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49439300000038

第38章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考(2)

3.“面”的视角

地方政府肩负着地方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创建地方和谐社会重任。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可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促进整个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也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

因此,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产业结构情况和地区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优势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

各地方政府需认真分析、总结本地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扩大本地区优势,缩小不足。具体来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成立相关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统一指挥、部署“两化融合”工作,制订较为长期的“两化融合”实施计划。

(2)推进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经济和地方老百姓服务,让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两化融合”信息社会的建设成果。

(3)做好“两化融合”的宣传、推广工作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4)抓好重点示范项目,做好重点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以“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地区的“两化融合”全面、深入地开展。

(5)提供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将其运用在“两化融合”中。

(6)出台相应的扶持和保障政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实施“两化融合”。

(7)根据本地区特点,围绕本区域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开展升级改造,推动产业升级。

(8)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9)完善地区“两化融合”组织保障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非政府组织服务体系,开展第三方“两化融合”服务,致力于形成政府、企业、第三方中介组织三驾马车共同推进“两化融合”的局面。

(10)建立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两化融合”。

(11)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2)加快培育为地区经济服务的“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

(13)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14)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耗,发展循环经济。

(15)产、学、研一体化,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两化融合”中的作用。

当许多“面”的“两化融合”水平大幅度提升后,将带动周边区域“两化融合”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形成梯度融合渗透发展的态势,最终带来整个国家层面“两化融合”水平的飞跃。

4.“体”的视角

当“线”、“面”的“两化融合”得到深入发展后,整个国家“两化融合”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将得到深入发展,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将得到增强。

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对“线”、“面”的发展加以规划和引导,将“两化融合”放到国家战略层面来实施和考虑,要将“两化融合”实施绩效作为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来考量。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阐述,以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大部委的成立,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两化融合”的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使各地区、各行业“两化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国家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下面,我们枚举了其中部分的重要工作。

(1)加强战略研究,深入思考工业、信息产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谋篇布局,明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指引地方、各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方向。

(2)努力促进“两化融合”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持。

(3)加强与地方政府、各个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两化融合”发展的合力,推动“两化融合”深入发展。

(4)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为“两化融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融合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型服务业的融合等。

(5)采取多种政策调动各地各行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6)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两化融合”八大试验区,鼓励试验区积极开展工作,争取早出成效,多出成绩,以期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试验区的经验。

(7)制定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组织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8)鼓励国外投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走出去”。

(9)推动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努力提高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10)出台《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批国家政策、意见,为“两化融合”的实施保驾护航。

(11)密切关注各地区、各行业“两化融合”的实施进展情况,对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适时召开会议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做指导,引导下一步工作。

(12)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工作,以引导和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开展。

国家主管部门的大量扎实工作使得我国“两化融合”工作得以有重点、有条理地全面展开,“两化融合”在全国全面开花,并在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之中。

8.1.3 “两化融合”的路径、重点、难点和方向

1.“两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通过“点”、“线”、“面”、“体”四者联动,可以有效、深入地推进、实施我国的“两化融合”。对于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从“点”(企业)层面看,推进“两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条路径。

①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企业的设计、生成、模拟、制造、经营、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

②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例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从生产普通机械相机,转变为生产数码相机,实现产品转型和商品附加值的增加。

③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服务品质,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提高企业利润。

(2)从“线”(产业)层面看,推进“两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根据本产业的实际情况,找准“两化融合”切入点。优先选择产业链中实施“两化融合”条件好、实施效果显着的环节实施,然后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换代,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3)从“面”(地区)层面看,推进“两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条路径。

①在空间上,采取梯度渗透性融合方式。率先推动工业基础条件好、信息化程度高地区、区域实现“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然后以实施效果较好的地区、区域为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区域的“两化融合”发展。采取梯度渗透性融合方式,最终实现普遍的“两化融合”。对于同一地区、区域,同样可以选取“两化融合”示范园区,以及部分基础条件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为示范,深入实施“两化融合”。从而带动区域内同行业,以及周边企业共同实现“两化融合”。

②根据本区域工业基础条件、自然条件、传统优势等情况,选取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深度实施“两化融合”。

(4)从“体”(国家)层面看,推进“两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条路径。

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孵化和扶持新兴的融合型产业。旧的传统产业的变迁,融合型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我们需要紧紧抓住融合型产业发展的契机,使新兴的融合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如动漫、信息服务业、汽车电子、太阳光伏等。

②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的“倍增器”、“催化剂”和“助推剂”的作用,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制造、管理、产品的高科技含量。

③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相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促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

我们要顺应这些新型的“两化融合”型产业的特征,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④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商贸、物流业等生产型服务业的融合,推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5)对于“点”、“线”、“面”、“体”四个层面上所需的“两化融合”技术,可以采用以下这几种模式来实现:自主研发;引进服务中介和信息技术企业,帮助实施,培养本企业“两化融合”人才进行后期实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加上本企业自主研发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

通过上述途径,在“点”、“线”、“面”、“体”四个层面上,全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最终实现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2.“两化融合”的重点、难点和方向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中国特色的发展途径;难点在于自主创新,形成涵盖全社会的完整创新体系;基础在于社会法制、市场环境的协调和各类人才的集聚;根本在于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陈超,2008)。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认为,“两化融合”的难点在于“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说不够确切”,“工业是工业的思路,信息化是信息化的思路,没有很好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其出路是,“转变传统的思路、观念与模式”,具体包括:①不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工业,而是从工业本身现代化的需要来看信息技术;②信息化融合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的模式都要转变(中国信息产业网,2009)。

我们认为,推进“两化融合”需要重点把握其重点和难点。

推进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如下。

(1)实现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的“倍增器”、“催化剂”、“助推剂”和节能减排作用。由于传统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信息化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一项紧迫而至关重要的任务。

(2)要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尤其是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步伐。

制造业是工业化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将为其他各个行业提供生产装备。因此,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步伐,是推动整个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所在。

(3)推动融合型产业发展,以及生产型服务业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新兴的融合型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生产型服务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可以提高生产型服务业的水平,提供更多的利润。

(4)“两化融合”型人才培养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能达到的深度和所能取得的效果,取决于企业的“两化融合”人才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才水平,培育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大促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实现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

实现“两化融合”的难点如下。

(1)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降低“两化融合”实施风险,增加实施“两化融合”绩效。通过实施“两化融合”,要切切实实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要把实施“两化融合”落到实处。对于企业来说,实施“两化融合”是有风险的。因此,企业需要对实施“两化融合”战略进行重点规划,落实保障措施,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以保证“两化融合”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绩效。

(2)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等。“两化融合”必将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通过与信息化的融合,催生出企业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在ERP实施过程中,就存在这样一种说法,“三分技术,七分人”。“两化融合”也一样,要想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绩效,三分靠的是技术,七分靠的是实施后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传统经营、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例如,雅戈尔集团通过实施“两化融合”,改变了旧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最终实现了企业经营模式质的飞跃。再如,青岛红领集团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建成了覆盖人类99%的正装版型数据库,数据库包括西服上衣、西裤、大衣、马甲、衬衣五大类近5亿个版型,为客户提供高级个性化MTM定制服务。这完全改变了青岛红领集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