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天一节情商课
49322100000045

第45章 专注力训练课——培养专注力,拥有给力人生(4)

研究人员经过观察发现,这样做可以增加人的信任感。并且,因为通过在镜子前的锻炼,达到了控制面部和眼部肌肉活动的目的,能够更好地帮助注意力的集中,为自己所控制。这样的表情可以给予交流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给对方一种信赖感,利于人际关系的开始。通过进一步观察还发现,每天持续花费几分钟时间进行这样的练习,对立的情感就会烟消云散。

有这样一个建议:在每天能够坚持3分钟以上,第二天再继续下去,持续一段日子之后,可以考虑换个方式。例如,坐在椅子上,不去看镜子画面,集中注意力想象画面的内容,然后观察是否不会再有思绪,不让杂念在其中混杂着。

在练习过程中,将想起来的东西做一个记录。对比观察每天记录的内容,把新的内容添加、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的精力更好地集中,从而提升对自身的专注力控制。

课堂收获

通过控制身体与思维,进而实现对注意力的控制,这是一个方法,可以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假如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与同事、朋友间的信赖感,那么在专注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心情更加舒畅。给力生活,需要心情做支柱。

反复思量愿望,集中注意力

即使是不成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哈佛格言

愿望可以激励人们,可以让你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这样最终也可以帮助你愿望成真。在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路程里,不妨通过愿望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所承诺的事,那么你就真的能够做到。有一家银行的大总裁,从一个卖报的小孩开始,通过如此这样终于让他如愿。

这位大总裁小的时候因为家里不富裕,需要他卖报维持生活。他的父亲因为想给孩子鼓励,找来了一枚写有字母“P”的徽章,给孩子佩戴在外套上。然后告诉孩子,“P”是个信号,将会一直激励你,直到某一天你成为银行的总裁。听了父亲的话,小孩就将这个念头牢记在了心头,并且默默专注地努力着。

父亲要求他每天都做一些向该目标得以靠近的事。在每晚的饭桌上,父亲会问孩子:“你今天为目标做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当银行总裁的念头始终牢记在孩子的脑海里。他矢志不渝地向成为那家银行总裁的目标奋斗,并获得了成功。

关于自己佩戴的这一枚徽章,男孩终始没有告诉任何人里面所包含的真实含义。同事因为想知道这个字母代表什么,其间还因为字母“P”爆出不少笑料。因为这是男孩心中专注的想法,所以同事们始终没能如愿知道答案,到了他梦想成真的那天,才在众人面前将这个真相公开。

我们可能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当你购买东西的时候,店里面并没有这样东西。但是,因为不知道哪里有卖的,你会不会向店员打听呢?假如店员也不知道,你可以让他帮着向经理请教。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想买的东西,矢志追求,这就是追求胜利的精神,因为有这种追求你终将会获得成功。

课堂收获

人生中真正的强者,把苦难当成一杯甘醇饮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胜者并不会是第一名,而是跑自己该跑的路,为自己的路而生的人都将会是胜者。通过激励,让自己有美好的目标,这样的生活才给力。

不要在“想”上浪费精力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威·赫兹里特(英国散文家)

在一个哲理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人生的等式三角:0-1等式三角。

01

0+0=01+1=2

0+0+0=01+1+1=3

0+0+0+0=01+1+1+1=4

0+0+0+0+0=01+1+1+1+1=5

0+0+0+0+0+0+1=11+1+1+1+1+1=6

0+0+0+0+0+0+1+0=11+1+1+1+1+1+0=6

0+0+0+0+0+0+1+0+0=11+1+1+1+1+1+0+1=7

0+0+0+0+0+0+1+0+0+0=11+1+1+1+1+1+0+1+1=8

0+0+0+0+0+0+1+0+0+0+0=11+1+1+1+1+1+0+1+1+1=9

…………

刚看到公式,你可能会觉得0+0肯定等于0,1+1当然等于2,这个太简单了。请继续往下看。这里面有这样一层意义,如果将等号左边的0表示空想,1表示实干,等号右边的值代表将来可以获得的成就或地位,那么意思是不是完全不同了?

再回过头来看等式,如果整日空想,想象得再美好,甚至于立下誓言,却没有付诸行动,就只能会是收获不到任何东西的,终将是一场空。这样的生活不会有光芒和色彩,也是没有任何业绩会出现在工作上的。最终,这一切只能是虚无缥缈的。

如果抛弃这些,脚踏实地去干,结果就不一样了。假使刚开始成果是很小的,经过实干,最终的成果必然会有很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你能够加上自己的一点点幻想,用一些时间在空想上,都是可以被允许的。就算是疯狂地想着怎样去玩,也只会是给枯燥的生活增加色彩,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不是吗?生活有了这样的现实与想象的碰撞,才能波澜壮阔!

我们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非常快,整天忙忙碌碌的我们,如果不在做完若干个1之后,添加0这样的幻想,就会陷入拼命再拼命的死循环,那就真的是难以解脱了。这样的后果,除了使得自己身心俱疲之外,又从何谈生活呢!

课堂收获

美好的生活,需要张弛有度。在辛苦地专注于工作的同时,需要适当地添加调剂内容,这样才能活出灿烂与辉煌。一味地埋头苦干或者一味地只幻想不执行,都是不可取的。给力的人生,需要添加调味品来调剂,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生活。

强烈的欲望,成就强大的专注力

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许多人想要向他学习哲学思维。为了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人了解复杂的哲学道理,他经常用一些例子来讲解。

一天,一个年轻人找到了苏格拉底,说明自己的来意——求学。仔细打量了这位年轻人后,苏格拉底带他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二话不说,就直接跳进河里。然后,苏格拉底在河里向年轻人招手,示意他也下去。年轻人看到苏格拉底这么做,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了下去。

可是,年轻人跳到河里之后,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苏格拉底竟然将年轻人的脑袋按在水里,而且是像想要将其闷死在水里那样用力。这时,年轻人意识到自己的险境,拼命地挣扎,努力想要浮出水面。

苏格拉底就这样与年轻人进行着对抗。年轻人不断地想要浮出水面,以求自保,苏格拉底却要将其按到水下,不让年轻人如愿。在挣扎、抵抗无效之后,经过几次努力,年轻人狼狈地逃到了岸上安全的地方。

接着,年轻人很不解地问:“大师,你这样是想干什么?我只是想向你学习而已。”苏格拉底没有说话,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也上了岸,然后准备离开。最后,好像整件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就这样走了。

年轻人急了,小跑着追赶苏格拉底,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师,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刚才的一切,我还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以将答案告诉我吗?”

听了年轻人的问话,苏格拉底放慢了脚步,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还是很聪明的。他给出了这样的话:“年轻人,如果你想向我学知识的话,你就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后来这句话也成了一句格言,为世界上很多学者所津津乐道。

课堂收获

如果一个人的期望强度太脆弱,将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或自身缺点的挑战而半途而废,这是苏格拉底用故事中的举动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有了期望,才能够通过努力去实现它。假如没有这样的动力,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相信自己,专注于自己认定的事情

恰当地说,人是因希望活着的,除了希望,一无所有。

——托马斯·卡莱尔(苏格兰评论、讽刺作家,历史学家)

早期,在战场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战争时间,父子俩一同驰骋沙场,父亲是一位将军,作为手下士兵的儿子上场杀敌之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告诉儿子,将这个家传的宝箭带在身上,它可以给予你无穷的力量,帮助你上阵杀敌,但是千万不能打开。

儿子接过箭囊,用手不停地触摸,边上还镶着泛光的金线,以及做工精细的箭尾,这一切都让儿子爱不释手。因为特别喜欢,他想象着用这些箭上阵杀敌的威风,想象着敌人的将领被射中,所以想打开箭囊一窥箭杆、箭头的样子,但是被父亲阻止了。

带着父亲给予的箭囊,上阵杀敌,儿子所向披靡,英勇杀敌无数,敌方的主帅应声落马而亡。但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大军收兵准备结束战斗的时候,儿子不顾父亲之前的交代,打开了箭囊,想要好好看看这把完整的箭。

当箭囊被打开的一刹那,儿子傻眼了,因为父亲送给他的是一支断箭。一支断了的箭,如何能够杀敌?心中的万丈豪气,犹如房子般垮塌了。心想,挎着支断箭怎么可能杀得了敌人呢!顿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失去了之前父亲给予他的思想上的支柱,儿子失去了斗志,结果死在了乱军之中,没能再回到父亲身边。

听到士兵带回来的儿子死亡的消息,父亲心中悲痛万分,看到士兵交给他儿子的遗物,那柄断箭赫然置于眼前,父亲仿佛明白了一切,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又怎能战胜敌人?”可不是吗?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是永远也当不了将军的。

课堂收获

或者你会觉得把胜败寄托在一支宝箭上,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但是,生活中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当你把生命的希望或把柄交给别人之时,可以预见以后将会是多么危险。例如,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把生活的重心寄托在丈夫身上,从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与事业,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发生在故事中将军儿子身上的事,进一步告诉我们,精神需求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相信自己,专注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千万不要想着只靠外界力量才能保证自己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