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俊
摘要:媒介的进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技术的革新与突破。由网络及信息技术催生的媒介融合的趋向正逐渐明朗,云计算的出现及大规模应用,无疑将使得媒介从形态到内核加速融合,日臻完善。本文将从媒介报道的成本与效率、观念与实践、后续与隐忧几方面探讨云计算背景下媒介融合的演进。
关键词:云计算、媒体报道
云计算释义及其应用模式
云计算即Cloudcomputing,其含义可简单解释为:它是一种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用户不需要了解、体验或者控制支持这些服务的“云”一样的技术基础架构。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可以用更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有一笔钱需要管理,那么,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是把钱塞在自己的枕头底下,然后在小本本上记下每一笔入账和花销。
这种管理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你的账本可能因为受潮而字迹模糊,你出门办事时可能因为忘带账本而焦急万分,放在枕头底下的钱可能因为被梁上君子盯上而夜半失窃……当然,你也可以自己买一个保险柜,然后用个人电脑上的电子表格软件来管理账目,但这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深厚的电脑功底。其实,最好也最安全的方式是把钱存进银行,既不用担心失窃,也可以随时利用ATM机、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管理账目,更有银行里的专业人士帮你理财。如果说把钱塞到枕头下面或保险柜里类似于我们在单机时代用个人电脑来管理信息,那么,把钱存进银行就对应于我们在网络时代里用云计算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共享。”云计算的优势也由此可见:1.安全。云计算通过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的存储方式,数据不再因个人操作失误或病毒入侵而使得数据丢失、损坏;2.便捷。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云计算对终端用户的硬件要求极低,且通过网络即可访问;3.海量数据共享及交换。“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且云计算为不同设备之间访问及共享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4.可按需服务,成本低廉。“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云计算通用于各种设备及数据之间,因此可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来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任务。5.潜力无限。云计算提供的海量存储及计算能力必将造就无限的应用前景。
目前,云计算有以下几类应用模式:
1.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此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能够减少维护成本。目前的应用实例有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可以基于浏览器来进行文档、表格及演示文稿的处理、保存、发布和共享。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
6.商业服务平台: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一)报道成本及效率
首先从软件成本上看,无论是传统的报纸、广播及电视报道模式,还是新兴的网络报道模式,在当前的条件下均为基于相应的行业软件及平台来进行报道的采集、制作和发布,需要为不同的应用安装配置不同的软件,购买不同的授权或许可,其数据经常受到软件崩溃、存储设备故障或病毒破坏的威胁而导致报道成本大大提高,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以电视媒体的一般报道流程为例,前期需要通过网络搜集素材,形成选题,制订采访及拍摄计划,拍摄完成之后,进行素材上载,并借用或导入资料素材,利用公共机房及个人电脑或工作站进行编辑,然后进行声音合成、字幕合成,最后进行播出前的转换及包装,然后借助卫星、有线及无线网络等多种播出平台播出。在这一流程中,至少有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编辑、声音处理、字幕处理、包装处理等软件需要分别安装于报道人员及公用机房的编辑设备之上,且要保证其统一性和转换的便利性。即便满足这些条件,也要经常为软件在不同配置设备上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数据存储的稳定性以及素材在不同介质之间导入导出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
可以设想的是,不远的将来,云计算可以通过SAAS及网络服务来使得这一流程更高效,成本更低:类似于Google APPS之类的免费软件使得视音频字幕包装这样的软件可以基于网络来调用,拍摄素材和资料素材可以通过云存储来共享和访问,这将大大降低媒体及从业人员在软件上的投入。
硬件和维护成本也可参照以上描述来得出相同的结论,媒体机构可以省去购置大批高配置设备的经费,且可以使现有的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至于淘汰频繁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实例在电视媒介从模拟制作向数字制作,数字从标清制作向高清制作转换的进程中已经出现,有些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利用云计算来节约成本及提高效率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纽约时报》有1100万份1851~1922年间文章的扫描文件要从TIFF格式转换为PDF格式,由于数量实在太庞大,有4TB(1TB=1024G,笔者注),转换起来不但耗时甚久,而且需要极大数量的机器,最后《纽约时报》的工程师将所有档案传到S3(Amazon的S3简单储存服务,即SimpleStorageService,笔者注),然后到EC2(Amazon的弹性计算云,EC2即Elastic Computer Cloud,笔者注)开了100个Instance(基于EC2的虚拟机,笔者注),再装个Hadoop(可理解为一种云计算软件,笔者注),利用这100台电脑进行分布运算,结果是只花了24小时和大约3000美金就搞定。云计算已日渐触手可及,媒体的竞争及发展只有借助更为低廉且高效的云计算技术,才能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二)观念与实践
从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广播媒介之于印刷媒介,电视媒介之于广播媒介,网络媒介之于其他三种媒介,云计算并没有太大的划时代的进步,其应用更接近于一种观念到实践的应用与推广。
对于这样的新观念、新实践,无论是盲目崇拜还是盲目排斥,都不够理性和明智。就目前媒介融合下的各个媒体而言,云计算为媒介高效整合并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一种可尝试借鉴的新途径。如果再进一步细化为媒体的报道方式,我们不妨从观念及实践上做分别的探讨:
从观念上看,云计算更接近于网络P2P方式所倡导的分享和共建的概念,但又有所区别,云计算可按需分享、允许特定用户共建,在一定程度上是更为规范可控的、可商业运行的分享和共建。这样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媒体报道的要求,报道素材的来源、提供者、分享者、发布者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有一定之规,不可也不能无序地绝对自由地运行。
云计算在观念上对媒体报道的启示在于:在开放、分享、共建的前提下,媒体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利益都要坚持。以当前的报道实践为例,一方面有大量的消息和新闻线索可供选择,一方面媒体报道又呈现同质化、千篇一律的趋势,假新闻、不实报道层出不穷,反映了媒体在报道观念上的随意和不够审慎,对海量的资源和信息不加以处理,不加以求证,这样的报道只能制造更大的信息垃圾,产生更大的不良或负面影响。因此,报道观念的开放而又审慎,并非矛盾,而是进步。
云计算在当前的实践中呈现了较大的便利、通用、安全、海量等特点。这些属性也基本上是各个媒介所追求的。报道信息之于受众访问的便利性,报道信息在各种媒体终端上的通用性,报道信息不被篡改、盗用的安全性,报道信息纵向累计、横向叠加所产生的海量内容,无一不是当前媒体竞争的热点和焦点。
因此就媒介报道实践而言,云计算的模式是媒体未来发展、媒介融合的理想范式之一。从可行性来看,云计算的模式最适用于大型的综合的媒体集团,如涵盖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移动媒体、广告等多形态的媒体集团。借助云计算,可将复杂的权限管理和多媒体形态的报道呈现方式简单化,更可将复杂的受众订阅及定制服务简单化、集约化。这样的媒体实践已经在国外逐渐开展,如通过云计算实现新闻的订阅和分享,实现对新闻资源更为智能和人性化的搜索和过滤。
(三)后续与隐忧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云计算并非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它更类似于一个新旧技术的打包模式的应用。本文的观点也更接近于这样的阐述:云计算可以使得媒介融合下各媒体的资源得到更为高效和低成本的整合及利用,从而将媒介融合提升至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从实际应用来看,云计算目前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由于门派林立、标准不一,相应的管理和监控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不久前“开放云计算宣言”所提出的六条基本原则及各供应商的反应就可见一斑,该宣言内容为:1.云计算供应商必须通力合作,确保能通过公开合作和适当采用标准来解决云计算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安全性、集成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治理/管理、度量/监控)。
2.云计算供应商不得利用其市场地位把用户锁定在自己特定的平台内,限制用户选择云计算供应商。
3.云计算供应商必须尽可能采用已有标准。IT业已经在现有标准和标准组织上进行了大量投资,没必要重复或重新制定已有标准。
4.需要制定新标准时(或需要修改现有标准时),必须审慎、务实,以免制定过多的标准。我们必须要确保标准能促进创新,而不是抑制创新。
5.社区围绕云计算所作出的任何努力都应该由用户的需求驱动,而不仅仅是云计算供应商的技术需求,而且这些结果都应该用真实的用户需求加以测试或验证。
6.云计算标准组织、倡导者团体和社区都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协调,确保各项成果不会冲突或重叠。
该宣言得到了很多公司的支持,包括Akamai、AMD、AT&;T、Cisco、Eclipse基金会、EMC、IBM、Juniper Networks、Novell、开放云计算联盟、RedHat、SAP、SoftwareAG、Sun、VMware。但Amazon、Google、Microsoft和Salesforce.com这些关键厂商却不在签署者之列。另外,在国内则出现了利用云计算这一概念进行新瓶装旧酒式的炒作或者盲目上马云计算项目,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又无实际产出。
因此,云计算之于媒体也并非就是救命稻草、灵丹妙药,有能力者得之,适用者用之,一味排斥或盲目上马皆不可取。
(王闻俊: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