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位总统之一,但他却承认自己一生中似乎很少做对什么事情,总是不停地犯错和失败,当然重要的是总会有人及时提醒和批评他,这样才铸就了自己的伟大。有一次林肯为了取悦某个政客,竟然私自签发调动军队的命令,这让掌管军队的爱德华·史丹顿非常气恼,他直接批评林肯是个笨蛋,林肯听说后,非常平静。他淡淡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一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看来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林肯于是重新审查自己的这个命令,当他发现自己犯错后,很快取消了这个命令。
在一切伟大的性格当中,必然会有这样一项: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我们毫无理由地排斥和抗拒外来的批评,殊不知批评本身就是力量,一种来自外界的压迫力,这种压迫力足以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因为我们知道想要减少或者消除批评声,最好的办法并不是让别人闭嘴,而是想办法改进和完善自己,当你变得更加完美时,即便是苍蝇也不会盯上你这个无缝的鸡蛋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好这种力量,需要更好地运用外来的刺激来矫正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校长艾略特说:“哈佛不光要迎接赞美,还要迎接批评。”这是哈佛包容的一个主要表现。事实上哈佛大学曾经也备受争议,哈佛也曾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它并没有想办法遮掩过去,而是坦然地面对,正因为如此,哈佛才能够成长为今日的哈佛。比如第一任校长伊顿,这个堪称哈佛奠基人的牧师,在掌管哈佛的那几年时间里爆出了一个天大的丑闻,那就是伊顿的妻子没有将购买来的牛肉分给学生,而且贪污了学生饮用的啤酒,结果引发了社会性的批评,伊顿主动揽责,最终引咎辞职。
1848年以前,哈佛拒收黑人学生,这种明显带有种族歧视的校规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1848年,埃弗雷特担任校长,很快就招收了一名黑人学生,尽管引起了白人学生的抗议和反感,但是埃弗雷特不为所动,他认为学校既然犯了错,那么就不能继续纵容这个错误继续下去,于是对白人学生说:“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如果你们退学,则哈佛的收入将会被用作这个黑人学生的教育费用。”正是因为及时纠错,哈佛大学才成为兼收包容的名校。
从哈佛大学成长史来看,哈佛的成长离不了社会的监督和批评,如果缺乏这种相对严厉的管制和关注,那么哈佛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学校,也许只是剑桥大学一个失败的复制品,也许早就消失在历史当中。今天我们有幸见到哈佛的文化,甚至有幸参与其中,这不得不感谢那些批评声。即便是今天,哈佛依然遭受着某些质疑,这样一个先进而庞大的教育体系,如果没有一丁点儿的怀疑和批评,那才是不正常的,那才是对哈佛最大的侮辱。
今天,年轻人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那些批评者时,应该想到别人的批评恰恰是为了你好,即便对方真的不怀好意,因为批评越多,你接受的挑战和动力也就越多,当你在批评声中一点点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时候,你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和完美。
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何不试着先赞美别人
批评并非是粗鲁的警告,而应该是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技巧。
—哈佛法则
很多时候,你将自己设定为一个批评者,你看不惯任何人犯错,你总是抱有强烈的责任感,或者你更像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偏执狂,你总是在评论他人的做法,也许这并不妨碍你是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人,但是你要记住,其实没有人愿意听到批评声,连那些最最心胸开阔的人,也不见得真心愿意听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我们在批评他人以前,要多想一下,自己的批评是不是真的会起到什么作用,你批评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不能直接平铺直叙,因为你不要指望每个人都能够虚心接受你的指责,当你的批评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抵抗时,你说的所有话都是一种伤害和攻击,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好吧,也许你应该懂得拐一个弯,你要懂得先给对方一些心理准备,目的是为了减缓批评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那么你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批评尚未开始之前,先赞美几句,这些赞美显然可以很好地降低双方的隔阂,能够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当你一步步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时,你再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这时候对方肯定更容易接受。
批评和赞美并不完全是矛盾的,当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往往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这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技巧,有助于在批评的时候,赢得更多的信任。比如当你准备指出某个人的错误时,你可以适当拿他的优点说事:“你是一个很棒的人,我非常喜欢你的工作态度。”诸如此类的好话能够让对方放下警惕,这时候你可以顺势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方也就更愿意竖起耳朵倾听。
哈佛大学的比尔教授由于面临着婚姻危机,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频频出错,结果很多学生将这种情况直接反映到了校长那儿,校长决定批评比尔,当然比尔是学校里很有声望的教授,而且从教多年,校长担心自己的批评可能会让心情糟糕的比尔更加恼怒,甚至萌发辞职的想法,这是校长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天,校长找到比尔,当面就开始夸奖:“嗨,比尔,我正在想办法解决某个公关难题呢,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听我说,这件事只有你才能做到,因为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之一,不过—”
“不过什么?”比尔非常好奇地问道。
校长接着说:“我听说你最近遇到了些麻烦事,上课也没有什么精神,老实说我对你最近的状态不是很满意,我不知道现在找你是否合适。”
比尔一下子就听出了校长的弦外之音,于是当场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对校长说:“先生,我的确遇到了些麻烦事,不过很快就会解决的,我觉得您下次看到我时,我已经恢复了,那时一定可以帮您分担忧愁的。”
在这里校长并没有直接给予批评,而是顾全了对方的面子,通过赞美来缓解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这样就为之后的批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往往忽略这一点,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把事情弄得那么烦琐,简单粗暴、单刀直入是常见的交流方式,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多数人在你把话完完整整地说完之前,可能已经对你抱有成见。当你认为别人犯错的时候,你可能也做了一件蠢事。
如何更有效率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的确是一门技巧,如何让别人安然接受你的批评,这更需要高超的说话艺术,我们应当尽量缓解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当彼此的关系更加顺畅的时候,沟通和交流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此时彼此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微妙的信任感。一个优秀的批评者,通常都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批评并非是为了教训和警告,而是为了指出错误、纠正错误以及防止错误的再次出现。批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攻击行为,而是一种针对错事的警示手段。因此我们应当明确批评的要义并重新审视批评者的动机,这样我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批评他人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也愿意改进我们的方法。
无论面对什么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错误,我们并非是为了批评而去批评他人,我们要明确这一点,也要尽量让对方了解这一点,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消弭彼此之间的误会,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沟通交流中的摩擦,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赞美则是减缓这种摩擦和风险的最佳手段,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平衡心理的手法,在批评之前进行赞美,能够平衡纯粹批评所带来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还能确保双方不会产生误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批评很容易成为一种攻击手段,尽管他们一再强调自己并非是针对个人的行为,但事实上冲动的个性很容易扩大矛盾,很容易导致问题的转移,最后可能演变成相互攻击,这就和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了。所以年轻人更需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把握被批评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