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各国企业都在探索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贸易,输出技术和管理的新形式和新机遇。在这种背景下,集商品的展示、交易和促进经济合作为一体的各种会议、展览便迅速发展起来,实际上充当了扩大贸易、拓展市场的宣传者、探路者和先行者的角色。
其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商品的发明,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市场交易形式的出现和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这种新型的市场形式应该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特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市场组合。这种类型的市场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了成功的范例。这种市场的特点是将短期展览和常年商品展示、交易结合在一起。将各类目标产业的产品集中起来,吸引各行业的制造商、代理商、进出口商以及批发商进入市场,从而形成独特的内销与外贸相结合的“交易市场”,并联合有关机构,将海关、商检、报关、运输等业务引进市场,为客户提供“一站到底”的服务。
同时,利用市场的聚集效应,建立商情网络,提供咨询服务,等等。这种新型市场以其独特的功能赢得了众多客户,显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这种市场形式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并初步显示了其综合性、多功能的市场优势,成为会展经济的一种有效载体。第三,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动具有高科技含量、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兴建和发展步伐也在加快;随着经济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企业的技术不断创新,加之国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使中国国内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名牌产品。
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需要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而且期望通过适当的市场形式,将产品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广泛开展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扩张的迫切要求。企业的这种内在需求客观上呼唤着各种会展形式的出现。
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以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这些世界着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一系列高层次服务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根据上海市的测算,上海展览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的可达到1∶9,对该市GDP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会展经济还能促进国内外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社会其他各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传播新知识、新观念,以及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会展业也被普遍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近几年,义乌依托大市场,从展贸型市场培育了更高一级业态——国际性大型展会,并大力发展由此派生的众多专业性展会,成功建立了市场、产业与展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独特路子。到目前为止,义乌已初步形成以义博会和文博会为龙头、系列品牌展会为支撑、众多专业展会共繁荣的发展格局,并加快迈向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十五”期间,义乌按照“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发展要求和成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的发展目标,市场的组织形态逐步从传统的集贸市场转为现代化、商场化、国际化的新型专业市场,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为主向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方式转变。义乌独特的市场优势,自然催生了一个为商贸服务的会展业舞台,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义乌的会展被人们戏称为是“永不落幕”的会展,2005年,在义乌举办的各类专业展会达80多个,全市共有专业展览公司28家。以2005年由商务部和浙江省政府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为例,吸引了国内外1700多家企业来参展,专业人士有8万多人,外商1.4万多人,经贸洽谈成交额80.9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成交额6.61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6%。“义博会”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已成为国内第三大经贸类专业展会。
与此同时,为提升文化内涵,壮大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义乌小商品流通生产集聚的优势,自2006年起由文化部产业司、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社会管理局、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管理司、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等联合主办,商务部服务贸易司支持,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浙江省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厅、教育厅、旅游局、体育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浙江省分会参与协办每年一次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性文化展会,确立了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的优势,确定了义乌成为浙江乃至中国和全球的文化小商品生产、交易中心的龙头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义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升义乌“文博会”水平,使义乌真正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小商品会展城市?义乌和其他会展城市一样,都面临着会展规范、扩大合作、队伍建设、错位竞争等发展中的问题。义乌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硬件建设、展览数量,还是展览规模、品牌建设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就硬件而言,梅湖会展中心室内展览仅能容纳近1500个展位,每年文博会的部分展位需安置在简易场馆中,这就难以为客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展会服务水平与国际性展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宾馆接待以及交通服务都存在着压力,特别是外语服务能力急需提高,客商洽谈配套设施以及网络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大发展、大繁荣,各地举办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和各种层次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展览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规范文博会发展,避免展会资源的浪费,2006年1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举办文化产业展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文化部今后只重点扶持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几个博览会,但南京、昆明、陕西、重庆等省市都在酝酿国际化文博会的计划。因此义乌“文博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据统计,除了每年一次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外,目前各地举办的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就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辽宁省文化厅、吉林省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化厅、沈阳市政府主办,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局、沈阳市新闻出版局承办的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东北文博会”);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鼎力支持,云南、四川、重庆等十一个西部省区市联合举办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西部文博会”);以及由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武汉市等三部六省一市共同主办的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中部文博会”)。
这些文化产业博览会区域及至国际,影响力大,辐射面广,有的已成为标志性的会展项目。如第二届“深圳文博会”(2006年),标准展位4500个,参展企业1500多家,全国共有34个省(自治区)、市政府组团参展,国外有26个城市组团参展,专业观众21000多人,其中国外专业观众3400多人,呈现专业性强、来源范围广、职位高等特点。同时,按行业分类组展,集中展示创意设计、传媒科技、演艺、出版、动漫、工艺美术、书画艺术、职业教育等文化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产品和服务项目,重点打造“设计”、“影视”、“动漫游戏”、“传媒”、“演艺”、“工艺美术”等几个专业品牌,专业特色鲜明。
充分体现出高规格、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特点。与深圳“文博会”呈现南北呼应的“东北文博会”,突出地域特色,塑造东北文化新形象,体现改革成果,彰显大文化理念。第一届(2005年)展出规模就达到2万平方米,展位1000个,其中室内700个,室外展棚270个。第二届(2007年)展会主会场仍设在辽宁工业展览馆,并在世博园百花馆、铁西工业博物馆、北方图书城、盛京古玩城和皇寺庙会设立五个分会场,展场总面积猛增至11万平方米,展位45000多个。第四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2008年)是一个话友谊合作、展示辉煌成就、推动产业发展的盛会,“西部文博会”吸引了西部以及天津、广东、海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团参会,13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演出舞美、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动漫游戏、艺术教育培训、工艺美术、现代传媒、会展广告、民族民间文化、休闲文化等门类,分为产业博览、会议论坛、贸易活动、文化演出、创意评奖等五项重要活动,还举办了西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中国第四届东西部文化演出交易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等,突出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服务及产业投资、合作项目的推介、招商和交易的重要平台。
2006年首次举办的“中部文博会”以“文化中国,魅力中部”为主题,突出文化成果展示和文化产品交易两大功能,体现大聚集、大容量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特点。整个展馆设置为“一主七铺”:一个主展馆,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七个分会场,即创意设计与动漫游戏分会场、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分会场、古玩分会场、茶文化分会场、美术工艺品分会场、服饰文化分会场、市场文化创意分会场等。整个展馆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据统计,报送首届中部文博会的691个文化产业项目中,共有216个成功签约,涉及金额129亿元,现场交易额3147万元。湖北省作为主办地,成为最大赢家,共签约项目72个,涉及金额43亿元;河南以签约项目12个、涉及金额25亿元紧随其后;湖南签约项目20余个,涉及金额20亿元。“中部文博会”这一文博盛会受到中部各省市和国内外文化机构、企业的高度关注。中部地区与会代表逾1100人,参展客商1万余人,国内其他省市参展机构及企业达246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前来参展,其中6家为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