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老一团团长的傅秋涛回忆突围情景时说,1月7日,我们经过战斗到达求岭,中途曾遭遇敌五十二师、四十师拦阻,皖南事变的枪声,就是在这时打响的。我一纵通过求岭后,向榔桥河地区行进,前面部队刚越过坑口一条小河,后续部队即遭敌四十师一一八团阻击,使我队首尾不能相顾,遭受了损失。一部分部队向北突围,由铜陵县渡江到达无为地区。另一部分部队占领旁山,8日与敌五十二师一五五团激战于旁山,9日敌军全线进攻,占领旁山,我们又回到求岭,又与敌五十二师发生战斗,11日被迫退到大康王。后来,曾在宁国日伪军据点附近的山里,停留了一段时间,观察动向,待机继续突围。
1月8日下午,第一纵队在梓坑召开会议,讨论纵队突围的路线问题。会议开了几个小时,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原路退回,走北路在铜、繁渡江到无为;二是向东到苏南。经过分析,会议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向苏南转移。苏南是新一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傅秋涛担任团长的老一团曾在苏南战斗了半年,沿途群众基础好,不仅可以突出重围,还能背靠宁国、宣城,策应军部突围。会议还决定,老一团打前卫,新一团打掩护,当纵队司令部冲出后,支队全体人员到板桥集合。
到达老虎坪后,部队进行了整编,编成一个步兵连,两个手枪连。由于国民党军队“围剿”加剧,傅秋涛在大斧山将300余人的队伍化整为零,让各部独自突围。傅秋涛带领汪克明、韩云、孔诚、汪其祥、李贵诚等12名干部组成的队伍,于2月2日离开坚持了20多天的老虎坪、大斧山地区,向苏南方向突围,2月10日到达新四军十六旅驻地时只剩下8人。
曾任老一团二营营长的韩云在回忆这一经过时说,1月9日,我们又同敌人决战了一天,敌我伤亡都很大,我们二营从原来的400余人减少到不足200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伤病员。随着敌人包围圈的缩小,我们一纵队和军部的联系又被阻断。下午约五六点钟,纵队首长在阵地上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会上研究决定,分二路突围,老一团和纵队部 为一路,新一团为一路。会后,纵队首长把我、孔诚和饶惠谭留下,傅秋涛问我:“四连还有多少人?”我回答说:“还有50多人,其中还有伤病员。”四连原是纵队部的警卫连,有130余人,老兵多,武器装备好,连长吴继安作战勇敢,机动灵活。这时纵队参谋长王怀生庄重地宣布:“现在决定你、孔诚和饶惠潭3位同志负责带领特务营(当时也只有不到100人)和四连担任突围突击队。为纵队部和老一团的突围打开通路。”很快,突围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晚上九十点钟左右,纵队及老一团首长均已到达我们阵地。突围开始了,我们突击队悄悄地摸到了敌人阵地下面,扔出一排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火光和硝烟,战士像老虎似的猛扑上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成一团,我们抢占了指定的两个山头。四连占领的是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黑暗中,他们捡了不少枪支弹药,吴连长操起一挺轻机枪就朝敌群扫射,敌人丢下了一群尸体,四处逃窜。我们一鼓作气,连续冲过几个山头,冲下山后,遇到一条河,河面约有四五十米宽,河对岸的火光连成了一条线。吴连长说:“可能是敌人重兵防守的地方。”饶营长说:“不管他,冲过去。”我们冲过河才知道原来是敌人的后方,那些挨了一顿打的熊兵只顾沿河边的大路乱跑。这时,纵队部的几位首长带领一部分人冲过了河,但我们的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只听得后边打得非常激烈,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整个山野。但是,我们不能停留,迅速爬上一座大山,朝板桥方面前进。大约走了10余里路,到了一个叫老虎坪的小山村,停下来询问情况,傅秋涛叫我和另外几位同志烧了3堆大火,作为联络信号,然后,我们又继续前进。韩云继续写道:天亮后,我们停下来清点人数,总共还剩下三四百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而且官多兵少。最后由纵队首长带领我们到达宁国县境内的打虎山一带,敌四十师一个团又尾随而来,接连对我们袭击几次。第二次袭击,我们的伤亡较大,支队参谋长王怀生、通信参谋杨羽林、三营营长范连飞3位同志负了重伤。因他们不能随军行动,就将他们交给当地群众掩护养伤。他们在山洞养伤期间,因叛徒告密,被敌人抓去后,英勇牺牲了。后来,我们辗转到青石沟过夜,由于纵队部的一位副官叛变,第二天拂晓,队伍被冲散了,傅秋涛与江渭清也失去了联系。几经战斗之后,我们只剩下7位同志:傅秋涛、陈斐然、孔诚、汪克明、吴继安、弋白章和我。傅秋涛带领我们从宁国、郎溪、宣城东坝等地北移,于1941年2月下旬到达苏南溧阳与溧水县交界处的溧树港,找到了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驻地。
与此同时,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率领二三十人也奋力突围,其中有参谋长王槐生、副参谋长吴咏湘,老一团团长熊应堂、老一团政委萧辉锡、团政治处主任肖怀希、副主任、民运股长黄吉民、团特派员张志勇,特务营营长饶惠潭及曹德辉、三营九连连长胡乾秀、警通连连长李贵生、胡全秀、一纵队机要股股长邹群、一纵队机要股机要员张祖池、老一团机要员朱洪等。江渭清将这些人编为两个班,分别由饶惠潭、肖怀希带领,经过广德、溧阳、天目山,于2月中旬到达苏南根据地。2月下旬到达江北黄花塘新四军六师师部。
有关新一支队新一团的突围情况,时任新一团团长的张铚秀回忆说:1月8日拂晓,新一团向榔桥河守敌发起突然袭击。我们选择了敌人设防的薄弱地段,进展较快,不到中午就夺取了几个山头。下午4时许,新一团正向东南方运动时接到支队命令,要我们向西北转移。黄昏时分,傅秋涛司令员通知我赶到支队部,传达叶挺军长组织部队突围的指示。傅司令员说:“张团长,命令你团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待支队部和老一团通过后,你们随队跟进。”返回团部后,我和丁政委立即作出部署,命令一营和三营分别夺回原占领的求岭一线阵地。这样,部队又要从东北面返回东南面。在敌人包围圈里一反一复,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新一团坚决执行命令,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掩护主力突围。战士们奋不顾身,夺回了阵地,压住了敌人。在漆黑的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听见远处稀疏的枪声。完成了掩护支队主力突围的任务后,我命令部队撤退。队伍静悄悄地向东南方向转移,不久,天边透出了亮光。一昼夜战斗,伤亡人数增加,电台被打坏,一营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团部失去联系。新一团处境十分困难。战斗持续了3天,新一团又失去了同支队的联系。当行进到磅山附近,孤军突围的苦战摆在新一团面前。我布置两件事:一是尽快收拢部队,整顿建制,轻装前进;二是坚守阵地,减少无谓牺牲,保存有生力量。这时,枪炮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敌人迫近阵地。磅山的交锋是一场苦战。磅山是关系部队存亡的阵地。这时团领导全部到最前沿指挥战斗。这天下午,政委丁麟章、参谋长徐赞辉先后负伤。新一团下决心,毅然向西北方向突围。12日凌晨,雨雪霏霏。趁着天边闪现出的亮光,新一团向川军部队发起了绝路求生的战斗。新1团由大康王向西南方向继续突围,经铜山、小河口、青阳,准备在铜陵、繁昌之间的顺安以北的团洲附近渡过长江。为防止敌人的追击和搜索,我与随团行动的支队供给部长孔峭山、政治处主任李彬等同志研究,确定了部队行动的指导思想:保存力量,隐蔽行动,千方百计地寻找主力。具体行动方式是: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平路走山路,白天不走夜晚走,少走有人的村庄,多走无人的荒山。这样,同敌人的正面战斗减少了,但部队也吃尽了苦头,战伤、冻伤、患各种疾病的同志不断增加,队伍逐日减员。新一团路经泾县南陵地区时,遇到突围出来的县委和地下党组织同志,请他们安置了部分伤员和病号,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这时全团只剩下200多人。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然而,新一团却走了一个多月。直到2月底才渡过长江到达无为地区,回到了皖中根据地。
第二纵队突围是石井坑血战的最后一战。1月13日黄昏后,第二纵队为主力分两路开始突围。此时,第二纵队还是成建制的,尚有1400人,其中新三团是皖南事变中突围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时任第二纵队作战科科长的王培臣回忆说:13日下午3时左右,东流山、白山阵地先后失守。这天下午4时左右,新二支队部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军部突围的决定,并组织本支队分两路向西北方向突围,突出去后在铜、繁之间渡江到无为。当即决定以新三团二营营长巫希汉,一营副营长张玉辉率600人为左路,在石井坑以西,香炉墩以南,经高坦以北向茂林方向突围;以新三团团长熊梦辉、参谋长张日清、主任阙中一率800余人为右路,在石井坑西北,狮形山与香炉墩之间经凤村向章渡方向突围;支队部随右路之后,跟进突围。黄昏后,其他部队也在向这支部队靠拢,人员增加到2000多。
新三团团长熊梦辉、阙中一与王培臣率领的主力从右路突围受阻,与支队负责人周桂生、黄火星等1000余人在香炉墩以南被敌人火力隔断,随后同支队负责人冯达飞、钟得胜会合,并遇到新三团指战员400余人,他们迅速冲过敌人的两道封锁线。1月14日清晨,他们在章渡强攻舒溪时被打散,分几路突围。其中,钟德胜、熊梦飞、阙中一、潘友宏带领的一路突围到无为。熊梦辉、民运股长江河流等十多人在无为县姚沟同顽军作战牺牲。阙中一、潘友宏等十多人在铜(陵)繁(昌)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的帮助下顺利突围,按计划到达无为东乡。张日清带领的部队在突围过程中被打散,他隐藏在一座祠堂里,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并收罗了二三十人,后来北渡长江,到达苏北。
周桂生、黄火星率领老三团800多人从右路突围,以吸引敌人的火力,让左路部队顺利突围。当右路突围部队徒涉青弋江时,敌人集 中火力开始扫射。这时,左路五六百人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全部渡过长江,到达无为。右路在遭到敌人狙击时,一部分人光荣牺牲,周桂生不幸负伤倒在青弋江里。黄火星率领老三团突围时被彻底打散,只剩下支队宣传股长吴乃木、机要股长王是桥、机要员杨刚、警卫员老阖等5人。后与特务团团长刘别生、军部张云龙部队会合,共98人,于20日成功突围,渡江到达无为。彭嘉珠带领老三团三营突围时有几百人,1月14日突围到青弋江新街,与纵队负责人冯达飞、王培臣会合。然而,这支部队在渡过青弋江到达无为时仅剩下彭嘉珠、丁龙昌、卞子江3人。阮文炳率领老三团二营六连走在右路部队的最前列。1月13日傍晚,天一黑,六连开始朝香炉山东侧新七师的防线上冲了过去,刚一下山,就遭到敌五十二师轻重机枪的封锁,全部被打散了。六连突围前有了较严密的组织,所以,23人还能紧紧地跟在一起插入了敌人纵深地带。经过8昼夜的血战,六连连长肖恒辉、指导员阮文炳、三排排长陈万福、轻机枪班长苏子清、二班长查富德、文书吕锡记,营部书记邵占甫等20人胜利突围,到达无为。
有关新二支队新三团一营的突围情况,张玉辉回忆说,1月13日黄昏,突围大血战开始。巫希权、张玉辉率新三团一营100多人,二营100多人,新一支队一个排、军属短枪队100多人,连同及其他部队共400多人,组成左路突围先锋队,突击连连长巫希权、政委张玉辉。不久,他们同老三团七连连长鄢庆陵100多人,六连连长肖恒辉120多人合在一起,共600多人从左路突围到茂林,袭击了国民党一四四师师部。14日拂晓前渡过舒溪。15日到达云岭中村原教导大队驻地。16日,在北贡水龙山将500多人整编为一个营,巫希权任营长、张玉辉任政委,鄢庆陵任副营长,分为3个步兵连1个短枪队。几经周转,他们在铜陵北沙洲渡过长江到达无为,这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人数最多,整容最齐的一支部队。
1月9日夜,特务团分两路在高坦开始突围。团长刘别生、营教导员曾照虚率领第二营为一路,充当突围先锋;政委张闯初率领特务团另外两个营作为一路,紧紧跟在二营的后面。刘别生率特务团前卫营在前面开路,团组织股长、总支书记石昂、宣教股长欧阳宗、军部干事陈虹随部前进。突围过程中,刘别生失去了联系。特务团前卫营继续突围,终于冲到了青弋江边的一个渡口。前卫营突围后只剩下100多人。为了行动灵活,以便相机北渡,在营教导员曾照虚、团总支书记石昂的指挥下,组成4个分队,分别在南陵、泾县、铜陵、繁昌一带活动。陈虹带领一个分队在铜陵、繁昌开展游击行动,收容了零散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指战员。在繁昌县狮子山,他们遇到突围出来的张闯初政委、杨采衡参谋长。随即,4个分队又合在一起,于2月15日渡过长江,与江北游击纵队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