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论美学
49350500000023

第23章 审美价值体验与生命和艺术的联系(10)

在生命实践活动中,审美体验指向人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当我们面对人造的产品时,就会感叹人的伟大。例如,长城、金字塔、摩天大楼、卫星,充分显示出人的伟大。在工业创造方面,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显示了人的这种伟大力量,在公民的生活世界中,创造性主体充分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显示出人类的豪迈气魄。人工河流、湖泊、城市、绿色田野、沙漠绿洲、森林,显示出自然美与自由美的统一。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现”。人类的物质劳动,不断创造出外在的神奇;人的精神生产,则显示了心灵的神奇。我们不仅拥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但丁、莎士比亚,也拥有卓别林、卡夫卡、凡·高、毕加索;不仅拥有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李白、泰戈尔,而且拥有曹雪芹、吴承恩、印度史诗、现代电影;不仅拥有耶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胡塞尔,而且拥有穆罕默德、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些经典作家作品,显示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尚价值,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朽丰碑。进一步说,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所创造出的神奇产品,皆可以永远视作审美体验的对象,由此,可以见出人类的伟大、崇高、荒诞、丑陋,并由此看出人性的卑劣和人性的尊严,指引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信仰。体验这个对象化世界,就是为了新的审美价值创造,创造出新时代的神奇,因而,体验的领域无限广阔,创造的可能性,也是无限延伸的。道不尽体验的秘密,也就道不尽生命的风流,生命的潜流在奔涌,它或者碰上暗礁,或者飞流直下,或者九曲回肠,或者一马平川。生命就是如此流动着,谁也无法运算它的开始,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束。它的旅程,是无限的广阔的,唯有把握体验本身,才能理解生命的无限欢乐。道不尽生命的机密,说不完生命的美感。

从生命存在意义上说,审美体验,指向人的本真生存状态。从意向性活动来看,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既是指向个体的,也是指向全人类的;既是欢乐的,也是痛苦的。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接近人的本真生命状态。人的本真的生命状态,曾经被长期遗忘,按照审美价值体验的主体性要求,我们要回忆起它来。审美体验的本真状态,使我们明了生命的幸福和神圣,也使我们明了生命的荒诞和危机。人的本真生命状态,既是生命的自明领域,也是生命的领悟领域。人生在世,不一定能处处明了生命的道理,而要明白生命的道理,就必须有志于“道”与“罗格斯”的思索。每一事物,皆有其道,往往各行其道,但又有共同或本原的价值准则;这种生命共同性价值准则,实际上,就是生命的真理。如果没有对具体之道的理解,而是各行其道,就无法理解最高意义上的“道”。“罗格斯”亦如此,作为理、尺度、本原,只有通过具体的日常践履,开发本心,领悟自然,才能悟道。

人的本真生命状态,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才能不违背本心,才能顺应自然。减少自我异化和社会异化,从而达成真正的自由,因此,审美体验的领域极为广阔,它必须借助主体的体验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去把握生命的原始意义。审美体验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生的情感复杂性;体验不可能无知无识,不可能排除情感,因而,我们有时自鸣得意,充满信心,有时又悲观绝望,充满沮丧。审美体验,使我们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使我们在心灵体悟中生存,并需求在神性与理性体验中自救。这就是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意义,它让我们超越具体的现实生活,回归到心灵的自我证明,发掘生活的意义,通过生命的自我反省,理解生命的自由价值。

2.3.4价值判断与生命价值的审美自由确证

正如前文所述,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体验者的内心,永远充满了喜怒哀乐或悲欢离合,因而,我们的情感通常是变化着的而且是不稳定的,因此,在生命的多情境中,我们对人生时常生发悲观绝望和幻灭之感。在审美体验中,必须接受理性与神性的指导,以理性和神性的确定拯救感性的多变,这样,就引出重要的问题即:审美体验中价值判断的自由作用与价值判断中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化与情境化。通过审美体验者的价值判断,守卫生命的理性和生命的神性,阻止生命的荒诞、悲观和绝望乃至虚无感,这就是审美体验的精神指向。审美体验中的价值判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价值判断就是我们生存的依据,是我们所扞卫的理想观念,是我们的审美归宿,也是为了证明生命存在的自由意义的劳动。正因为人能进行自我价值判断,才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和力量。价值判断,不仅确证人的生存意义,也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不仅确证了生命的理想,也确证了生命的希望。

进一步说,价值判断,还必须显示人类审美创造与生活创造的意义,生命体验的意义与文化体验的意义。价值判断,是对自由观念的一次次表白,是对自我理想的坚定维护,是对自由神圣观念的誓死扞卫。有一千种人,便有一千种生命哲学,我们的价值判断所要判定的价值,不仅是世俗的价值,而且有超越世俗的崇高价值;这个价值寻求与价值超越的过程,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确证和维护的真、善、美和自由理想,这是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我们进行生命判断的依据。尽管我们在生活中,有时无法超越世俗的理想,例如,吃好、喝好、玩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命本能,然而,人的欲望是需要节制的,我们不可能无限延伸自我的本能,必须要有遏制本能欲望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来源于神性追求和理性反思,事实上,哲学家尼采与福科,之所以能喊出“上帝之死”与“人之死”,就是因为对神性和理性超越的绝望。一任本能欲望的泛滥,势必导致生命的悲剧体验,因而,审美价值判断显得极其重要。对于我们来说,价值判断本身,既可以视作自我创造的价值自律,也可以视作人的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证,还可以视作对生命神性观的坚定维护。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体验来判定生命的价值呢?按照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法则,就是要回到生命的自由之思与文明的精神之思。

生命与文明美感之思,就是要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来判定生命的价值,因为创造是生命存在的依据。没有创造,生命便失去了价值,创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的创造,也有精神的创造。创造是心智的活动,也是对象化活动,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人的全部智慧和全部力量。创造是积极意义上的生存,这种创造是你生存的凭证,也是你存在的价值,因为你创造的产品满足他人的需要,意味着客体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从而形成价值的无限自由生成。对于精神创造而言,尤应如此,不进行创造,而只进行消费,甚至是掠夺,这是反生命价值的行为。这种非创造行为,历来为人所鄙视,这也是王公贵族卑贱而贫民显得高贵的原因,前者习惯于奢华的生活,只消费而不进行生产,只占有而不进行创造,他们的生命本性是侵犯性的,是反价值的。在历代文学艺术中,奢靡的生活往往被看作是生命自由价值理想应鄙视的对象。生命的创造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付出你的智慧、力量、感情、意志,创造力愈旺盛,生命的意义愈强。创造的产品愈神奇,生命的价值愈高贵。

生命与文明美感之思,就是要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判定生命的价值。美与善,向来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康德特别指出“美是道德的象征”。

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价值判断指向善,指向良知。程颢主张,“诚敬与和乐”相统一,一方面,他强调诚的积极涵养,认为“以诚敬存养,不必处处防检”;另一方面,主张在用敬的时候,“注意勿忘勿助,不要过分着力把持”。

程颢所追求的生命理想境界,自由、活泼、安乐是其中重要的规定,所以,在他的语录中,充满着以类似体验为内容的生命感叹,他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时,只是养精神。”鸢飞鱼跃,是表征自由活泼境界的意象,只有与物同体,情顺性定,和乐而无把捉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宋明理学中所表达的境界。“敬”,是程颐提倡的修养方法,敬则自静。“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主敬自然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无纷扰。朱熹在此基础上,提出主敬涵养,“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坦然无坐,耳无官,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统一,不赁地放纵,便是敬。”宋代儒家注重培养理想人格,以体验作为中介,努力使道德意识最大限度地支配人的行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审美体验中唤起,因为在审美体验中必然包括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判断。人有道心和人心,合乎道德原则的是道心,专以个体情欲为内容的意识是人心。“此心灵,其觉于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只是这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可见,在审美体验过程中,进行道德判断是很重要的。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正是通过内在经验而发扬良知。“良知”,是人的内在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不仅表现为知是知非,知善知恶,还表现为好善恶恶。因此,良知体验,既是道德理性,又是道德情感,“尔那一点良知,尔自豪底准则。尔意会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致良知”,一方面要求人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良知,另一方面则以良知去指导实践,所以,审美体验中的道德价值判断,是极重要的,这是审美中的净化,寓教于乐主题的当然义。

生命与文明美感之思,就是要通过主体的自由渴望和为自由理想而不畏牺牲的勇气来判定生命的价值。审美价值体验的积极意义,当然是为了教导我们爱生与乐生,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由理想。

只有在体验过程领悟自由追求、自由创造、自由奋斗、自我牺牲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揭示生命的真谛。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我们总能为自由的形象和自由的心灵所感动,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它是审美的必需因素。

离开了自由,我们就无从谈论美,因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总是把自由的大旗高举,以此来判定生命的价值。通过主体的超越性体验,在神人天地的四维关系中,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海德格尔给我们以很好的指导。他的后期着作,虽然没有强调体验,但是,其中无处不弥散着体验问题,无处不蕴含着领悟存在的秘密和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对技术的理解,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存在问题,相当深刻。更不用说,对荷尔德林诗歌的体验,那些体验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生命蕴含;这种对神性的强调,我们不应把它与世俗的宗教行为联系在一起。必须承认,宗教体验所领悟的神秘和情感指向,与审美体验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审美体验中,应包含这种神性体验,甚至可以说,神性体验是我们生存的最后依据。正如自由体验是我们生存的最高依据,道德体验是我们生存的基本依据一样。神是不可证明的,它是可以信仰的,世界充满神秘,有神秘存在,就可以设定神的存在,这就使我们的生命有神圣的敬畏。

审美体验中的价值判断,是极其复杂的,它充满感性的内容,又为理性的原则所支配;它充满理性的内涵,又为神性的原则所规范。审美价值体验,正是要在天地神人四维时空中建构起复杂而神秘、诗性而又庄严的生命世界;从生命认知与价值确证意义上说,“生生之德”,就在这种审美体验的不断领悟之中。价值论美学的中心内容,自然要关注生命的古典价值与现代价值,特别是现代生命存在价值的多元性,使得古典价值的确定性范式受到了挑战,但是,不管是什么价值信仰,必须从人本身出发,回到人的生命存在实践,最终,提升人的生命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