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判断人的心理是否正常,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众多判断标准,但这些标准不是绝对的,几乎没有一种标准在单独使用时是完全适用的。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心理异常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研究者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无论是精神病、神经症和心身障碍,还是行为偏离、人格异常或调节障碍,都需要归纳其特点,给予归类。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以各种学派有关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给予合理的解释和阐述。
除此之外,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可以扩大到心理异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异常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意义
异常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意义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上,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和补充正常心理活动的变化和规律,从而有助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实质。因为正常心理现象极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较难分析,而异常心理现象则在某些方面具有极端和突出的表现,可以对某些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机制的假设予以证实或否定,其研究成果可以增加心理科学知识,使人们更全面地理解正常心理现象。
实践上,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有助于促进和保障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因为掌握了异常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可以使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更自觉地预防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具体到个体,有了异常心理学知识,可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异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1.异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是以健康成人的正常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基础学科,它可以为包括异常心理学在内的所有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知识、理论和技术,因此我们可以把普通心理学看作是异常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异常心理学由于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提供新课题,验证普通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从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促进其学科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和异常心理学分别从正常和异常角度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异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2.异常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与健康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其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①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③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康复中的作用;④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思维来控制或调动自身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身保健的目的。
异常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两门学科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疾病不仅包括躯体疾病,而且包括心理疾病。医学心理学主要侧重于研究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也可包括心理疾病;异常心理学则主要侧重于研究心理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但医学心理学除了疾病,还涉及健康。
3.异常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异常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精神病学主要研究精神异常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是一门临床学科;异常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因为两者都是以心理异常为研究目标的。同时,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协助精神病学的诊断与治疗,促使精神病学发展水平的提高;精神病学则用自己的临床材料和实际成果丰富异常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异常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和假设,也促进了异常心理学的发展。
异常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彼此分工又相互促进。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两者的外延都在扩大,异常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有进一步重叠和相互包容的趋势。
4.异常心理学与心理卫生学
心理卫生学(mental health)是探讨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学科。它与异常心理学一样,都服务于人的心理健康事业,有着共同的研究课题。两门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卫生学侧重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科学原则与方法;而异常心理学则侧重于研究心理异常,为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建议。
第二节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心理学一样,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在史前时代对精神病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超自然理论。超自然理论指出,心理障碍是因为神力的干预、魔鬼附身或个体的罪行而产生的;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应该是举行宗教仪式、驱邪、忏悔或赎罪。因此,古人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常常带有神秘色彩。从神秘主义到现代科学的解释,异常心理学在发展道路上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中国古代的记载
关于心理疾病的最早记载之一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医药典籍。早在公元前2674年,《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人的身体具有阴阳两力,两者相互对抗和补充。如果阴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人就是健康的;反之,则会生病,包括心理疾病。
另一种来源是古代中国医学哲学理论,如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内在器官控制的,当一种“生命气流”流经不同器官时,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例如,当“生命气流”经过心时,个体会感到高兴;经过肺时,会感到伤心;经过肝时,会感到生气;经过脾时,会感到担心;经过肾时,会感到恐惧。该理论促使人们去寻求生活在一种有序、和谐的环境中,从而维持“生命气流”的平稳流动。
二、西方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虽然中国古籍中早就有异常心理学的思想,但现代异常心理学仍被看作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异常心理学的历史开端被定位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的时代——公元前400年。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来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提出体液型说来解释人的心理和气质差异,并以此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指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希波克拉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记下从心理异常患者身上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你切开头颅,会发现潮湿,有很多汗和难闻的气味。用这种方法你会明白不是上帝伤害人体,而是疾病。”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的观点里面已有现代心理学所谓的“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
但到了中世纪(公元5-16世纪),由于神学和宗教占了统治地位,故心理异常被看作是魔鬼力量的体现,心理异常的人被认为是被魔鬼附身的邪恶的人。于是鞭打、火烧、禁闭、水淹、放血、停食等所谓驱邪的手段横加在患者身上,作为治疗的手段,这给心理异常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迫害和"残。17世纪后,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从令人窒息的中世纪神学领域中解脱出来,异常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一起作为科学而逐渐发展起来。
异常心理学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大致经历了四次变革。
1.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皮内尔时代的变革
18世纪初期,虽然心理异常不再被视为魔鬼附身,而被视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那些不能理解和治疗的人仍被关在地牢、铐上锁链并遭受鞭打。到了18世纪后期,普桑(Jean‐Baptiste Pussin)在巴黎的一家精神病医院里发起“不治疗”病房运动。例如,普桑禁止职工殴打病人,把禁锢好几年的病人释放出来,让他们到空地上呼吸新鲜空气和感受自由。正如普桑所期望的那样,很多病人反而更服从管教。菲利普·皮内尔发展了普桑的改革措施,因而被视为精神病院中对精神病患者发起人道主义运动的最重要人物之一。皮内尔的观点是精神病人也是普通人,只是因为严重的个人问题而失去了理智。治疗他们像对待动物一样既不人道也不利于治愈。皮内尔用空气流通、光照好的房间替换病人原来住的地牢,并废除暴力治疗手段,如放血、灌肠等。许多原先无法管理的病人变得安详并容易管理了;那些曾被认为是危险的人漫步于医院与庭园之中,并未表现出任何骚扰与伤害他人的倾向;0角一些被监禁了多年的病人的健康得到明显恢复并被允许出院。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病人交谈,倾听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安慰和建议。他还记录谈话内容,开始为每个病人建立病史。由皮内尔倡导的记录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因为通过记录病史可以反映出不同患者的心理障碍——障碍第一次是何时、如何表现出来的,症状以怎样的方式发展,等等。这些材料成为对心理障碍分类、探讨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的基础。皮内尔退休后,他的学生及继承人Jean Esquirol 继承发扬了这一改革运动,在法国各地建立了10所新型精神病院。
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革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出现了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精神病学领域受此影响,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思辨的精神病学家。
19世纪末,出现了精神病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他师从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冯特(Wunt),在变态行为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学实验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临床实验法,开展异常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的研究,带领学生探讨了心理病理与运动、疲劳、情绪、言语和记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药物对不同心理障碍的影响。他在分析了数千个病例(包括病人的现病史、个人史、家族史,长期的住院观察和出院后随访)基础上建立精神疾病的科学分类系统,并从1883年开始出版有关精神病学方面的教科书。在他的教科书中,他提出大脑病变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生物论的观点给精神病学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心理疾病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根据病变区不同来分类,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一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出来,这一组明显的症状叫做综合征。一旦综合征表现出来,就可以根据分类来诊断疾病类型。鉴于克雷丕林的生物学观点,他被认为是异常心理学生物模式的创始人。
3.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史上的伟大人物——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与前人只重视精神病人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其内在原因的观点不同,他强调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认为无意识中的内心冲突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这些冲突与性本能有关,但由于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限制,需要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修饰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等,就是要透过症状表现挖掘心理异常的内在根源。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后人对异常心理学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等许多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变革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对心理异常的原因、性质和防治等问题开始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与对待,形成了新的变革——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其突出人物是阿尔比(Albee)和卡普兰(Caplan)。他们提倡异常心理学要从对病人的内部作用的研究转向重点探讨家庭、集体、社会等各种因素对人的心理机制的影响;认为任何人在相应的内外紧张刺激作用下都可能引起心理障碍,而社区对个人缺乏支持是精神崩溃的重要原因。社区心理卫生运动主张要减少病人住院的时间,让他们在比较正常的现实环境中康复,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这一变革中的异常心理学观点对异常的概念与解释虽还不够精确,但它使人们知道了社会变化与紧张等社会因素的不良作用,心理异常的防治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目前,社区心理卫生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发展。
第三节异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旨在达到研究目标的手段。心理学研究通常要达到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等目标,不同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研究目标。在异常心理学领域也是如此。
一、异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1.描述
建立科学实用的异常心理的分类诊断体系,对异常行为的病理表现、内外病因和病程变化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是异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因为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或处于边缘状态的人,基于伦理的原因,实施实验研究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许多异常心理学的研究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类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或作些描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