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由来
49612500000033

第33章 字、词的由来(3)

“囊括”的由来

体育比赛中,人们往往把全部取得各项竞赛第一名成绩的代表队称为“囊括各项冠军”“囊括所有金牌”,等等。为何这样说呢?

“囊”,袋子、口袋之意。如“皮囊”就是用皮做成的袋子;成语“囊空如洗”,就是袋中空空像洗过的一样没有一个钱。“括”,结、束的意思,也作容盛、包括解释。囊与括结合起来成为“囊括”,意思是将袋子盛满而结扎起来。这样袋中就装满而不会倾出了。由此引申出“包罗”“全部取得”的意义。

囊括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的《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刘良注:“括,盛也,就囊盛而结之。”简言之,就是全部夺得。

黑洞的由来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所谓黑洞,就是老年的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之后,其残骸的质量如果超过三个太阳的质量,则在强大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进行坍缩,形成密度极高、引力极大的天体。因为它的引力场很强,以致连光也无法逃逸出来,故这种天体是“黑”的;另外,任何接近它的物质都会被它吞没,就像掉进了无底“洞”一样。“黑洞”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特殊天体中,还有一个与黑洞相反的“白洞”。聚集在白洞内部的物质,只可以经过一个封闭的边境向外运动,而不能反向运动。白洞目前还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激光的由来

激光是利用受激辐射效应建立起来的一种特速光源,它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发明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16年,爱因斯坦(1879~1955年)首先提出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1960年,美国的梅曼制成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标志着激光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关于“激光”一词的来历:最初,我国有人把它意译为“光的受激发射器”“受激发射光”等,也有人用它的外语音直接译为“莱塞”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办了《光受激发射情报》。1964年10月15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该刊编辑部说:“‘光受激发射’这一名词似乎太长,说起来费事,能不能改‘激光?’”于是,“激光”这个中文缩略词,就代替了上述种种译名。

“三部曲”的由来

长篇小说中有所谓的“三部曲”。“三部曲”,顾名思义,是三部音乐曲子,但为什么却用在文学作品上了呢?

“三部曲”源出于古代希腊悲剧“三联剧”。早从公元前6世纪末开始,上演悲剧就成了古希腊祭神典礼中的一项重要节目,许多作者都拿出自己的剧作来参加比赛。这种比赛规定,必须要用情节互相联系的三部悲剧在一天之内表演完毕,才能决出胜负。这三部悲剧就叫“三联剧”,又叫“三部曲”。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埃斯库罗斯,是“三联剧”的首创人,他所写的《俄瑞斯忒斯》就是这种形式的作品。

后来,这种形式又推而至于小说创作之中。小说的“三部曲”,是泛指三部内容虽各自独立,但情节又互相连贯(人物可以不同)的作品。19世纪以后,欧洲各国作家采用“三部曲”的形式创作了很多作品,如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法国作家左拉的《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等。我国在“五四”以后,也出现了一些“三部曲”小说,如茅盾早期创作的《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都是人所熟知的。

“老三论”的由来

“老三论”是人们对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的合称。这三论是20世纪40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它们虽然尚未年届半百,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故有“老三论”之称。

“新三论”的由来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与突变论,合称为“新三轮”。这三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分支学科。它们虽只有数载芳龄,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称“新三论”。

拜天地的由来

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月亮圆了,明光光地挂在天上,小伙子触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的情!”

刚说完,月亮一忽闪,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来到小伙的面前。说:“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小帮手。”说完后,一阵清风,长须老人不见了。小伙子感到很纳闷。过了一个时辰,就见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到女娲那里,让她又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一忽闪,老人不见了。

小伙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般,于是喜上眉梢;姑娘见小伙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两人四目一对,一见钟情。小伙子结巴着说:“你愿意和我一块生活吗?”姑娘听了,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说:“愿意。”……“哈!哈!哈!”正在这时,传来一阵笑声,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们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月下老人的喊话声,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一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见了。

从这以后,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姑娘在家为小伙子烧火做饭,缝新洗旧,两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为了感谢天、地的养育之恩,为了感激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情意,从此以后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结婚“拜天地”的习俗。

替罪羊的由来

“替罪羊”一词是出自基督教的宗教典故。在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全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儿子时,有个天使出现并回以阻拦,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恩上帝的了。”后来,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上帝。

《圣经》的《新约全书》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给天主,并嘱咐他在十二个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代替自己,作为“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的羔羊。

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也有着类似的说法。

这样,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替罪羊”这个词到了现在,已被广泛地用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座右铭的由来

座右铭一词最早见于《文选》的崔瑗《座右铭》一文。吕延济题注说:“瑗兄璋为人所杀,瑗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的内容大多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是作为行动的准则。座右铭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再一种是请别人题。前两种较多。座右铭一般都贴在屋子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有的则放在桌面上。

客里空的由来

“客里空”一词,来源于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柯涅楚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名叫客里空的记者形象。客里空写新闻无中生有、瞎编硬造,能够从电话里亲眼看见戈尔洛夫将军泪流满面,而且活龙活现地把这写进新闻。从此,“客里空”就成为一切写假报道的记者,虚妄谎报的作风和不真实的新闻的代名词。

法西斯的由来

提起“法西斯”,人们一下子就会联想到德国希特勒和意大利墨索里尼的种种暴行。然而,你了解它的由来吗?

“法西斯”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行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这种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来——“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这就是“法西斯”的由来。

三不知的由来

“三不知”一词最早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率师围郑,荀文子认为未了解敌情,不可铤而走险,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终、中,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难乎?”荀瑶终因不听劝阻而失败。由此可见,所谓“三不知”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明代江宁人姚福对此作过一番改正,在《清溪暇笔》中写道:“俗谓忙月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他即对“三不知”含义作了明确的解释。

莫须有的由来

《宋史·岳飞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代相州汤阴人岳飞,幼有大志,后来宋朝有名的大将。

宋高宗时金兀术和侵,岳飞用少数兵力,击败了金兵之后,决定渡过黄河向前追击。有一天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金兀术看到形势对全国大大不利,就秘密写信给宋朝的奸臣秦桧,要他设法害死岳飞,实行讲和。于是秦桧就利用宰相的职权,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兵回朝。岳飞迫不得已,只好放弃收复失地的计划,回到京城临安。

秦桧为了要达到杀害岳飞的目的,竟无中生有地诬陷岳飞阴谋造反,把岳飞及其岳云关进监狱。这时大将韩世忠心里很不平,跑去当面质问秦桧:“你说岳飞父子造反,有何证据?”秦桧无耻地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恐怕有,也许有。)韩世忠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在秦桧的阴谋诬陷之下,岳飞父子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杀害。

后来人们引用“莫须有”来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破天荒的由来

宋·孙光宪《此梦锁言》卷四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时候,荆州地方有许多读书人,十年寒窗之后,都积极去应试科举,但是每年去考进士的,都落榜而归。一年如此,两年如此,许多年如此,因此人们称之为“开荒”,后来有个叫刘蜕的文人,经过充分准备,前去应进士试,终于考上了。由于刘蜕第一个考上进士,打破了“天荒”的局面,因而人们称之为“破天荒”。(意思是:从未有过的事。)

后来人们引用“破天荒”来表示从未有过的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孺子牛的由来

《左传·哀公六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很爱他的孩子,有一次,他和孩子玩的时候,为了让孩子玩得高兴,他自己就装做一头牛,嘴里咬着绳子,蹲在地上让孩子牵着走。这种游戏越玩越有趣。开始时,孩子牵着牛鼻绳一步一步地走,后来越走越快,由于走得太快了,牛鼻绳也越拉越紧。玩得兴味正浓的时候,一不小心,孩子“叭嗒”一声跌倒在地上,齐景公的牙齿就被绳子拉掉。有个名叫鲍子的人知道这种情况后说:“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后来人们引用“孺子牛”比喻为对孩子之爱,引申为愿做人民的牛为人民服务。

走后门的由来

相传宋哲宗(年号元佑)死后,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蔡京拼命排斥和贬谪元佑时的旧吏,还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引起人们强烈的不满,有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便在筵间演出了一幕戏,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元佑年间的,即被令还俗;又有一个道士遗失度牒(旧时官府发给和尚、尼姑证明身份的文件,也叫戒牒。)要求补发,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也被剥下道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元佑钱文,如何处置?”这大官略作沉思,接着便悄悄对属官说:“那就只好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这便是“走后门”一词的来历。

敲竹杠的由来

相传清代末年,各地贩运烟土成风,清政府在各地设立关卡,查禁烟土贩运。有一个水运客商绞尽脑汁将烟藏于竹竿船篙内。一天,商船行至绍兴码头,关卡的检查官员照例上船盘查,没有发现什么破绽。这时,关卡上的师爷吸着长竹管旱烟,一步步走上船艄,信手将旱烟管在竹杠上敲了几下,把烟灰磕掉,竹杠发出“咯咯”的异常响声。这时,跟随在师爷后面的客商顿时神色紧张,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慌忙掏出一包银子,悄悄地塞给师爷,请他多多包涵,可是师爷却莫名其妙,他得了意外之财,不胜喜悦。从此,“敲竹杠”一词便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