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493770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异常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智力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表现进行分类、解释,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同时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防治实践。因此,异常心理学是从异常角度,探索、解释和预测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学科。本章将围绕异常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同时对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

第一节异常心理学概述

一、异常心理的相关概念

异常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是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异常心理有许多不同的描述,如变态心理、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失调等。严格地说,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心理离奇、古怪、让人无法理解;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心理障碍,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心理疾病,是从医学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相对躯体疾病而提出的概念;心理失调,是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相比之下,这些概念中心理障碍的概念更宽泛些,它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轻的如心理失调,重的如心理疾病。但实际上,在许多时候这些概念是通用的。

二、异常行为的界定

首先,考虑以下几种行为:

(1)两个男人在接吻;

(2)一个女人掌击一名儿童;

(3)一个男人将钉子扎入手里;

(4)一个女人禁食好几天;

(5)一个男人在地上爬行并像狗一样咆哮;

(6)一个女人在家里摆了个桌案,用食物等祭奠死去的丈夫。

你认为这些行为正常吗?你可能会说:“看情况”。确实,在特定情形下这些行为可能是正常的。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里,男人之间常常通过接吻来表达祝福。在许多宗教文化里,斋戒或禁食是一种很普通的忏悔仪式。

你可能会说:“那其他行为呢?如将钉子扎入手里或像狗一样咆哮,这些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正常的。”然而,即使是这些行为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

例如,在墨西哥,一些基督徒在复活节时将钉子扎入手里,来纪念耶稣所受到的刑罚。

在非洲约鲁巴,当地的医生在进行医治的过程中,会在地上爬行、咆哮(Murphy,1976)。

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人们常常会为已故亲人修建一所宗祠,进贡一些食物,并同他们聊天,如同他们就在这个宗祠里似的(Stroebe等,1992)。

因此,行为所处的环境直接决定了该行为是否被视为异常。一些理论学家针对“文化或社会标准是鉴定异常行为的唯一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化相对论和性别相对论。其他理论学家则认为应该根据个体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客观特征作为标准来界定变态行为,而不是通过文化传统或性别角色来界定。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不寻常行为、不舒适行为、心理疾病的表现、不适应行为等。

(一)文化相对论和性别相对论

1.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的核心内容是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标准或准则可以定义异常行为。行为的异常是相对于文化而言的(Okasha,Arborleda‐Florez &; Sartorius,2000)。因此,文化相对论者认为,在不同的文化里对于异常行为会有不同的定义。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人们在亲人去世以后会悼念一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也可能是几个月,然后不再去想,继续开始生活(Stroebe等,1992)。那些在一段时间之后仍不断谈论和回忆亲人的个体被认为带有“复杂的亲人丧失情绪”,需要不断寻求安慰。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去克服这种情绪。因此,在这种文化里,切断与已故亲人的情绪联结是正常的行为,而那些不能很好地切断这种联结的行为则是不正常的。

相比较而言,在一些其他文化国度里,人们认为不能打断这种与已故亲人的情绪联结。例如,在日本,维持这种情绪联结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Yamamoto,1970)。

在埃及,亲人的逝去会给后人带来长久的伤痛,而他人的陈述和伤感会促使他们更加悲伤(Wikan,1991)。即使在19世纪的西方国家,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也与现在的人有显着差异(Rosenblatt,2001;Stroebe等,1992)。人们怀念逝去的亲人,并在小说、诗歌和日记里表达自己的伤痛。事实上,对于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界定,不但在不同文化里存在差异,而且即使在同一种文化下,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界定。这表明行为正常与否的界定是与哲学思维和宗教传统结合在一起的。

某些反对文化相对论的学者则认为,当使用社会准则来判定行为是否异常时,那么危险就会随之产生。精神病学家Thomas Szasz指出,纵观历史,用社会准则来界定某个个体或团体是否异常只不过是为了证明统治者的控制和压制是否合理。例如,希特勒界定犹太人为异常,并以此作为大屠杀的借口。

当奴隶贸易在美国还十分“繁荣”的时候,那些试图逃离主人的奴隶被认为是漂泊狂(一种促使他们渴望自由的疾病),这也成为他们被捉并送回主人的借口(Szasz,1971)。1851年,一位着名的医生Samuel Cartwright在《新奥尔良医疗和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对黑人种族疾病和生理特殊性的报告》。在他看来,鞭打那些拒绝工作的奴隶并让他们去干重活,将会使他们的肺获得新生。从某种角度来说,Cartwright的文章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激进观点,更是一个非常有声望的医疗机构的认识。

2.性别相对论

性别相对论的观点认为,如果某人做出了违背自己性别角色的行为,那么他(她)的行为就是异常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在公共场合哭泣并不被认为是异常的;但如果是一名男子,则可能被认为异常,因为其违背了性别角色所限定的男人情绪表现方式。

在当今社会,性别角色的预期深深影响着行为正常与否的界定(Brems&;Schlottmann,1988;Broverman等,1970;Hartung&;Widiger,1998)。那些表露伤心或焦虑的男人,那些让妻子去工作而自己在家带孩子的男人,那些做出违背性别角色的男人容易被界定为异常。而那些不愿生孩子的女人,或做出违背性别角色的女人也会被界定为不正常。另一方面,男人富于攻击性,而女人多愁善感则被认为是正常的,因为这符合人们的性别角色。

文化相对论和性别相对论的观点在定义异常行为方面很明显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大多数心理学家已认识到极端相对论观点的危害。然而,文化准则和性别角色期待仍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和行为。

(二)不寻常行为

不寻常行为或很少见的行为都被界定为变态行为,那些典型的或普遍的行为则被认为是正常的。而文化相对论认为界定某行为是否异常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在其文化中的准则。很明显,两者存在着某种关联。例如,人们在亲人逝去后,在公共场合哭泣的行为是否正常取决于他是在明尼阿波利斯还是在开罗。

用不寻常性作为界定异常行为的标准存在着一些问题:①虽然这种标准看上去比较客观,但人们无法界定行为到底少见到怎样一个程度才算是异常。是只有在10%的人口中出现吗?或设置一个底线,只有在1%或更少的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才是异常的?这个底线的选择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见。②许多很少见的行为对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比较积极的,因此大多数人都反对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异常行为。例如,我们不会说钢琴艺术品鉴赏家的演奏是异常的,相反,我们认为他具有天赋。此外,很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他们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但却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些人常被认为是古怪的。

一项针对行为古怪的人的研究表明,在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古怪的。

同时还表明,这些人的确具有不同的品味,但在现实生活中都普遍感到非常开心而且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Weeks&;James,1990)。事实上,在这些人群中具有心理障碍的人的比例远远比那些不太古怪的人的比例低。

(三)不舒适行为

如果个体因为某些行为感到不舒适,并想消除它时,这种行为就可界定为变态行为。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将社会准则作为标准而带来的问题。如果某人的行为触犯了社会准则,但却未使他(她)感到不舒适,那么这种行为仍被认为是正常的。这种观点使得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在同性恋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转变。男女同性恋个体认为他们的性取向是很自然的,他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不舒适,从而没想去改变或消除它。此外,研究表明,同性恋个体除了得忍受歧视之外,并没有比异性恋个体经受更多的心理创伤(Herek,1990)。正因如此,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没有将同性恋列入心理障碍。

一些理论学家反对将主观的不舒适作为界定标准,因为人们常常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或他人带来问题。例如,某些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逛,没有食物或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面临着挨饿等问题。但这些人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会去寻求帮助。

(四)心理疾病产生的行为

心理疾病产生的行为被界定为变态行为。有研究者认为,假如一个人有心理疾病,则意味着他身体内存在着一种可确认的生理过程促使他产生特定的行为和症状。然而,此界定也存在缺陷,因为许多心理疾病并没有一个可以确认的生理实体。也许现在的医疗手段还不能识别其生理过程。

(五)不适应行为

大多数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习惯把不适应行为界定为变态行为,因为这种不适应会使个体感到痛苦,并会影响其基本生活功能。当然,什么是不适应性,什么使人们感到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准则。一般认为,个体的某些行为具有以下某个或某些特征,就可诊断该行为具有不适应性:

(1)对个体身体造成伤害,如当一名青少年产生情绪冲动时,用刀伤害自己。

(2)给个体带来情绪性的痛苦或伤害,如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会感到非常痛苦。

(3)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功能,如当一个人患有恐惧症时,会将自己关在家里。

(4)脱离实际,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如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

由于将不适应性作为衡量行为是否异常的标准,能够相对比较准确地界定异常行为,而且避免了仅仅通过文化相对论和性别相对论、不寻常、不舒适和心理疾病作为标准所带来的问题,因此该标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然而,也有人质疑该标准过于主观。例如,情绪影响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痛苦或伤害?行为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影响到生活功能?谁能确定合理的生活功能是怎样的?该标准仍依赖于社会准则。生活中人们有许多行为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但却被社会接受,如吸烟。很多人对死后生活怀有许多被他人视为疯狂的想法,但这些想法也被社会所接受。

即使采用不适应性标准能够有效地界定异常行为,但文化和性别因素仍能影响行为的表达以及对待。首先,文化和性别因素能影响不适应行为的表达。例如,男人因喝酒而引发的问题是女人的两倍。这表明男性的生理、个性或社会给予男性的压力都会导致男性酒精中毒的发生。其次,文化和性别能影响人们表达痛苦的方式或导致人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但究竟认为自己是上帝还是佛祖,则取决于他们的宗教背景。第三,文化和性别能影响人们是否愿意去接受一些不适应行为。爱斯基摩人和塔希提人比较难处理生气情绪,因为他们的社会准则是强烈反对表现出生气情绪的。而新几内亚的Kaluli和巴西的Yanamamo比较肯定生气情绪的表达,而且还建立一套复杂的表现生气情绪的仪式(Jenkins,Kleinman&;Good,1991)。

第四,文化和性别会影响对不适应行为的对待方式。例如,女性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比男性更愿意接受心理治疗。

三、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异常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哪些呢?

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异常的实质

如果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那么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歪曲的反映。研究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要探明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主要从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调以及人对客观现实的紊乱和歪曲反映两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