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秩序: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
49336500000031

第31章 浙江诚信建设:中国信用制度变迁的实践范例(10)

目前全省已有12家政府部门在政府监管工作中开展了应用,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应用次数突破200万次。应用方式也逐步拓展为查询信用数据、信用数据全面嵌入本部门业务系统、与分类监管挂钩等方式;应用领域从政府部门扩展到金融机构;应用深度也由以往的一般性了解,转为与职能运用紧密结合。在企业信用建设取得一定基础以后,浙江还适时启动了个人信用建设。

在提高市场市场信用监管水平方面,义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2月29日,在义乌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首个“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荣誉称号。近年来,义乌以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为突破口,初步创建了集信用征集、评价反馈、分类监管、分类奖惩为一体,以商业文明为引领,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分级监管为基础,信用指数发布、品牌比对、质量监测三大中心为链接,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四大机制为保障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通过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高了监管水平和效能,提升了市场经营户的素质。2007年,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仅为5.96%,消费者投诉量比2005年下降26%。据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对客商的随机抽样结果显示,经营者对义乌市场的诚信满意率高达91.2%和92%。

总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着优异的表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浙江各级政府功不可没。实践证明,在浙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是市场体系的健全,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浙江各级政府在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引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以务实的思路和宽松的政策,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在发展环境、贷款、技术、出口等多种渠道上给予支持。同时也由于政府积极地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与监督,因此,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总体上注重诚信,发展也比较规范。特别是在政府、企业与市场三者的关系方面,许多地方政府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的经济行为和责任,使之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大大弱化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使企业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正如一些企业家所说,没有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许多浙江企业会一直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作坊时期,浙江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取得今天如此夺目的成就。同时,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在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成熟、日益走向信用经济的背景下,浙江各级政府在打造“信用浙江”,维护浙江的经济社会秩序,建设“平安浙江”的进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个人信用建设初见成效,信用观念深入人心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是维系一切正常社会关系的纽带。无论是政府信用,还是企业信用,最终均与当事人的个人信用有关。没有个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便失去了坚实基础。“信用浙江”建设从一开始就把个人信用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浙江的个人信用建设,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重点群体的信用意识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社会信用氛围,以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信用意识;二是逐步探索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积极创建个人信用成长的外部环境。

信用观念深入人心。为了形成崇尚信誉、真诚、正直、公道、诚实、守信的好风气,浙江大力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全省公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尤其重视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行失信法人黑名单制,敦促所有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同时,为解决信用匮乏,浙江还制定和推行提高“失信成本”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的风险。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天,诚信正被人们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在浙江,“信用”二字正变得越来越值钱。在打造“信用浙江”的口号下,浙江省将重塑社会信用作为政府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守信用者得实惠、失信用者砸饭碗,在浙江已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氛围,一条立身处世的准则。

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在企业信用建设取得一定基础以后,浙江适时启动了个人信用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事业运作,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机制创新”等原则,以公安部门的人口综合管理系统和社保系统数据库基础,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依次、逐步征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公共事业部门、行业协会等掌握的律师、会计师、保险代理人、评估师、项目经理、新闻记者、导游等中介或特种行业从业人员等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管理系统包括个人上学、入伍、就业开业、缴费贷款、保险、炒股、购房、救济、纳税、诉讼、判罚等生活和经济活动信息。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前提是这个人从出生开始的所有经济活动如入学、求职、失业、保险、贷款、还债等均有记录,每个公民不管怎样自由随意地迁移流动,他都始终带着一个终身无法伪造的社会安全号码。政府部门、银行、公司、客户都可以用这个号码查询公民的信用记录。个人征信系统就像一张巨网,连接全国所有的银行信贷网点,让借款人深刻感受到“事事守信、路路.通,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一方面为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使个人更重视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另一方面,也使失信者得到惩罚,从而促使改变自身的信用行为。个人征信系统“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

(四)市场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和个人信用三大信用主体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总体的市场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场交易履约情况的明显的好转,产品的品牌效应日益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明显提高,信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浙江以充满活力的经济态势和良好的信用环境,赢得了金融界的广泛青睐。近几年来,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看好浙江,显示出了向浙江进行倾斜性贷款的共同倾向。早在2003年,工商银行向浙江省政府承诺,在今后三年内向浙江新投放1500亿元贷款(其中600亿元将投向中小企业)。2004年年初,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向媒体及各界人士宣布:农业银行将在三年内向浙江省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贷款,以支持浙江全面融入长三角,加速浙江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农业银行对浙江省政府对银行实行不干预政策表示赞赏,双方将努力打造一个“信用浙江”,以加快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建设银行行长到浙江调研时,在杭州组织召开了长三角两省一市5家分行合作联动会议,明确将浙江作为今后建设银行的战略重点。2004年4月,中国银行行长也在浙江进行了将近10天的调研。这几年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浙江省分行,除浙商银行以外的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驻浙分支机构,其综合考核在各自系统内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而且,浙江各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平均拨备覆盖率、平均资产利润率、平均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的执行情况,也均居全国前列。

2007年浙江银行业又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到12月末,浙江省主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12%,全年实现利润760亿元,资产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目前浙江各类法人银行业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均在8%以上,全球排名前100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大多在1%至2%,这说明浙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2008年初,浙江银行业大军又增添了两名新成员,渤海银行杭州分行、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先后开业。其中渤海银行前来“抢滩”,使浙江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各家银行机构争先恐后地进驻浙江,是因为浙江的银行业已成为我国资产质量最高、经营效益最好的银行群体之一。一些国际知名银行中国区负责人谈及这一群体时纷纷感叹,浙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完全可以与世界一流银行相媲美。

拿温州来说,温州银行业资产质量逐年上升,连续七年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目标。资产质量达到国际公认良好水平,可与花旗、汇丰等国际大银行媲美。随着“信用温州”建设的推进和金融试点改革的深化,温州银监分局推出了一系列不良贷款监管举措,如金融债权“执行难”综合治理机制、企业改制金融债权保全认可机制、违规贷款和大额关联交易跟踪监测机制、民间金融监测引导机制、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银行间防范信贷风险协调机制等,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成果。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为0.86%,首次降到1%以下,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比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比2000年底下降8.04个百分点,比全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0.3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最好的地级市,其中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连续10年位居浙江省首位。

由于信用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完善,良好金融信用环境逐步形成,使温州吸引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入驻,成为全国股份制银行最多的地级市,成为全国金融生态优良的城市之一。

浙江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国际商界的高度评价。美国着名财经杂志《福布斯》2004公布一项调查显示,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名列中国最适合经商城市的前两名,超过了排名第四的上海和第六的北京。这项调查运用针对美国最佳经商城市年度调查的模式,对中国191个GDP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城市进行评分。浙江的几大城市除杭州宁波外,温州、绍兴也进入前十位,共有15个浙江城市跻入前百名。无独有偶,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IMD)公布的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表,浙江作为单独经济省份参与全球竞争力排名,在被评价的60个国家和地区中,浙江名列19,在30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和地区中,浙江位列第6。这充分显示出浙江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商界的广泛认可。

2005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发布了《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排名中,上海、宁波、温州、杭州、深圳、台州、苏州、绍兴、嘉兴、北京位居前十,浙江有六个城市入选,其中上海、宁波、温州、杭州和深圳的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被评为最高的Ⅰ级。报告根据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高低,给出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03年和2004年的金融资产质量的评分、各年份的排名以及该排名在两年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浙江始终排名全国第一位。信用就是财富,信用环境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浙江信用环境的优化为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