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还为国家和地方,尤其是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乡镇企业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行业多,“三废”排放量大。我国的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大部门的各个企业。污染化较重的有造纸(制浆)、电镀、印染、采矿、冶炼、炼焦、砖瓦、水泥、石棉、油毡、化肥、染料、制革、农药、沥青、炼油等行业。其中,制砖、铸造、水泥、炼焦四个行业能耗占整个乡镇企业能耗的5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2)乡镇企业规模小、行业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三废”处理设施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其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城市企业。(3)乡镇企业污染源点多面广。很多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因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只注意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环境及社会效益,盲目布点,乱占耕地,滥垦乱采,浪费资源,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据有关研究测算,由于农业工业布局分散,全国已有1.5亿亩农田和82%的江河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三废”污染。
(三)农业自身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张,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1.2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6.6%。截至2006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人均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而且,现有耕地总体质量不高,高产田仅占28%,低产田为32%。200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2.55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45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的27%。农村资源的相对不足,迫使人们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方法开采资源、种植庄稼,从而对农村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粗放式农业生产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其一,农田化肥投入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为4339.5万吨,超过世界总用量的1/3,居世界之首。2004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已经高达4412万吨。施肥比例失调,氮、磷、钾肥的使用比例为1∶0.39∶0.22,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面积仅占应施用面积15%左右。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约有70%残留于环境中,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污染,进而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二,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增加。从1990年起,我国农药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农药使用量每年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各种制剂约120万吨,已注册登记投入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品种共计600多种。
(2)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滥用水资源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剧了土地的退化、沙化和碱化。目前,我国人均森林资源总量仍旧偏低,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6左右,但超限额采伐仍屡禁不止,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达7550万立方米。因开垦、城市开发占用等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扩大。据统计,西部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5.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3.1%,占西部国土面积的43.9%,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全国有2亿亩农田和15亿亩草场受到风沙危害,受沙害影响的人口超过4亿,不少地区沙化面积仍在扩展。我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
(3)畜禽养殖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其污染产生量也随之剧增。大量的畜禽粪便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利用,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统计显示,养猪业对水质的污染居首位,尤其是猪所排泄的尿粪,其次是家禽养殖业。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81克/升,牛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36克/升,笼养蛋鸡场冲洗废水的COD值为43至77克/升,氨氮浓度为2.5至4克/升。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将造成水质恶化。畜禽粪便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且难以治理恢复,造成持久性污染。
(4)村镇生活污染日益突出。据测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108.2亿吨,农村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300公斤,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因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降雨时最终被冲刷进入水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大量增加,玻璃瓶、饮料罐和不可降解的薄膜塑料袋也随地可见。
由于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习惯于把垃圾直接倒入河道和溪滩,每次洪水过后,各种垃圾就挂在溪滩沿岸的树枝上。无论平原还是山区,都能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菜叶、果皮、包装纸及农房道路旁边垃圾堆积、蚊蝇孳生、臭气冲天的现象。
(5)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导致水体污染,直接影响了居民饮水;另一方面造成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进而污染了农产品。近年来,地表水污染严重。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四五类、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除珠江、长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国家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的湖泊中,太湖、滇池为劣五类水质,巢湖为五类水质。中国有1/3的河段、75%的主要湖泊和25%的沿海水域遭受严重污染,中国每天有3亿人饮用遭到污染的水,每年有1.9亿人受到与水有关的疾病的折磨,水污染每年导致约3万名儿童死于腹泻。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菜、果、肉、蛋、奶等)均有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超标现象,而且分布普遍、超标率高。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因此而频遭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等一系列绿色壁垒,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2‐1
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环境污染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某些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的环境却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垃圾围村庄、臭水满河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了这些地区农民生活的写照。
从污染源来看,其一,农村中的工业污染。如江苏宜兴市周铁镇夏庄桥,河水是像墨汁一样黑的臭水,水里漂着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和各种无名的杂草,很远就能闻到难闻的恶臭。其污染源就是附近的几十家化工厂的污水。
其二,农村固体废弃物也在对水体造成越来越大的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大量进入水体,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如在吴江市同里镇三友村,河后面是个养猪场,几百头猪的粪便、污水都直接排入河内,雨季河水暴涨时粪便垃圾就从河里漂上来。
其三,农业投入品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直接投放和流失也对水体和农村环境造成污染。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苏南5个蔬菜基地的调查表明,土壤各种污染都严重超标。
这些污染具有致癌作用,在土壤中将日积月累。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江苏农村使用石油液化气和煤炭作燃料已相当普遍,许多农户是气、煤、电相互搭配,但却因此舍弃了早年建的沼气池。尽管农民生活开始现代化了,但垃圾处置方法却十分原始。当前农村相当大一部分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水体、土壤、空气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江苏省环保厅专家介绍,近20年来,江苏省化肥日渐代替有机肥,不但造成禽畜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并污染环境,还形成了化肥与人畜禽粪便双重污染。全省每年产生的约4500万吨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率不到1/3,畜禽粪便利用率不到一半,其中规模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经无害化处理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