪电吗?我们如何留住自己的影像?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又将进化成什么模样?为什么基因是双螺旋结构?为什么人类的寿命会有一个限度?我们的好奇心促成了这些疑问的出现,而这些疑问又导致了梦想的出现。但事实上光有好奇心还是不够的,想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就需要加入自己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不是单纯的好奇心能够取代的。

这个世界上不乏有好奇心的人,我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会产生兴趣,这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的出现为我们了解自然世界、了解宇宙生命提供了一种契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梦想,我们愿意假设和想象当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时会怎样,这是最初的神话故事以及巫术、占卜术出现的契机,无论是中国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还是南美的玛雅文化,它们的发源实际上都是由各种好奇心和梦想组成的,它们寄予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迷恋和追寻。

但追寻和实践梦想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没有足够的热情,你是没有办法做到更加完美的,没有热情,你的梦想也很快就会凋零,因为你不会长时间都努力去付出。牛顿绝对不是唯一一个,也不是第一个被苹果砸中的人,他也许还不是第一个为此感到疑惑的人,但是最终只有他一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只有他愿意倾注自己的热情去解开心中的疑惑,而他的热情最终敲开了以万有引力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大门。

多数人都拥有好奇心,但是却还不具备热情,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好奇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很不幸的是有兴趣坚持下去的人却很少,多数人只是初窥门径,却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更是缺少毅力和耐心。你总是说“我想干……”“我觉得这很有趣”,但是你始终不明白什么叫作热情。你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你想要去尝试,你觉得自己大概被迷上了,但那很可能只是你一时的想法,当你冷静下来之后,你还会这么去想吗?你还能在一无所获的时候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吗?

哈佛大学当初只招收了4个学生,但是伊顿校长仍然客客气气地对学员说:“欢迎来到这里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探险旅程。”伊顿将读书当成是一种探险,这毫无疑问让哈佛变得更加神秘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抱着好奇心前来学习,最终渐成规模。之后哈佛的校长们还提出过一些另类的口号,艾略特就宣称:“你想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为什么不到哈佛来试一试?”

当然谁都明白仅仅依靠好奇心是不足以真正在哈佛立足的,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最终都要付出努力,都要投注自己的热情。学校希望任何人都能够专注自己的事业,能够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因为热情可以令人梦想成真。

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杰克逊从小就非常喜欢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可以做出人一样的动作,甚至可以和人进行对话交流,为此他一直渴望制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与其说是机器人,倒不如说是仿生人,他非常好奇机器人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和活动。而为了做出一个和人类相差不大的机器人,杰克逊开始满怀激情地进行研究和实验。进入哈佛之前,他就已经是全美非常有名的机器人制造小专家了。上学之后,为了改进自己的机器人,他专门选修了生物学,此外,他还经常拜访学校里的生物学教授。2013年10月,杰克逊在导师们的帮助下,制造了一台简单的仿人类的机器人,尽管机器人还没有达到会自主思考的程度,但是很显然,这个年轻人已经获得了非凡的成功,他坚信有一天机器人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大脑和思维,而现在,他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研究中去了。

热情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当然在多数时候,我们的热情通常被头脑发热所捆绑,我们误以为自己想做某一件事即是热情,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了解热情很重要,当你遭遇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你仍然爱着自己的工作,仍然为梦想而努力,这就是热情的一种表现。当然多数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失败和挫折会冲淡他们最初的那种渴望。

年轻人在创新和观察方面要远远比别人更好,因为他们的思维处于最开放、最具活力的状态,而且年轻人的好奇心更强,他们在制造梦想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和优势,但是这些优势最终不能决定他们的人生高度。他们欠缺热情,换言之,他们太过于感性,而且精力容易分散,常常没有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到某一项工作当中去。他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热情,确保自己能够保持专注,能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因素。

成功需要义无反顾的热情

成功者需要天赋,需要能力,需要运气,但更需要热情,没有温度的心是无法去燃烧生命的。

—哈佛法则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导师们曾经对很多毕业生做过调查,发现那些对工作保持热情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跳槽的行为,而且最终获得的成就往往比较大;而那些只是为了挣钱养家的人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如意,喜欢抱怨、不受重用、发展空间小、多次跳槽。很显然,热忱度决定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决定了他们的前途。

这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我们对于人生、对于成功还缺乏更深的体验,你会发现其实无论自己做什么,都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这种专注度并不是暂时的,它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是从开始到结尾的延续。这种专注度也不是出于一种冲动、尊重或者敬畏,而是一种爱,你要爱自己的这份工作,无论它是神圣的还是卑微的,你都需要把你的爱和热心给予它,这是一种合为一体的介入方式。

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中未知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所有的奋斗其实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你想要来了解事物的真相,想要了解事情的本质,就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将自己的心意全部投入进去,你要做的是全心全意,是义无反顾。当你失败的时候,不要怀疑;当你遭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有恐惧和逃避。任何时候,你的目标、方向应该是一致的,维系自己和目标的就是热情。只有保持这份热情,你的探索才会深入、深入,更深入,你才会获得别人都期望已久的成功。

这就像是减肥一样,看你在意的是自己身上多了几斤肉脂,还是说你想要保持完美的、苗条的身材带来的那种自信,这是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两种想法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说是为了减少肉脂,那么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管好自己的嘴,然后锻炼身体,这种简单关注自己减了几斤肉的行为,往往难以持久下去,因为当你发现自己吃了不少苦,当你发现自己付出那么多却收效甚微时,可口食物的诱惑、运动的残酷会让你很快放弃减肥。

但是如果你专注于某种感受和体验,那么你的审美观念会根深蒂固,而且很容易激发你的兴趣,为了继续保持这份体验,你会想办法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说这份兴趣和审美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热情。当你投入更多热情的时候,那么减肥成果自然会比较明显。

哈佛大学中流传着一句话:“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是保持冷漠的。”当你不够关怀自己的工作,当你欠缺一种忠诚度和爱,当你仅仅将工作当成一种挣钱手段来对待的时候,你是没有任何办法做到义无反顾和全心全意的。这就是开篇所讲的工作热忱度。其实不仅仅是工作,对于日常生活,我们也需要保持足够的热情,这是我们提高生活品质、增加对生活乐趣的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哈佛的校长艾略特曾经对学生说:“如果每个学员都能够将读书看得比哈佛更加重要,那才是对哈佛大学最好的回报。”在说这句话之前,艾略特实际上已经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很多家长和学生之所以来到哈佛上学,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一个“哈佛学生”的身份,这些人恰恰忽略了读书的本质,因此很容易因为缺乏热情而产生厌倦之心。依靠哈佛的招牌,很多人的热情可以在学校中坚持4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当哈佛所带来的优越感渐渐消失时,他们就会对学习、对工作、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失去兴趣。

艾略特是敏锐的,他意识到了过去发生、现在也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的一些不合理事件,他觉得如果有人想要获得非凡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进入了哈佛,而恰恰是因为他走出了哈佛。一个仅仅靠着哈佛名声而不自行努力和奋斗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那些真正热爱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会有所作为,因为这些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为年轻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而热忱是一个决定我们能否把握这些机会的重要要素。可以说,当人们的能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时,谁投入的精力越多,谁的热情越高,谁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我们可以完全将热忱看作成功路上一个最具活力的因素。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大作家爱默生认为:“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那些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书法家、作家,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无不是满怀热忱的工作者。如果没有投入一份热切的爱,你很难将工作做到极致,很难有什么创新和突破。

我们需要明白热情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种力量慢慢觉醒,一旦这种力量觉醒,我们将会充满激情和斗志,就有能力将工作继续进行下去,而且能争取做到最好。这种力量,每个人都具备,我有,你也有,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合理地利用它,是否愿意将这份力量完全释放出来。

当然,在年轻的时候,如何去理解热情,似乎有些困难。我们想做很多事,想当工程师,想成为影视明星,想要成为华尔街上的投资家,但我们是否清楚所做的那些事是自己需要做的,还是喜欢去做的,又或者只是一时的冲动。这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动机不同的话,我们的持久性会不同。若不是自己最爱的事情,我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因此想要做好一件事,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你要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到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到底,既然去做了,那么就要全心全意去做好,要无怨无悔地去付出,这是支撑你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因为投入自己的热情,就是收获成功的前提。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疯狂的投入

所谓的天才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他们的信念比你更加狂热罢了。

—哈佛法则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伊曾经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去思考一下,看看自己可否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可不可以做到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但是结果出来之后,两个班级的78位学生中,只有两个人填写了“能”,而其他人的答案要么是不确定,要么就是否定。

罗伊于是问那些学生: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成不了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呢?学生的回答多数都集中在一个关键词上:天才。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算是天才,所以成就不了天才的梦想和事业,“不,我做不到,因为那是天才才能去做的”,“你大概是在开玩笑,爱因斯坦可要比我们高级多了”,“他是个天才,做到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我显然还不是”。在诸多答案中,罗伊发现学生们始终纠结在“天才”这一点上,认为那些伟大的工作天生就是为天才们而准备的,似乎一个人的天赋足以掌控一切。

面对各种答案,罗伊教授连连摇头,他告诫学生们说:“并不是因为天才,才成就了那些伟大的事业,而恰恰是那些伟大的事业成就了天才的名声。只要能做到这一切,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天才,所有的人都可以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