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38

第38章 永远的N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

坚持成为最好,坚持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这是哈佛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这也是哈佛大学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的重要原因。对于哈佛来说,优秀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习惯,坚持做最好的哈佛,坚持成为最好的大学,这就是所有哈佛人的理念,而当这个理念一直延续下去的时候,哈佛的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

追求卓越,敢于率众之先

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领先。

—哈佛法则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学的灵魂就是卓越,这成为每所大学追求的目标。追求卓越首先不在于物质上的丰盛,不在于硬件设施的齐全,而在于思想、理念的创新和进步。一个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的大学,必定会引领学术风潮,必定会将大学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纵观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学校,它们的思想和理念无不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它们的大学模式都是具有引领性的,而哈佛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了解哈佛的历史和变迁,就知道哈佛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没有固守成规,而是不断想办法来改进自己。从当初一个卑微的复制品,到如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学,哈佛始终愿意提升自己,总是站在改革的前沿,因此它也总是引领着教育的潮流。

哈佛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突破的改革史,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更加卓越的地步。一开始,哈佛的模仿对象就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主要培养律师、牧师和官员,学生是没有办法自由选择课程的。但是19世纪初,高等院校开始崇尚学术自由,因此自由选课的呼声越来越高,哈佛也开始进行改革,并于1841年正式实行自由选课制度。

随着南北战争的发生,哈佛大学再一次站在了改革的前沿,学校开始重视科学研究者的培养,这样实际上为哈佛的学术氛围注入了活力。之后不久,哈佛开始推行全面的选修制,这一次的超越和改革导致了其他学校纷纷效仿,大家都刻意减少或者废除必修课,开始增加选修课。

随着自由选修课的推行,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开始从附属于老师和课程的桎梏中脱离出来,有了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当然自由选修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学生们容易由于自身的兴趣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1909年洛厄尔出任哈佛校长,他开始推行“集中与分配制”,让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有了更为明确的选择。到了1951年,哈佛大学率先推行普通教育,之后相继又强化了一些核心课程。而这基本上导致了现代课程制度的形成,现如今,哈佛仍旧在不断改革和进步。

实际上无论做什么,哈佛人都努力做到最好,这也是它成为常春藤联盟盟主的原因,更是成为引领世界大学教育的先锋,它的很多理念都具有开创精神,可以说对现当代的大学教育模式起了很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哈佛敢于创新,敢于成为那个开拓者和引领者,它才会成为最卓越的那个学校,而哈佛的这一个特性在最近几十年更是非常明显。

敢于率众之先向来是哈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哈佛极力推行的一项政策,为的就是要始终保持领先,而且始终保持最优秀的品质。在创造多项第一的时候,哈佛不愿意停止自己的脚步,而且还将这种精神传播给自己的学员,在学校内部,哈佛大学设有专门的奖项,以支持和鼓励那些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只有保持第一,只有追求更高的层次,才能够确保自己成为最优秀最卓越的那个人。正因为有着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哈佛大学培养了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30多位普利策奖得主,这一系列的成果实际上正是源于哈佛的创新与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今天,我们在谈论哈佛大学的时候,不得不肃然起敬,但同时也应当对卓越品质有更多的理解。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那一类人,就要懂得去创新、去改革,去创造一种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法则。当然这一点正好迎合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只有30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美国人对于历史的领悟能力是极度缺乏的,他们对于历史并没有更为深入的印象,但是作为快速发展的典范,美国人实际上正是依靠开放性的思想和理念,依靠开放性的生活模式,在短短数百年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上的引领者。

当然还有一些人害怕带头,害怕去突破和革新,他们并非是保守人士,并非是思维落后的党派人士,但事实上创新真的需要勇气,而很多人则缺乏这样的勇气,相对于冒险,他们更愿意安于现状,更愿意成为追随者,他们的想法在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非一个卓越的人。

实际上,作为年轻人,更需要具备突破和创新的勇气,更需要勇敢地成为一个领路人和开拓者。只有先人一步,只有善于挖掘别人未曾了解的东西,只有不断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我们才有机会走到最前列,才有机会成为那个最卓越的人。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你想要成为最好的那个人,那就努力成为走到最前沿的那个人。”当你能够成为开拓者时,你也许就能够成为那个引领者,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先于众人且高于众人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你只会更加精进,只会变得更为卓越。

走自己的路,成功者需要走不寻常的路

成功者的足迹只能走一遍,我们没有办法去重复,也不应该去重复。

—哈佛法则

在哈佛大学中,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讲述一个特殊的教案,那就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关系。有一天可口可乐的总部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到访者,他说自己的公司濒临破产,希望能够被可口可乐公司并购,但是可口可乐的高层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认为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并购的价值,于是就赶走了这个人,可是谁也没想到,不久之后这家公司就成为和可口可乐公司相互竞争的饮料巨头—百事可乐。

当然很多人至今对百事可乐的成功嗤之以鼻,多数人仍旧坚定地认为百事公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仿制品,而这一点更是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重要把柄,但事实上百事可乐是一个非常具有自主意识的公司,而它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因为它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事实上可口可乐更加注重传统,而百事可乐更加关注年轻的力量,它当年提出的“新一代的选择”这个口号很快俘获了大批的市场。而在市场攻坚战中,可口可乐具有典型的美国思维,而且政治意味和种族意味非常浓厚,它更加看重美国本土、欧洲这些白人世界,而百事可乐则从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亚非国家入手,结果打破了可口可乐的垄断,并最终获得巨大的发展。

从百事可乐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任何人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至少不能长期复制他人的成功,百事可乐实际上并不是可口可乐的影子。可口可乐因为独特的配制秘方而成为最神秘的饮料,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但百事可乐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百事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它自己的成功。

哈佛大学之所以重视这一点,不仅仅是因为它自己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导致了斯坦福大学的诞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想要告诫学员一定要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复制别人,也许你会变得很优秀,但远远称不上卓越,而你的成功也不会坚持太长时间。哈佛大学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坚持自我,因为哈佛大学本身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学校。实际上哈佛大学最初的模板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当时的美国还是英属殖民地,为了在美洲也打造出一个具有剑桥大学那种规模和实力的学校,地方政府决定斥资建造哈佛,当然哈佛大学并没有按照剑桥的模式去走,而是按照当时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严格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正是因为如此,哈佛大学很快成长为独一无二的学校。

今天,我们应该值得庆幸,如果哈佛大学完全照搬剑桥大学,那么它也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复制品,也许会成为剑桥第二,但是绝对不会成为哈佛第一,更不会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出色的学校。哈佛多年来一直秉持的观念就是独立自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哈佛大学的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如果仅仅依靠复制和重复,没有人会获得成功,只有成为独一无二的人,你的成功才具有价值。”

哈佛大学K教授曾经对150位世界最成功的政商界人士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经历是相同的,他们也没有去参照任何的模式。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上才只有一个普京、一个奥巴马、一个乔布斯、一个扎克伯格、一个比尔·盖茨,这些人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都独一无二,而且不可复制。

今天,我们中的很多年轻人仍旧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成功者充满崇拜,他们躲在成功者的树荫下来谈论自己的理想,在成功者的光环当中来描述自己对于理想的热切期望,他们所仰慕的人已经完全笼罩着自身的光辉,而他们独有的个性却淹没在别人的成功模式和思维当中。

要知道,我们生而为自己的事业服务,生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而做自己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践行理想、获得成功的前提。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成功往往带有很鲜明的个人标签和印记,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价值观念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并非要特立独行,但是既然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要按照这种差异化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我们没有办法容忍这个世界上还会存在第二个乔布斯,也没有人愿意认可这一点,每一个伟大人物都是与众不同的。你可以汲取他们的经验,可以模仿他们的行动,但是一定要专注于自身的独特性,要善于把握自己异于别人的特质,我们的选择也要从自身的位置出发,我们对于成功的掌控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模式。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今天年轻人需要这样的勇气,需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需要开拓出自己的路子,成功往往源于创新,而坚持自我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每个人都具有独有的特性,坚持这种特性,坚持做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世界会因你的与众不同而精彩

当你无法成为那个引领者时,就要想办法成为开拓新道路的人。

—哈佛法则

何为成功?罗斯福对此的解释是“成为那个最与众不同的人”,肯尼迪也认为“不同寻常的东西通常都容易受到关注”。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中依然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成为个人魅力的主要来源。作为哈佛大学培养出来的两任总统,罗斯福和肯尼迪都立足于新颖,立足于个性化的东西,毕竟只有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才更能够创造各种新的可能性。

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我们试图寻找一种共性,试图寻找一种共同的特质,那么今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东西,更加专注于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我们对于生活的选择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化,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服饰、表达方式、行为方式上,还体现在思想和思维层面,我们更愿意特立独行,更愿意独树一帜。因为谁都明白,一旦成为大众化的一员,就容易被大众化的盲流所淹没,成为默默无闻中的一分子。

生活在别人的世界,生活在统一规则的制度和思维模式之下,我们缺乏更大的活力。以社会化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的一切思维和行动,我们会成为很渺小的一分子,而且还会变得越来越渺小。如果我们渴望成为另一个“他”,渴望成为无数个“他”中的一员,那么我们的平凡会被放大,最终被泛化。

坚持个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这很重要。的确,我们需要和世界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为此我们需要和世界建立起更多的共性,但实际上一旦我们想要获得成功,那么就要想办法超越这些共性,我们需要展示出自己不为人知或者不同于他人的一面,这些特质使你有别于你的父母兄弟,有别于你的朋友同事,有别于一切获得成功或者未能成功的人。你想区别于周遭的一切,那就是你的个性,是你最真实也是最有价值的标签。

哈佛大学的校长博克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学校:“哈佛每年都有数万名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都独具魅力,他们并非是因为哈佛的名声而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独有的个人魅力增加了大家对哈佛的关注。”正因为这样,哈佛实际上是非常赞同学员保持个性的,只要不是有违校规,只要不是带有种族歧视和人身攻击意味的行为,哈佛是主张学员们保留和发挥自己独特的一面的。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历史上绝对算是一个异类,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才,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思维活跃,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但是在哈佛上学期间,他却主动提出了辍学,这听起来非常让人震惊。如果你能够想象到全世界其他学子对哈佛的崇拜,就知道盖茨这家伙一定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但是他最终还是这么做了,而且很显然他还走得很潇洒。

事实上,这个腼腆的大男孩并不像是一个爱胡闹的家伙,他甚至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他注定了是一个异类,一个倔强的天才,而天才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不过,他的离开实际上促成了一个伟大公司的诞生,而且也使他自己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甚至于连他国的领袖人物也经常成为他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