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再走多久,一行人已经到了一个口子,按吴鑫的话说,根据他的考察,从这里就可以进到山里去了,这是他根据县志和传说以后才找到的这里,从地理来说,这里已经靠近丘陵的中间地带了,如果有传说中的剑仙的话,这里应该最有希望。
听吴鑫说,之前他还查过谷歌地球,仔细了解过这里的卫星地图,从这里走往里不远,正有八座成环形,排列有致的山,都不高,而且四周有流水环绕,虽然不大,但配上山势起落,虽无名山胜景,但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而且吴鑫讲,他来问过这里的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他之所以主张来,和这个故事关系也很大。
据说那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当时正是清末的时候,那时候还远没有现在的道路交通,自古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虽然位于成都平原的边上,但丘陵多,没有通公路的话出入相对不便。
那时候的这里还是以农村为主,家家户户都事农桑,这里虽然丘陵多,但并非是石山,而多是土山,土山虽然有起伏,但是周围的土地相对肥沃,长庄稼是不错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里的住户生活的还好。
在那样的****时期,除了庄稼,也会有人常常入山打些猎物,山里据说地势怪异,外围之处还好,但深入核心的话,往往就少有人还能出来,有人说,山里其实有妖怪,所以大多数人只敢在外围转。
外围其实也还好,因为人家不多,打得野味也不少,不过后来随着灾年的到来,上山的人越来越多,终于也有人打起了山里的主义,即使传说有妖怪,也比不得吃饱肚子来得重要。
但是和老人讲的一样,进到山内的人,十有八九出不来了,而古怪的是,那些能出来的人,却并没有遇到什么难以应付的事,既没有见过野兽,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妖怪。
所以有关山里的故事,在这里反倒越传越神,有的胆大的进山去打猎,山里面打到的往往是外围比不上的猎物,甚至可以打到狐狸,野猪这样相对值钱的猎物,而外围一般也就只有点山鸡野兔之类的,两者差别之大,也确实让不少人为此铤而走险,毕竟呆在山外,很多时候也是个死。
是饿死还是搏一把?只要有胆量的都愿意选搏一把,只有那些上山不动的老人还守着这些土地,如果有能力的,自然也就选择了离开这个地方,但是剩下来的老人,因为受干旱的影响,往往收成不行,所能养活的人也有限。
在这些人里,有一个叫王大汉的猎户,像是这种地方,有文化的人不多,新思想的风潮也还吹不到这穷山沟里来,所以取名都还是粗俗好念的,王大汉家里就是这样。
王大汉家里世代猎户,早年间,王大汉爷爷那一代迁过来,迁来以后还是学了耕田,打猎变成了辅业,太平年景,风调雨顺的时候,几乎是把打猎这事忘了,比起种田来说,打猎还是要耗力气的多,也危险不少。
直到王大汉这一代,受了灾,才重操旧业起来,说来也怪,其他家里打猎是后学的,只有他们家是旧行当,每当入山里的时候,王大汉往往独身进山,其他人三五成群以策安全,但是几乎每一次王大汉都能出来,而且收获都不小,那些成群的男人反倒未必能回来。
这样一来,王大汉家境反倒变得好了许多,而其他人家除了羡慕以外,更多的是不解,为什么其他人上山有去无回,唯你王大汉却无啥大碍?再一想王大汉家里祖上是干什么的,十个人有九个人觉得,王大汉是家传了什么,所以才能平平安安的去来。
其实王大汉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上山都能平安,他本身并非藏掖的人,可每次人家来问,他都说不知道,这样久了,就让人觉得他很做作,把秘密都藏着掖着了,不肯告诉别人。
不过虽然村里人对他有了不满,但还是有不少人想和王大汉一起上山,这样会觉得安全许多,起初王大汉并不愿意,后来耐不住人家的哀求和纠缠,所以到最后还是带人一起上山。
上山以后,大家就盯着王大汉看呐,想要找出王大汉独特的打猎秘诀,但是虽然这样确实安全了,但就像王大汉说的,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容易丧命的威胁。
里面的山,草比外面的高了一截,几乎没有可以走的路,都得用砍刀自己开路,满是藤蔓枯枝,走起来远比外围艰难的多。
每次跟着王大汉和自己上山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就是跟着他安全,到后来跟着他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组成打猎团,但这样一来,打到的猎物就相对少了些,不过也总比丢命好。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大家都快形成习惯的时候,又有怪事发生了,原来跟着王大汉上山就能一路安全,但是到后来队伍越来越大,反倒是在不经意间,队伍里会有人消失。
这样一下,问题又大了,因为跟着王大汉也不再安全了,甚至同样有风险,而且最奇怪的是根本不知道风险会从哪出来,最奇怪的是王大汉自己却依旧没有一点事。
这下子,人心的猜疑就涌现了出来,村里都想着:“好嘛你王大汉,我们信任你跟你学东西你不教,不教就算了,带我们上山却有人开始失踪了,唯独你安然无恙,这样看来村里人失踪是不是就是你弄的?
这事越传越广,大家都开始对王大汉白眼了,而且这一年的收成不差,旱灾也缓解不少,大家也逐渐不愿意再上山去冒险了,村民们更多时候还忘记了虽然有人失踪,但最困难的时候还是王大汉带着他们走出了难关,死的人也远比自己上山的时候好的多,可是当所有人都开始怀疑王大汉的时候,好像真的就是王大汉害死了那些上山的人一样。
到最后,王大汉也没法反驳,他能看得出来村里人从对他的羡慕,到献媚,再到最后的恐惧,憎恶,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人听他的解释,也没有人在意他的辩解,到最后他干脆不辩解了,但同时也自觉奇怪的紧,到底是为什么自己每次上山都没啥损伤呢?
然而王大汉百思不得其解,几次上山也同样一无所获,正当他自己的疑惑也越来越深的时候,外面不远的镇子里来了个游方的道士。
据说这个道士衣服破破烂烂的,看起来也脏兮兮的很是邋遢,看起来很年轻,却丝毫没有仙风道骨的模样,来到村里以后,就在镇上的破庙落了脚,然后给村里人算命。
他给人算命不收金银,也不要斋饭,只要信众给他打一葫芦酒作为报酬,他的葫芦不大,起初没人搭理他,但后来有人好奇就找他算命,据人说,这个道士算命奇准,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名声一传开,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来了个活神仙,不求金银只求酒,而且还不要好酒,自家酿的米酒他也接受,最奇妙的那葫芦好像有神通似的,如果是富人,倒的酒就多,而且还要倒好酒,否则怎么着都灌不满,但穷人不同,穷人家可能一小碗米酒那葫芦就满了。
见到这神妙,大家更是觉得来了神仙,而困惑王大汉很久的问题,也让王大汉想去找这个道士问一问,就到镇上买了猎物换了钱,又买了上等的好酒拿去给那个道士喝。
那个道士的葫芦里很快就斟满了,那道士也不管其他,拿起葫芦就喝,那葫芦里也不知道惯了多少种酒了,味道也不知道杂成啥样,但那道士混不在意,任是谁来倒的酒,只要倒满了,他就会笑哈哈的道:“好酒“
王大汉见道士喝了酒,正想问问题的时候,道士却摆了摆手对他道:“你的来意,我已知晓,不需多说,你想问的问题我也有答案,可是奇怪为何别人上山凶多吉少,唯你上山无恙?“
王大汉一听,当即跪了下来喊活神仙,然后对那个道士诉苦道:“现在村里人都不相信我,好像我对他们有所隐瞒,可其实我自己也摸不着头脑,还请神仙指点迷津。”
那个道士笑呵呵的道:“你的问题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们那山里其实本是一块福地,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叫张三丰的真人,曾来此地住过,见此地是有福之地,又见有一群灵智渐开的畜牲,于是起了慈悲在山里的时候,曾对空宣讲上妙道法,因此福泽了一片生灵,随后真人离去,山里的一些畜生得此大福德而灵智皆开,修成人身着也非少数。”
“然而几百年过去,时过境迁,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了那些精灵,那些精灵为了保护自己,也曾作怪一阵子,后来闹得凶了,惹来了隐居在附近鹤鸣山的高人,断了这里的灵根,让那些披毛戴角的失去了继续修行的机会。”
“就在那时候,你爷爷迁来此地,你爷爷本身是家传的猎户,后来受一个僧人教化,舍了这沾血的活计,也因此才离开家搬来此地,当时你爷爷利用自己的知识,上山采药,也利益了不少乡亲,一个碰巧的机会,你爷爷遇到了一个家伙。”
“那正是被高人处理过后的漏网之鱼,那是一条白花蛇,本已修炼多年出了鳞角,但那一次却几乎丧了性命,在山间正要不行的时候,遇到了你爷爷,你爷爷看它可怜,于是施药救了它,那个蛇被你爷爷救了以后,就溜走了,你爷爷也忘记了这个事情。”
“等到百年后的今天,那条蛇精元气逐渐恢复,再加上憎恶扰乱他们生活的人类,所以如果有人入了他的领地,就会被它捉去吃了,唯你不同,因为承念你爷爷的恩德,所以不仅不伤你,每当你上山,还暗中助你收获颇丰。”
“即使跟你一起上山的人,它也尽量不伤害,实在是忍不住了才抓一两个走,所以才会有你现在的境况。”
那个有点脏兮兮的道士一边喝酒,一边颇有点不正经的讲了个正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