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首尔,有一个国家级的名为“韩国古典翻译院”的研究机构。该院的具体位置是钟路区碑峰道1番地。虽然叫作“钟路区”,但却临近北汉山国立公园的登山口,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其中淡灰褐色的5层楼建筑物,便是韩国古典翻译院。
向大众普及古典
成立韩国古典翻译院的目的在于:“通过收集、整理、研究、普及古典文献,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韩国学的学术、文化基础,弘扬韩国学,推动韩国向知识型社会发展。”
韩国古典翻译院的主要工作如下:①收集、整理、研究古典文献;②编纂、翻译、普及古典文献;③培养整理、翻译古典文献的人才;④为大众读者提供与古典文献有关的服务;⑤开展与古典文献有关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韩国流传下来许多古典文献,但这些古典文献大都是用汉字记载的。不要说一般读者,即便是专家学者,在阅读时也感到深奥难懂。由于这个缘故,韩国大众产生了远离古典的心理。
这些让韩国的一批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上下奔走呼吁,认为一方面应当提高学术性专业性,另一方面应当用浅显易懂的现代韩语翻译古典文献,向国民普及古典文化。在普及问题上,尤其应当把古典书籍变成大众读者愿意亲近的读物,提高大众读者阅读古典书籍的自信心。
乘《韩国古典翻译院法》之东风
根据2007年8月颁布的《韩国古典翻译院法》,韩国古典翻译院于当年11月作为正式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开始运作。然而,韩国古典翻译院的前身,还要追溯到1965年诞生的“民族文化推进会”。当时,韩国学术界、艺术界的50位元老,围绕韩国古典的现代韩语翻译(韩国的正统称谓是“国译”),发起成立了民族文化推进会。
1966年,民族文化推进会出版了用现代韩语翻译的第一本书——《燃藜室记述》第1卷,这是朝鲜正祖时代李肯翊著述的历史书,在当时的韩国曾引起轰动,出现了一般读者争相购买、争相阅读、争相收藏《燃藜室记述》的景象。在亲朋好友之间,赠送最能显示“高雅”和“有教养”的礼品,莫过于《燃藜室记述》。不要说韩国的专家学者,就是韩国的普通百姓,许多也把自己的住家居所命名为“燃藜室”。
1968年,民族文化推进会又推出了《古典国译丛书》29种。
1970年,民族文化推进会获得财团法人资格,成立了韩国古典研究院和国译研修院,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现代韩语翻译事业。1972年,着手翻译《朝鲜王朝实录》。其后,翻译出版了《韩国文集丛刊》、《古典国译丛书》,制作配套的CDROM,还建立了“国学古典国译图书数据库”等。
韩国的古典文献翻译,不仅仅是把汉字替换成朝鲜文字(韩文)。在翻译过程中,要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进行比较对照,要参考相关资料,还要对差异部分进行修改校订。原文不通顺的地方,要加上专用符号,使阅读顺畅。对重要词语要探究出处,并加以整理,以方便使用者。对原书作者及相关人物、编纂原书的全部过程,要加以说明。
一旦整理、翻译完成,就正式出版发行,提供给学术界,同时向广大读者推荐。
由于这项有始无终的浩大工程是在构建韩国学的学术平台,因此,这也就成为继承、发扬韩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事业。
截至2009年,已出版的古典文献有:共有942种的蓝本丛书《韩国文集丛刊》已经校订、出版其中的大部分,余下的部分计划在2010年以前出齐。共有496种的《韩国文集以及一般古典》已全部出版。共有500种的《韩国文集丛刊》,已出版400种,该丛刊的“附产品”《韩国文集丛刊索引》出版8册,《韩国文集丛刊题解》出版7册。在“属于古代官方撰修的史书”中,重要翻译物《朝鲜王朝实录》出版229种,《承政院日记》出版260种,《日省录》出版110种。这些书问世后,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据说以上“属于古代官方撰修的史书”,还成为当今韩国政要的“案头书”和“床头书”。
韩国古典翻译院设有“古典资料中心”。本院的全部出版物和从国内外收集来的史书史料,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书架或书柜上。因此,韩国古典翻译院也成为全韩国古典文献最多、最全的地方。
译学研“三驾马车”
为了培养古典翻译人才,为了使古典翻译事业发扬光大,韩国古典翻译院一直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院里现有夜大(晚间上课)3年制的研修课程Ⅰ、夜大2年制的研修课程Ⅱ和昼大(白天上课)3年制的专业课程等。截至目前,已毕业的学生达到1214人。这些学生已经或正在成为韩国古典翻译的生力军。
韩国古典翻译院的理事长是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院长、汉语教育系教授。院长是韩国第13届和第14届的国会议员、茶山研究所理事长。该院现有76人。
韩国古典翻译院的机构设置是:①事业总部,分为翻译一室、翻译二室、标点校监室、索引题解室;②支援总部,分为广告策划室、总务经理室、古典资料中心、古典出版室;③教务行政部。
(李文清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