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urt(1992)的结构洞理论,Portes和Sensenbrenner(1993)认为封闭网络中所强调的“义务”会不断消耗企业的精力,限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使得企业难以有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新的成长机会;而企业所占据的结构洞位置却为企业提供了及时的新信息,有利于企业不断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从稳定性(safe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的角度,Gargiulo和Benassoi(2000)认为封闭网络通过信任、义务、期望可以促进网络的稳定性,但是开放网络则通过为企业提供新信息使得企业可以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以产品开发咨询企业为案例,基于观察、访谈和非正式沟通等方法,Hargadon和Sutton(1997)发现企业所占据的结构洞位置,即企业所拥有的开放网络,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McEvily和Zaheer(1999)对集群企业信息网络的研究表明,开放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新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性能力。基于两个企业共60个商业团队的实证数据,Tsai(2001)发现团队所占据的网络中心位置提高了团队的创新绩效。其中,网络中心位置可以视为网络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加拿大基金公司的调查数据,Zaheer和Bell(2005)研究发现企业所占据的结构洞位置对企业绩效存在显着正的影响。Moran(2005)研究了管理人员的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开放网络有助于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获得更高的销售绩效。可以发现,Hargadon和Sutton(1997)、McEvily和Zaheer(1999)、Tsai(2001)、Zaheer和Bell(2005)、Moran(2005)等研究都强调了开放网络所带来的新信息优势,认为基于这种新信息的成长机会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
但是,基于化工产业中横向企业联盟网络的调查数据,Ahuja(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网络的封闭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正的影响,这就与Hargadon和Sutton(1997),Tsai(2001)、Zaheer和Bell(2005)等研究所强调的开放网络相矛盾。对此,Ahuja(2000)认为,封闭网络还是开放网络的价值性只有在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回答,由于在同一产业中横向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中,有效抑制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资源共享是最重要的,所以封闭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而Hargadon和Sutton(1997)的实证研究所强调的跨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中,有效获得新信息是最重要的,所以开放网络就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对此,Ahuja(2000)认为,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所要完成的任务特征才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开放性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网络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网络资源,从而对企业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来自Coleman的封闭网络从两个方面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一是合作规范所带来的治理优势。
Grief(1993)对马格里布商人联合会的案例研究清晰地说明了封闭网络的治理优势。二是资源共享优势。基于封闭网络,企业之间可以传递更为复杂的隐性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互补资源的共享。Dyer和Nobeoka(2000)对丰田城的案例研究表明,丰田公司与其供应商所形成的封闭网络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共享。相对而言,基于结构洞理论(Burt,1992)的开放网络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新信息,从而带来了新的成长机会,进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和企业成长的实现。
3.小结
基于已有文献对强关系和弱关系、封闭网络和开放网络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强关系和封闭网络所带来的企业之间的紧密互动可以促进信任与合作惯例的形成,从而可以有效动员(mobilize)网络伙伴所拥有的稀缺资源,即Ahuja(2000)所提到的资源共享优势。企业间信任和合作惯例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治理,降低治理成本;另一方面,还促进企业之间以隐性知识转移为特征的共同问题解决机制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互补资源的共享(Uzzi,1997;McEvily和Marcus,2005)。强关系和封闭网络在动员网络资源方面的差异在于,强关系是通过双边信任与双边合作惯例来动员外部互补资源以实现企业成长的,而封闭网络则通过多边/集体信任与集体规范来动员外部互补资源以实现企业成长。
第二,弱关系和开放网络所占据的“桥”的位置使得企业可以迅速接近(access)多元化的新信息,从而获得新的成长机会,即Ahuja(2000)所提到的信息溢出优势。弱关系和开放网络具有更大的概率占据“桥”的位置,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获得有关生产经营方面新的独占信息,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成长机会,进而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
因此,以强关系和封闭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可以通过信任与合作惯例的形成来有效动员网络伙伴的隐性知识与稀缺资源;而以弱关系和开放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所占据的“桥”的位置有利于企业迅速接近外部的新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成长机会。既然并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网络模式,并且不同的网络模式均可能促进企业成长,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网络模式以实现企业成长?也就是说,企业的哪些特征会影响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一些学者开始从匹配视角分析企业的个体差异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即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匹配机制研究。
3.1.2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匹配机制文献回顾
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并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网络模式,不同的网络模式都可以对企业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开始从匹配视角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特定因素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征、企业战略导向和内部能力状态等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最优网络模式;在匹配机理上,我们将外部环境特征与战略导向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称为权变机制,将内部能力状态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称为驱动机制。下面分别论述。
1.基于外部环境的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机制研究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管理理论的适用性,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分析外部环境特征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即基于外部环境特征的权变理论。在企业网络理论研究中,Adler和Kwon(2002),Gulati、Nohria和Zaheer(2000)等研究指出网络模式与外部环境的匹配是理解企业网络价值的关键。Kraatz(1998),Leenders、Gabbay和Fiegenbaum(1999),Hansen(1999),Gargiulo和Benassi(1999、2000),Ahuja(2000),Moran(2005)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外部环境特征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机制。
Leenders、Gabbay和Fiegenbaum(1999)分析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最优网络模式的影响。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料性和复杂性(Mintzberg,1979)。环境的不可预料性是由环境变化速度加快所导致;环境的复杂性则是由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不同性质组织的数量增加所导致。
在一个可以预料的环境之中,企业仅仅通过标准化的、惯例性的扫描就可以有效把握环境变化。因此,企业需要构建以强关系、小范围网络以及封闭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通过这一网络,企业可以与网络伙伴有效合作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企业成长。但是,当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供给、需求和竞争环境时,企业就不能依赖惯例化的环境扫描(Mintzberg,1979)。
与之相反,与环境中更多的异质性群体建立关系,通过以弱关系和开放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企业可以及时接近多元化的新信息来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动,不断获得新的成长机会;同时,企业也将会作为被推荐人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因此,当企业面临不可预料的环境时,企业就需要建立和维持以弱关系、大范围网络以及开放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来保证企业迅速地接近来自环境的多元化信息。
Rowley、Behrens和Krackhardt(2000)对半导体产业和钢铁产业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Leenders、Gabbay和Fiegenbaum(1999)的论断。实证研究表明,半导体产业所具有的动荡环境使得弱关系和开放网络更具价值,而钢铁产业所具有的稳定环境使得强关系和封闭网络更具价值。所以,在动荡环境中的企业不能将所有资源都放在建立和维持与少数伙伴的网络模式上,因为一次技术振荡就可以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化为乌有(Afuah,2000)。
从稳定性与灵活性权衡的角度,Gargiulo和Benassi(2000)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对网络开放性与管理人员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结构洞位置的开放网络为管理人员提供外部环境变化的新信息,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动;而封闭网络所提供的信任与合作惯例则有利于管理人员稳定地获得外部互补资源的支持。基于对一家跨国计算机公司在意大利新建子公司中管理人员的调查数据,Gargiulo和Benassi(2000)实证研究表明,在新环境中,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封闭网络阻碍了管理绩效的改善,而开放网络则有利于管理人员有效地适应新环境,从而提升管理绩效。基于实物期权理论视角,以生物科技产业1995-2000年所建立的642个企业间合作项目为样本,Santoro和Mcgill(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更愿意保持灵活性以获得未来的价值,从而更倾向于与合作伙伴建立弱关系。Goerzen(2007)以跨国公司的联盟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580个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技术不确定性比较高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强关系(以企业间联盟经验刻度)对企业绩效改善产生明显负的作用。
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则质疑弱关系和开放网络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动时的作用。Kraatz(1998)认为,弱关系和开放网络虽然可以扩大组织的信息搜索范围,从而为组织提供新信息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动,但是组织也可以通过强关系与小范围的封闭网络来更准确地了解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以及把握机会并制定应对威胁的有效策略,从而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因为强关系与封闭网络所提供的信任与合作惯例促进了知识的充分沟通,所以组织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环境变动的信息,并模仿网络中绩效优异的伙伴的策略来有效应对环境变动。在这里,Kraatz(1998)理论逻辑的核心在于他强调组织可以通过模仿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基于美国私人的小型文科学院的实证调查数据,Kraatz(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学院所拥有的强关系和封闭网络保证了学院有效地应对环境的变动(即美国国内以对文科教育需求的大幅降低以及公立大学的大幅增加为特征的环境变动),从而实现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与Kraatz(1998)的研究类似,Moran(2005)分析了不同环境特征对最优网络模式的影响,认为强关系可以有效传递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创新性工作(例如生产与过程创新)的绩效改善;而开放网络可以有效传递新信息,从而有利于程序性工作(例如产品销售)的绩效改善。基于120位生产和销售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开放网络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其销售绩效的提升;而拥有的强关系网络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隐性信息,从而促进其创新绩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