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课。
老师:孔子。
学生:孔子弟子。
内容:讲一段历史,一些政治主张,和一条人的行为准则。
孔子上课,喜欢由事例引出结论,这章也不例外,只是事例由历史替代。
尧曰:“谘!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祿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孔子说,今天我们先讲权力继承的历史。
尧帝让位,举行大典。尧帝主持大典仪式:“舜啊,治理国家的重任将落在你身上,这是上天的安排!你要真诚地保持中正,行中庸之道。如果在你的治理下,四海民生困穷,上天将永远终止你的权力。”
舜帝让位,同样举行禅让大典,舜帝主持:“禹啊,治理国家的重任将落在你身上,这是上天的安排!你要真诚地保持中正,行中庸之道。如果在你的治理下,四海民生困穷,上天将永远终止你的权力。”
禹发表就职演说:“苍天在上,小子敢用黑牛向您发誓,并昭告列代帝后:凡有罪者,不敢擅赦;不敢蒙蔽上天,唯天命是从;我若有罪,不要累及万方民众;万方民众有罪,罪责在我。”
时间来到周朝,上天将治理天下的大任赐予周公。周公制《大赉》,培养人才。周公说:“虽然有周亲,不如有仁人;如果百姓有过错,那都是我的错。”
周公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稳定政权,安定人心。
这些措施包括:
谨慎处理中央与各诸侯国的分权,审定法律规范,修改不合理的官僚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复兴被打败的国家,延续被断绝的世族,任用被遗弃的贤才,确保民心归顺。
发展经济,注重民生,重点是确保人民的温饱和丧祭。
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建立诚信的社会文化,鼓励人民勤劳致富,使人民安家乐业,和谐相处。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关于如何从政,孔子已有很多论述。此处说从政,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与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契合。
孔子讲完历史,子张当即发问,如何继承历史,开创新的政治文明?
子张问孔子:“老师,如你所说,就当前的社会现实,我们如何从政呢?”
孔子说:“遵循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那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呢?”
孔子说:“五种美德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问:“什么叫‘惠而不费’?”
孔子说:“因势利导,人民觉得什么有利就引导他们做什么,这不就是惠而不费吗?选择人民能做的事让人民做,谁又会埋怨呢?想要仁政而又得到仁政,还有什么好贪呢?无论人多人少,也无论大人小孩,都不敢怠慢,这不是就泰而不骄吗?整齐的衣冠,尊严的仪容,俨然而令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而不猛吗?”
子张问:“什么是四种恶习呢?”
孔子说:“不教人是非,但人一旦有错,就大呼小叫,喊打喊杀,这叫做虐;不事先告诫,却随时索要成果,这叫做暴;有意扣压指令使工作不能如期完成,这叫做贼;许诺给人的利益,出纳时就缩水,这叫做小气。”
虐、暴、贼、小气,就是人的四种恶习。为政者必戒之。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是一堂短暂的课。逝者如斯矣,从尧、舜、禹到周公,天下为公的政治文化逐渐式微,到如今,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只有学会做人,才能谈得上如何从政。孔子对学生说:“不认识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不知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礼数,不懂礼仪,就无法在这个世界立足;不知圣人之言,不懂语言文化,就不能懂得人的行为。”“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知天命,所以畏天命;知礼,所以畏大人;知言,所以畏圣人之言。这是儒家学说之本,也是孔子教育的根本。
《论语》就这么读完了。孟轲的书叫《孟子》,荀况的书叫《荀子》,孔丘的书为什么不叫《孔子》?任何解释都只是解释。我把《论语》当作教育手册。教育学生,教育孩子,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