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恩格斯来说,在1844年与马克思在第一次巴黎会面之前,从1839年在《乌培河谷来信》中对德国资产阶级和僧侣、工人的极度贫困进行批判和揭露开始,恩格斯在旅居期间以批判资本主义政治现实为主题写下了如《各个政党的立场》、《伦敦来信》、《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英国状况。英国宪法》等多篇政论文章,和被列宁认为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最优秀的着作之一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这些都渗透着恩格斯对政治现实的关注。
在转向唯物主义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在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研究中,也更加自觉地表现了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依据时代现实的变化,立足现实,在1872-1893年的不同时期发表了七个序言。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又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还特别说明:“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着作,以及在报纸上的一系列的政论文章,都以活生生的政治事例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深刻的针砭。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方法论归根到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他和马克思“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美国当代着名学者罗伯特·海尔布隆纳说,马克思“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堪与柏拉图、弗洛伊德相媲美——就是一种能够深入那被埋藏的现实的研究方式,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社会分析的一种方式。同柏拉图的情况一样,而且也会再次同弗洛伊德的情况一样,马克思把见解和方法结合起来的做法,永远改变了人们后来理解现实的方式。”他还说:“正是马克思有幸创立了一种研究方法,使他在世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当然这也与他具有必要的天才相关。我们之所以向马克思求教,并非因为他一贯正确,而是因为不能回避他。凡是愿意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工作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就在眼前,因而对那些作为他的遗产的思想,必须要么表示赞成,要么加以反驳;要么发扬光大,要么全盘抛弃;要么详加说明,要么一笔带过。”
因此,只有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理论理解成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纷繁复杂、急速变化的世界中,体验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起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新形式。我们正在建设着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方法论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理论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必须把握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努力达到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它的真理性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深入揭示国家现象的本质,阐述了人类国家发展的规律,实现了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革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坚持只能是发展中的坚持,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必须是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并不是一种僵化的、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每一次的理论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新的情况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无论是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还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都是在发展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的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都是在发展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没有发展的观念,而只是停留在前人的原有思想、观念上,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近期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
其次,必须立足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邓小平早就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活动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规律,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中的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否则很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比如,在当前的政治理论中过度地强调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并围绕这一观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显然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并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已趋向缓和,国家阶级统治的职能已更多地让位于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已不再是原来意义的阶级统治的国家,而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的国家。虽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国家,还有阶级统治的性质,但是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正在日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
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就指出,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已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而列宁也把社会主义国家称为是正在消亡中的半国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那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是全中国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将阶级国家观片面化、绝对化的理论,无法有效地解答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各种问题。“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现实产生的大量的政治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去解决。我们必须围绕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应该能够有效地回答现实的政治问题,科学地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从理论上阐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条件、动力及其进程,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