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
49571300000031

第31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背景下宁夏生态移民与外贸出口联动发展思考(1)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韶艳

生态移民是宁夏“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万众瞩目。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在生态建设和修复的同时要让移民在移入地区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路径。“稳得住、能致富”是核心问题,也是需要各方面扎实细致地进行组织、引导并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合利用、城镇化和沿黄经济区建设等共同发展的问题。但笔者也认为,宁夏生态移民要取得良好成效,保证移民能够脱贫致富,宁夏对外贸易在其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出口。2012年宁夏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移民面临同样的一个大背景:宁夏经济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经济中,将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开放将成为贯穿经济发展的主题。在此背景下,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和外贸发展将有着积极的互动,二者关系的良性发展,将有力地保障生态移民目标的实现。

一、宁夏生态移民基本情况及近年外贸出口发展状况

(一)宁夏生态移民基本情况

虽然自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工程以来,宁夏六盘山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南部地区群众在生态保护实施过程中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有许多群众居住在不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区,属于扶贫的对象。宁夏提出要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成为首当其冲的要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摆脱贫困的双重挑战之中,宁夏党委和政府调整发展思路,采取“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的路线,自2011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按照规划,5年内各级政府将筹资10亿元,建设274个移民区,对中南部地区7.9万户34.6万人实施移民搬迁。

此项工程以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为主要方式,具体方式有开发土地集中安置、适度集中就近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劳务移民务工安置、特殊人群敬老安置。搬迁安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移民住房、农田水利、劳务产业、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为此,全区各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发挥资源优势安置移民。宁夏教育、国土、水利、财政、住建、农牧、公安、民政、国资委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目前已出台了涉及移民住房、土地权属、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移民培训、金融支持的24项政策意见。自治区还增加了防沙治沙和土壤改良等建设项目,提高了培育产业发展有关项目的补助标准。各地按照产业布局,也加大了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34。据自治区移民局统计,今年截至7月10日,全区累计完成移民搬迁6.37万人,占全年计划的63.7%;已建成移民住房3.05万套,占全年计划的72%,实现了任务双过半35。为让生态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各地实施多项帮扶措施,如各地为生态移民改造农田,建设设施拱棚、养殖圈舍等,同时对移民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生产生活补助、大病救助、子女上学等方面也积极创造条件。据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到2015年,全区移民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收入和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接近或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二)宁夏近年外贸出口发展情况

近年来宁夏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外贸,出口发展呈现了较好的势头。2003年全区出口总量突破5亿美元大关,增长55.9%;2008年全区出口12.6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五年间翻了一倍多。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2010年开始恢复增长,2011年出口达到了16亿美元。

从总体来看,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初级产品加工程度不断加深。依托自治区“五优一新”产业,即煤炭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初步形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益提升,出口产品的特色优势不断显现。2010年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商品主要有生物医药、羊绒及制品、铁合金、钽铌铍及制品、双氰胺、未列名燃气轮机零件等、活性碳、碳化硅等产品。特色商品和骨干商品出口额比重:生物医药占全部出口额的13.7%、羊绒及制品占13.1%、铁合金占12.1%,钽铌铍及制品占10.7%,金属镁占6%,双氰胺占5.4%。这六类商品占全部出口额的61%。一些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比较高,如钽制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40%,枸杞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煤质活性炭产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30%(其中圆柱型占100%);氰胺产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加工无毛绒约占全球市场的40%,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燃气轮机占全球市场的70%,四环素占全球市场的80%,硫氰酸红霉素占全球市场的50%。

在出口过程中重视基础工作,除了出口基地的建设,还逐步建立枸杞、马铃薯、清真食品、蔬菜、硒砂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和清真食品标识认证。

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建立了一定的贸易渠道。北美、亚洲和欧洲市场是我区主要目标市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是我区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近三年出口额2000万美元以上出口市场有14个,主要是: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意大利、香港、德国、荷兰、台湾地区、泰国等。在中阿经贸论坛的推动下,宁夏和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机制、平台初步建立,贸易交往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宁夏对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出口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生态移民和宁夏外贸出口联动发展的结合点

虽然宁夏出口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生态移民作为宁夏目前最大的民生工程,要达到使35万移民安居乐业,走出贫困的目标,也需要处理好移民生计和生产的经济发展问题。双方共同的目标——“发展”为出口和生态移民的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埋下了契机。

(一)外向型经济建设——生态移民战略实施背景的变化要求生态移民与外贸发展的结合

2011年搬迁安置35万移民的生态移民工程开始实施。2012年宁夏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并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生态移民战略的出台主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但是,随着宁夏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开始建设,生态移民的战略实施背景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规划》中明确了宁夏的新定位,即,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宁夏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促进“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将使以往相对封闭的内陆经济将逐步走向开放,宁夏对外经济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而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考虑到这一变化。宁夏实施过“吊庄移民、国营农场异地移民、政策性扶贫移民、自发移民”等多种移民形式,但这些移民项目都是在宁夏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的,而今后的生态移民工作面临的是不断开放的经济环境,这和以往的经济背景有很大不同。随着宁夏对外开放的深化,对外贸易的扩大,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国际经济发展联系将日益紧密。众所周知,对外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亚洲四小龙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践表明,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有力推动器。对于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要未雨绸缪地结合将来经济发展趋势,及早考虑外向型经济、外贸出口和生态移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高屋建瓴地看到形势的变化对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影响及应该抓住的机遇。

(二)生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需要借力外贸出口

生态移民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态建设的同时让35万群众脱贫致富,解决移民的温饱、就业和增加收入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5万人搬入移民新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是要为移民创造发展的条件,使其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技能有一定的收入,能够生存发展。如果移民搬迁后在新的环境里找不到生计,找不到发展的机会,就有可能再跑回去,而这在以前的移民中也出现过。

生计问题涉及到土地、水源、生态、产业和市场等,这也决定了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移民中直接关系到移民生计的是生产和务工。宁夏生态移民规划对此有充分的考虑,规划提出要为35万移民开发农田25.5万亩,改造农田32.6万亩;采取劳务产业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移民到沿黄经济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规划发展设施农业4.6万亩,养殖暖棚1.6万座,特色种植业53.5万亩,大力发展移民安置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37。根据红寺堡移民区的经验,一般移民从搬迁到致富有这样的过程:基本保证生存、解决温饱或脱贫,稳定发展和进入小康。可以预想的是:一旦35万人投入生产经营,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成果,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务工者也不少,要保证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和务工机会,首当其冲必须有一个较大的稳定的产品需求市场和劳务需求市场。而外贸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两个市场的载体。作为外需的净出口、国内消费(内需)和投资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全部需求,并列为经济的三大马车。随着宁夏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贸出口必将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外部需求的增加将有力地带动生态移民地区的生产,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现有研究表明,在自由贸易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最终会使得该地区密集供给的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宁夏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出口产品将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都会对生态移民收入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从深层次来看,外贸出口的增加还会引致本地区要素积累的变化,最终会使宁夏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产品附加价值逐步提高,这将进一步为生态移民提高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生态移民将有助于解决宁夏外贸出口发展中的规模不足问题

众所周知,宁夏出口发展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出口规模问题。一个是总体规模小,再一个是特色优势产品出口量和产业产出规模小。

虽然宁夏近年来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规模来看还是太小,甚至无法与中东部地区的县相比。宁夏出口所占全国出口额比重非常低,一直在0.1%——0.17%左右徘徊,而且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依存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出口依存度在2000、2003和2004年还达到了10%,但是近年都在3-4%徘徊。出口依存度是出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说明外贸出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贡献程度,也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

宁夏有些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如清真牛羊肉、枸杞等。但是,由于地域狭小,这些产品产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不能满足区内的消费需求,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持续的出口。如宁夏最具特色的清真牛羊肉,其产出大部分供给国内市场。即使在国际市场上声誉鹊起,但由于产量有限,无法进行持续的订单出口,甚至出现了出口企业一接订单就死的怪现象。宁夏枸杞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但其出口规模很小,2010年全区枸杞产量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宁夏本地企业出口枸杞干果仅有1624吨,出口总值1249万美元,枸杞汁出口696吨,出口总值317万美元,两项合计出口量占枸杞产量的3.24%。但邻近的陕西省,果汁(苹果汁)一项出口2007年就达6.69亿美元。

出口依存度低反映了宁夏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现实。在宁夏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之后,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外贸易的扩大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扩大出口有多种方式,而不论怎样规模扩大是最基本的。

宁夏出口规模小是经济总量小、区位劣势和多年来经济“内向型”发展的综合体现。追根溯源,要想扩大出口规模,还是需要增加产出。“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规划涉及到大量农田开发和农田改造,要发展设施农业,养殖暖棚和特色种植业。从规划看,未来的生态移民地区农业产出必然增加,农产品生产规模将扩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将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也是移民解决温饱的基础。目前各地的生态移民与产业发展都结合非常紧密,各地都想在产业发展中为生态移民脱贫找到机会。如红寺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设施农业、经果林和规模养殖园区,使农民的人均收入从不足500元增至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