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重回母校领取毕业证书的盖茨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段有趣的演讲:“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拥有一个本科学位,真是不错啊。”他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另类的调侃,自认为是所有失败者、辍学者当中做得最好的一位,因为他还有机会站在哈佛进行演讲。实际上,他所取得的成就远远高于哈佛大学所能给予他的一切。
事实上,当他离开的时候,很多同学和老师曾予以挽留,但是为了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觉得读书太浪费时间,而这已经成为继续自己事业的一个巨大障碍,所以在一片惊讶声中,他收拾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哈佛。如果从当时的环境来看,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想即便是在今天,也绝对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勇气和哈佛告别。当然,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盖茨才有底气离开哈佛,才有底气重新回到哈佛演讲,也才有资格成为哈佛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比那些背负着哈佛之名的正统学生要大出很多,我们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影响了现代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伟人。
盖茨的与众不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而千千万万个“异类”,他们仍有那样的机会和潜力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别人不同正是我们遥控生活的一种方式,使我们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拿破仑的敌人曾经这样评价他:“一个从来未曾有过的君主,他做到了我们所有人都不曾做到的事情,他的天赋和特立独行注定了要让我们吃尽苦头。”同样的还有篮球之神乔丹,当初魔术师约翰逊是这样形容他的:“乔丹是一类人,我们其他人则是另一类人。”可以说伟大的人都具有区别于众人的特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才导致了他们区别于大众。
今天,我们的年轻人非常重视个性,当然这种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行为举止上的反叛,也并非是简单的另类时尚,而是一种能力和理念,是一种不同于他人却又自成风格的成熟思想。今天,仍有数百万的黑人青年头戴假发或者身着一些夸张的黑人服饰,他们将黑人文化以及社区街头文化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并称之为个性,但事实上个性应该是由内而外的。事实上,我们虽然需要保持个性,但是一定要确保自己的价值是与众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才能保证自己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
另辟蹊径的人,才能留下更深的脚印
不要总是想方设法跟着别人的脚印去走,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往往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哈佛法则
有一头羚牛跟随着大队伍行进,它非常渴望在这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徙中留下自己的脚印,但事实上由于数量太多,羚牛根本就看不清自己的脚印,而且每次都按照前面的脚印去走,而当它回过头看自己的脚印,就会发现后面的同伴已经跟上来踩到那个脚印了,而且随着踩踏的同伴越来越多,羚牛的脚印越来越不明显。为了确保自己的脚印可以深深刻印在土地上,它拼命往下踩,这时候有只年长的羚牛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对它说:“你既然想要留下脚印,那为什么不另外开辟一条道路呢?”羚牛这才恍然大悟。
有关这样的故事,我们并没有太过在意。事实上我们的脑子里似乎总是会显示出某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在别人的成功实践中提取出来的,但是任何一种模式实际上都不能成为一种必胜的标准。我们所谓的成功模式并不能长久地被重复和复制下去,因为一旦进行多次重复,那么个人的成功将变得模棱两可,个人的标签将不再鲜明。
在前进的道路上,由于顺从、跟随的惯性思维和从众心理的作用,我们始终保持这样一副面孔、一种策略、一种希望,它使我们竞相称颂的成功经验沦为一种常规手段。这是一种毛毛虫效应,我们跟随着大溜,有时候是盲目的,有时候则是因为惯性思维的影响,但无论出于何种缘由与态度,对于生活的过度信任,对于大众化的过于痴迷和依赖,都将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束缚。
事实上,我们对于固定思维以及大众化思维的依赖,正好显示出了对创造性思维的恐惧。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麦金先生过去的20年一直想方设法成为细胞学中的佼佼者,据我所知,他对于前人的理论非常重视,甚至达到了疯狂崇拜的地步,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好好消化前人的研究,就能够将细胞学发扬光大。但事实上,经过数年的发展,他在这一领域内仍旧缺乏足够的权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研究方法都是遵从前人的,而这一点导致了他知名度不高。尽管我一直认为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医学家,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麦金先生缺乏创新,他没有能够走出其他的道路,没有触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领域。直到最近,他似乎开了窍,开始尝试一种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细胞学,结果大获成功,为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维,也扩大了细胞研究的领域。
麦金先生先前的遭遇是多数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选择问题,当然选择的角度和立场的确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但实际上麦金先生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缩影,而整个哈佛大学就是一个锐意求新求变的教育机构,它不甘心居于人后,更不会盲目跟从别人。哈佛大学的精神就是创新,哈佛大学的办学目标就是走出不同于众人的一条路,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始终站立在世界大学教育的最前沿。
我们对于生活的选择有时候就像牛顿与爱因斯坦一样,当牛顿从宏观的角度去定义物理学的时候,现代物理学的架构基本上完成了。我们此后数百年的科学家都在遵从牛顿的几大定律进行研究,尽管偶尔有出彩的地方,但是没有人可以和牛顿相提并论,甚至连接近他也很困难,直到那个犹太人爱因斯坦的出现,他开始从微观角度来看待宇宙,最终颠覆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权威,开创和丰富了物理学体系。
实际上多数人跟随了牛顿的经验和理论,而缺乏另辟蹊径的魄力,结果变得不再个性鲜明,而爱因斯坦式的开拓者则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当所有的人都走同一条路的时候,是不会留下你的脚印的,想要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更深的印记,唯一的方法就是另辟蹊径,就是想办法走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道路,这样一来,你的成功才会显得弥足珍贵,才会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多数人已经开始作茧自缚,将自己绑在一个通用的观点或者法则上,我们坚信经验主义的作用,并成为它的受害者。此外我们还习惯于追随他人,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做法,因为我们总是认为只要有人数上的优势,我们的决定和判断就会保持一个基本的准心,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就可以更加平稳,这种想法实际上抑制了我们对于其他可能性的进一步探讨,而且也进一步抑制了我们开辟新方法新道路的勇气。
如果我们足够年轻,那么就不要轻易被经验主义所绑架,就不要被他人的成功之道所迷惑,更不要盲目去追随其他人。我们需要更为开放的大脑,除了过去固有的以及他人的思维和行动方案之外,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选择性思维,应该更多地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应该想办法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第一,才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新模式。
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遭的人
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
—哈佛法则
世界上的跳高冠军是谁呢?很可能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小小的跳蚤会成为跳高冠军。实际上科学家也无法确切计算出一只跳蚤的跳高极限是多少。有人曾经想要弄清楚这件事,将跳蚤放进玻璃瓶里,并在上面盖上玻璃板,于是不断让跳蚤往上跳,每次当跳蚤碰到玻璃板后,就提高玻璃板的高度。结果发现跳蚤在不断地尝试和突破,最终可以跳到自身身高175倍的高度,如果将跳蚤的能力嫁接到人的身上,那么一个人就可以轻松跳过纽约绝大多数的高楼大厦。
实际上很多跳蚤并不一定就能够跳到这样的高度,关键在于它是否愿意去挑战这些高度,是否愿意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而想起跳蚤,我们不能忽略人类跳高史上最著名的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作为一个俄罗斯的名将,她的教练一开始给她制定了跳过4米80的任务,结果她通过严酷的训练做到了这一点。之后她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开始每天都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哪怕只有1毫米,她也要想办法提升自己。2004年2月,她一举创造了4.83米这一室内撑杆跳的纪录。接着她又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试着挑战一下4.85米或者更高的室内比赛高度呢?于是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后,她就打破了自己保持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