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49610400000106

第106章 2009年莱比锡国际书展再回顾

德国2009年度莱比锡国际书展尽管已经落幕半年有余,但仍然有值得回顾的地方。

中国作家“找感觉”

面对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莱比锡的主办者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德国出版界的积极性,加大刺激出版市场的力度,推动莱比锡国际书展逆势而上。

本届书展的展场面积为6.5万平方米,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3.5%。参展者是来自38个国家的2135家出版社。4天时间,参观书展的观众共计14.7万人,其中4.3万人是与出版有关的专家和学者。参观的读者比2008年增加14%。

本届书展,参与报道的记者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2900人,而2008年是21个国家、2700人。记者人数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中国的出版单位参展以外,一大批中国作家莅临本届书展,为中国在10月份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充当主宾国“找感觉”,造声势。这道2009年度莱比锡国际书展上的亮丽风景,给主办方和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乘北京体育奥运会的东风,中国似乎将在法兰克福举办出版奥运会。

形式多样的研讨会

与本届书展并行的是各种研讨会。

在本届书展开幕之际,莱比锡持续开展“阅读莱比锡”的读书活动,德国各地有1500多位作家参加。

本届书展,德国国内、德语圈以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作家总共200人参加。这些作家自然成为各种研讨会的风云人物。书展期间,在莱比锡的300多个场所,举办了1900多场内容丰富的朗诵会、演讲会和研讨会。

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围绕年轻作者和新德国文学的论坛。比如,有50多位德语圈的作家聚集在一起,开展了“莱比锡漫长朗诵之夜”的活动,其中大多数是刚刚完成处女作的文学新人。再如,有25家出版社举办了“年轻出版社的读书之岛”的活动和“野蛮的年轻人”的派对舞会活动。

莱比锡图书奖

从2005年以来,在德国春季出版的新书中,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实用书、翻译书和文艺书最多。凡是获奖的图书,可以得到1.5万欧元的奖金。“莱比锡图书奖”的权威性虽然不如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德国图书奖”,但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本届书展上,在属于实用书领域的随笔类中,贝尔弗里德·明克莱的《德国人与神话》荣获该奖。在翻译书领域,艾根·简弗托翻译的苏夫罗·别洛的《布穆波尔特的遗产》荣获该奖。在文艺书领域,锡比列·列维查科夫的Apostrophe荣获该奖。

Apostrophe一书以旅游为题材,描写了传统保加利亚、东德和现在东欧的风土人情,荣获“莱比锡图书奖”出人意料。

以“推倒柏林墙”为主题

自莱比锡国际书展创办以来,漫画书一直是主角。欧洲出版界甚至流传着“如果要看漫画书,那么在欧洲就去德国,在亚洲就去日本”的说法。1998—1999年,有关婴幼儿、青少年方面的图书开始走俏。在2009年度的书展上,出现了新的特色——以“推倒柏林墙”为主题的图书。2009年是柏林墙拆除20周年,这成为本届书展的一大主题,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新书比比皆是。

其中,得到最高评价的是苏珊莱·谢特里的《西部总是12月——斯塔基叔父与我》。作者生长在原东德一个幸福的知识分子家庭。作者思想自由,斯塔基叔父向有关部门举报了作者,作者只好逃亡西德,开始了长期而痛苦的生活。《西部总是12月——斯塔基叔父与我》讲述了作者的这些经历。得到好评的书还有《狱中记》、《奇迹必须试验》和《和平之革命奇迹》等。

(岳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