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综合匹配机制认为,集群企业的网络模式只有与产业环境特征和内部能力状态相匹配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本章进一步采用案例研究来验证这一思想。本章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嵊州领带、海宁皮革以及柳市低压电器等三个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网络化成长案例。
6.1嵊州领带集群企业的网络化成长案例
6.1.1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是绍兴市的一个县级市。自1984年12月第一家全国中外合资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嵊州市已拥有1100余家领带企业,2003年领带年产量3亿条,占国内市场的80%,占国际市场的33%,年出口领带1.8亿条,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3.84亿美元。嵊州不仅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加工基地、批发销售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还成为国际领带首选及最大的加工基地。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盛世豪和郑燕伟,2004)。第一阶段从1984年开始到1992年,是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以中外合资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随后,一些嵊州籍的港商以及在深圳领带企业打工的嵊州人纷纷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开办了一批领带企业,促进了嵊州领带产业的快速成长。这一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低成本优势获得量的扩张,即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以及产值等方面在数量上的快速增加。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到1998年,是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市场培育与开拓阶段。这一阶段嵊州领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深圳领带产业的转移、嵊州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鼓励、中国领带城的正式运营等方面。嵊州领带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地生产网络,产品的档次有了明显提升,产品的销售量不断增加,并随着嵊州领带专业市场的建立与蓬勃发展而确立了一定的区域品牌。但是在不断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清楚地看到了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第三阶段在1998年之后,是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构筑国际性领带都市阶段。在1998年之前,嵊州大部分领带企业仅仅获得产品生产的加工利润,而大部分的附加值被其他企业分享。这反映了嵊州领带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品档次雷同、设备偏于陈旧、技术含量较低和经营理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以及无序价格竞争严重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对此,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措施,包括领带行业标准的建立、“中国领带在线”专业网站的创办和领带工业园区的筹建。一些领带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的领带制造设备,组建自身的研发团队,提升企业的品牌与形象。
6.1.2嵊州领带集群企业的网络化成长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网络,其产业链主要包括织丝、花型设计、领带生产、包装与销售等环节(朱华晟,2003)。
在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早期发展阶段,领带企业往往选择市场风险较小、资金投入较低的领带生产环节,主要依托低成本优势进入市场。所以,企业面临的产业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内部的制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这时候,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成长至关重要,社会网络的范围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获得企业成长所需的资金与渠道,进而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快速成长。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领带企业家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嵊州籍的港商,另一是在深圳领带企业打工的嵊州人。
随着嵊州领带产业的发展,一些其他嵊州本地人也开始加入创业者的行列。
在我们对企业家的访谈中发现,大多数企业的第一单生意都离不开自己的亲戚与朋友的支持,很多企业家强调,朋友越多,企业的生意也就越好做。
目前,很多中小型领带企业也同样是处于类似的环境,依托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来获得资源以实现企业成长。
嵊州一家领带衬布切割厂的老板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网络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他说:“现在嵊州领带产业各部门的竞争都很激烈。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朋友多、人缘好,加工产品的质量又没有问题,服务热情。以前在集体企业工作时的很多同事和老朋友都有自己的领带厂,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我的客户,而且还经常介绍一些新的客户给我。在这里,人际关系好,生意就越做越兴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稳定的产业环境中,当企业的制造能力较弱时,企业社会网络的多寡就决定了企业是否能成长。
但是,随着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与外部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经常发生的价格战),嵊州领带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但由于企业之间缺乏差异化,企业只能不断地降价来维持生存,从而陷入低成本陷阱。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考虑通过企业升级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实现企业成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表现出不同的升级路径。第一是在稳定的产业环境中,依托生产设备的改进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通过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来扩大产品附加值。巴贝集团、浙江麦地郎领带服饰有限公司的发展都体现了这种升级方式。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原是“佳友”(该企业是嵊州的第一家领带企业)的总经理,在任期间提出了企业发展的“三新”设想,即设备新、原料新、工艺新。但是,这种发展思路并没有得到董事会的同意。于是,金耀在1993年12月投资1200万元创立了巴贝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六次引进先进设备,包括瑞士“苏尔寿·鲁蒂”剑杆织机和“史陶比尔”电子提花机以及德国提花织物“EAT”电脑设计系统。目前,巴贝公司一共拥有240台国际先进的电脑织机和34台染丝设备。“三新”设想的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巴贝”的领带制造能力。制造能力的提升使得“巴贝”跳出了社会网络的约束,具备了与国际高档品牌合作的基础,其中法国的“皮尔卡丹”、日本的“阿罗发”等国际知名品牌陆续成为巴贝的合作伙伴,从而使得“巴贝”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嵊州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
与巴贝类似,浙江麦地郎领带服饰有限公司也表现出类似的企业升级之路。“麦地郎”继引进产自韩国的剑杆织机后,1999年又投资800多万元引进了6台意大利生产的电子提花式剑杆织机,目前已经拥有98台世界一流的电脑提花剑杆机。先进的织造设备与强大的设计系统相配套,能生产出目前最高档次的提花领带面料,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季节的不同要求任意组成任何花型图样。设备投产后,一台织机的产量相当于以前的四台织机。随着企业的领带制造能力的提升,企业的外部网络也开始发生变化,企业开始嵌入全球价值链之中,与高端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的附加值。
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则通过进入花型设计环节来提高企业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花型设计是领带生产的前一个环节,是领带制作流程中附加值比例最高的环节之一。相对领带制造环节,花型设计环节涉及更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企业有效把握领带市场的流行趋势,并快速设计出符合潮流的花型设计。由于花型设计能力的构建需要企业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市场上流行花型的相关信息,并设计出自身风格的花型以适应市场,因而需要较高的吸收能力为基础,而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与较大的投资。所以,花型设计环节通常都被国际品牌所占据。正是由于花型设计能力的不足,大多数嵊州领带企业往往只能获得微薄的领带加工费用。面对这一现实,从1999年起,很多领带企业已开始从简单的依样加工向仿样加工、创造性加工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被大量应用,很多企业的设计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开始告别手工描花型、手工制版的历史。
目前,由于吸收能力的不足,从事花型设计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被动的模仿创新阶段。由于花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很多企业会对自己正在生产的花型进行保密,所以,只有企业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双方才可能会透露相关的信息。事实上,一些领带企业经常会从有限的几个长期客户那里了解到最新的领带花型,而这些客户往往与这些领带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例如,很多嵊州的领带企业都通过香港的稳定客户来了解市场上流行的花型,并对这些花型进行一些简单的再设计,从而形成了自身的花型系列。在访谈中,一家领带企业的总经理就花型设计说道:“目前嵊州很少有完全自主的花型设计,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自己的几个长期的外地客户来了解流行的花型款式,再进行稍微的改动就形成自己的花型款式。虽然还是一种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完全照抄照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在里面。”
巴贝集团是嵊州有限的几家能够进行相对独立的自主花型设计的企业。为了建立自身的品牌优势,巴贝集团一直把领带面料、花型的开发能力作为评价领带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最初,为了提高企业的花型设计能力,“巴贝”一方面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德国EAT 领带花型电脑设计系统,奠定了企业花型开发设计能力提升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还组建了企业自己的专业化的花型设计团队,构成了企业花型开发设计能力提升的人才基础。2002年,“巴贝”又成功地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设计销售公司,更加增强了公司对领带花型的设计能力。目前,“巴贝”已经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中国新型丝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硬件与软件的投入明显提高了“巴贝”对领带市场流行趋势的吸收与消化能力,提高了企业依托流行趋势进行花型自主设计的能力,即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提升使得企业具有了与国际专业设计公司、大学与科研机构交流的平台。“巴贝”于是开始通过构建大范围的网络来获得多元化的花型设计相关的信息,一方面与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专业花型开发公司在领带花型设计与流行趋势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与浙江理工大学通过合作开发新产品。巴贝公司开发的花型风格已被业内人士誉为“巴贝风格”,在领带企业竞争的核心——面料、花型设计方面具备了核心能力,成为国内领带流行趋势及花型设计的信息中心。
6.1.3评论
从嵊州领带集群企业的网络化成长实践中,不难看出“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综合匹配机制在发挥作用。在相对稳定的产业环境之中,在创业的早期,企业的制造能力通常都比较弱,集群企业往往通过社会网络来构建自己的生产网络。朱华晟(2003)对嵊州领带企业的问卷调查说明,至少有一半企业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建立起自己的供应商与销售商网络的,并且认为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这个比例会更高。因此,在稳定环境以及较弱制造能力的条件下,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的范围越大,网络的地理开放性越高,企业越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但是,随着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内部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价格战的频繁出现,领带企业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开始被大幅度地削弱,为了摆脱低成本的陷阱,很多企业开始重新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调整自身的网络模式以实现企业升级。对此,一部分企业是通过“三新”改造来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从而开始与高档次的国际品牌进行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在本案例中,“巴贝”与“麦地郎”是实践这条升级道路的两个典型企业,它们在创业时期就通过大投入来摆脱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并通过持续的设备、材料与工艺的改造来不断地提升企业的领带制造能力。随着领带制造能力的提升,这些企业也开始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从而融入高档次的合作网络之中,企业也获得更高的生产附加值,进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从网络模式来看,商业网络开始替代社会网络而成为企业网络的主导。朱华晟(2003)在对嵊州领带企业的实地访谈中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并提出了社会网络的功能演变的观点,认为“市场竞争格局由‘价格战’向‘质量战’的转变以及企业市场定位的分异导致了社会网络……的功能地位渐趋下降”。同时,从网络范围来看,这些领带企业对于自身的市场定位更加清晰,从而放弃了其他一些非专业的生产领域,所以网络范围相对开始缩小。因此,在稳定的环境中,领带企业能否凭借较高的制造能力嵌入更高档次的合作网络之中就成为实现企业成长的关键。当然,这种合作大多以贴牌生产或者作为代理商的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