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1)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2)。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3)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4)。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5)。夫情(6)变子内者,形(7)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注释】
(1)量权:量是秤称重量,这里指衡量。权是秤所用的砣,这里指天下形势变化。
(2)称:又作秤,天平,这里是相当的意思。
(3)宾客:古代称被礼遇为军师和策士等人。
(4)变:指好恶喜怒变化而言。
(5)所安:安,安静。所安,安身立命的根据。
(6)情:指情绪。
(7)形:指行动。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能够分析度量天下的形势,推测揣摩诸侯实情。度量天下形势不周全,就不能恰当地了解诸侯强弱轻重的虚实;揣摩实情不全面,就不了解隐瞒藏匿事实和隐匿的变化情况。什么是度量形势呢?就是说:度量大小,谋划多少。度量钱财有无,估料人民的多少、富足还是贫乏,有余或不足的程度如何?分辨地形的险要、平坦,哪里重要?哪里危险?谋划思考哪里有优势、哪里不足?君臣之间亲近和疏远的关系,谁贤能、谁无能?谋士之间谁更聪明智慧一些?观察天运祸福,何时大吉、何时凶险?与诸侯之间的亲疏,谁可以效力、谁不能被任用?老百姓人心向背,哪里平安、哪里有危机?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什么是他们憎恶的?反叛如何明察?能了解这些就叫做善于衡量权势。揣摩实情,一定要在对方非常高兴的时候,使对方情感达到极点,对方有了喜悦,就不会隐瞒实情;一定要在他极为恐惧的时候,使其情感达到极其厌恶的程度,因为情感达到极其厌恶的程度,就不会隐瞒实情。其情感的状态一定能表现内心情况的变化。情感受到了触动却不能体现好恶喜惧的变化,就暂且安放不与他深谈,而另外问他所亲密的人,了解他情感所依托的根据。内在情绪发生变化,必然有外在表现。所以必须经常依据对方所表现的,来察知他内心的隐情。这就是所说的深入了解揣测内心深处实情的方法。
【原文】
故计国事者(1),则当审权量;说人主(2),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3)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4)谋虑。故观蜎飞蠕动(5),无不有利害(6),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注释】
(1)计国事者:谋划国事的人。
(2)说人主:向人君游说献策。
(3)数:法术,这里指办法。
(4)时其:抓住时机。
(5)蠕动:这里泛指能飞行、蠕动的小虫。
(6)无不有利害:世间没有不具备利害之心的东西。世上之事无不包含着利与害的因素。
【译文】
所以谋划国家事务的人,就应该审察形势变化;向人君游说献策,就应该认真详密地揣测实情。谋略计策、考察情欲一定会用这种策略。懂得揣测之术的道理,并加以运用,就可以富贵、也可以贫贱,可以权重一时、也可以微不足道,可以有利、也可以生害,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其办法都是同样运用了揣测之术的原因。因此,即使有古代圣明君王的法则,极高明的智慧谋略,不采用揣情的方法,那些隐藏的实情就无法获得。这是谋略中的基本原则,进行游说的普遍法则。常有事情发生在人的心中,人却不能预知,这是最难以做到的。所以说揣测实情最难把握,必须把握好时机。所以观察昆虫的飞行,都有其利害关系存在,都可以发生变化。事物变化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微弱的趋势。这些揣情的方法要经过修饰成为华丽的辞章,在以后论述。
【解析】
本篇讲述的是如何揣摩人的心意,从对方表现出来的情况去了解他所掩饰的一面。
揣情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了解世情,就是衡量整个社会的形势,了解对方所处国家国力的强弱和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情况;二是具体探知对方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了解了世情和“人情”,就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游说之策。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揣情”这个至关重要的游说环节呢?《鬼谷子》强调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揣情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包括知识修养的养成和性格的历练),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预知能力,坚持不懈,多法并用,最后揣得真情,摸清对方底细。二是要善于把握时机,对方高兴时眉飞色舞,最易得意忘形,露出马脚,而揣情者就要投其所好,令对方高兴,就能使对方在不经意中透出真情;对方恐惧时,内心恐慌,语无伦次,也会忘记掩饰自己,而揣情者就要设法探得对方害怕什么,给他以恫吓、威慑,从而使他在极度紧张中透出真情。
有了切实可行的游说之策,把握住了游说的时机,还要有具体的揣情方法,要眼耳并用,从对方的言辞中,从对方的表情变化上,细细揣摩,加以思考,同时要在谈话过程中注意诱导和试探,使对方表现朝着自己需要的方向深入。
本篇隐含了决策前要了解世情和“人情”的“量权揣势术”,做事情要善于筹划,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加以实施的“隐已成事术”,等等。
【案例】
揣情之术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无论在政治斗争、军事对抗或是外交斡旋中,都需揣测对方心理与实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孙子所云“知已知彼”与《鬼谷子》揣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仪戏楚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善于运用揣术的谋略家出现,其中张仪可以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张仪刚出道时,还不知名,由于家境不富裕,极想游说各王侯,捞得一官半职,借机发达。他第一站到了郢都,向楚王递上了自己的名帖,要求进见。楚王对张仪十分冷淡,接见张仪后也未有所表示。张仪小住几日,心中十分恼火,而且盘缠也用完,手头十分拮据。他决意要戏弄楚王,于是胸有成竹再次求见。
张仪又受到楚王召见,当时楚王一边接见张仪,一边左拥美人南后,右拥美人郑袖。张仪知道楚王十分好色,而且南后、郑袖正十分得宠,于是说:“我在楚国也停留了一段日子,一直没有什么成就。如果大王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想到三晋去看看。”
楚王说:“那么先生请便。”
张仪说:“大王对三晋之地有何需求吗?”
楚王说:“在我们楚地,黄金、美玉、珍珠,各种珍宝都有,寡人还要三晋的什么呢?”
张仪说:“那么,大王难道不喜欢美女吗?”
楚王一听,精神大振,问道:“三晋的美女如何呢?”
张仪回答说:“中原各国的美女,肤白貌美,艳丽动人,宛若仙女下凡。”
楚王感叹说:“那我真想弄来看看。”于是命令手下赏给张仪许多金银财宝,请他到三晋之地物色几个漂亮女子来。
张仪收到了许多珍宝,并不急于起程,而是继续施展他的计策。果然如他所料,不久南后派人来为张仪送行,并奉送金帛珠玉给他路上使用,郑袖也派人给张仪送来黄金千斤,并捎话请张仪多住一段时间再走。南后和郑袖如此盛情,正是担心在中原之地物色到漂亮女子,影响她们受宠的地位。就这样,张仪不仅得到楚王赏赐,也得到南后、郑袖的大量财宝,解除了困境。
过了几天,张仪又假意去向楚王辞行,对楚王说:“我马上要离开楚地,感谢您的厚待。”楚王说:“哪里,我还要拜托您多物色几名美女哩。”楚王于是设宴为张仪饯行。张仪请求说:“能否斗胆请楚王所宠爱的人来一同饮酒助兴呢?”
楚王一听,欣然应允,即请郑袖和南后出来陪酒。张仪仔细地瞧了瞧她们,突然向楚王施礼说:“我对大王犯了死罪,请求宽恕。”
楚王不解地问:“这是何故啊!”张仪叩头说:“臣前日说要为大王物色美女,可是见了南后和郑袖,我才知道她们是天下最美的了,臣真是自不量力。”
楚王一听,大笑:“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她们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南后和郑妃也欢喜得抿嘴而笑,待张仪退下后,又私下赏赐许多钱财相谢。
就这样,张仪既摸透了楚王的心思,也揣摩透了郑袖和南后的心理,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要离的击剑术
善于隐蔽自己的用心、目的、实力,向对手制造假象,使对手产生错觉,轻视自己,为自己突发制服对手造成有利的局势,是“隐己成事术”的主要技巧之一。
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的挚友要离虽又矮又瘦小,却是个所向无敌的击剑能手。他与别人比剑时总是采取守势,不先主动进攻,而是等对手发动进攻,剑锋快要刺中他而难以变招时,才灵活地躲过,而突施袭击,刺中对手。
伍子胥曾向他请教原因,他说:“我与对手击剑时,先取守势,对方认为我无能,而使他产生骄傲轻敌之心。而后我再露出空档,给对方以可乘之机,来勾起他取胜的贪心。当他急于求成向我攻击而疏忽防守之时,我再乘虚而入,突发袭击,当然就能够取胜了。”
这里虽是讲解剑术,却是对“隐己成事术”的最好解说。使用此术的关键就是隐蔽自己,制造假象,迷惑对方,引诱对方上当中圈套,而被施术者击败,使施术者达到目的。
1805年,拿破仑同第三反同盟作战时,曾成功地使用过此术。
他指挥法军乘胜追击俄军到奥尔莫乌茨时,俄皇亚历山大的近卫和增援部队赶到了。这时,俄军仓皇逃命,人困马乏;增援部队长途奔驰,亦未恢复元气。而法军却乘胜追击,士气高昂。形势对俄军仍旧不利。但亚历山大却看错了形势,意欲与法军决战。拿破仑为坚定俄皇决战的决心,使用起“隐己成事术”来:他突然下令全军停止追击,撤回前哨部队,并向俄军求和,派代表与俄方谈判。
他把自己的实力隐藏起来,装扮成惊慌失措、软弱无能之貌,使俄皇认为他惧怕决战,从而下定了决战之心,认为目前是消灭法军的最佳时机,指挥他的军队向法军发起总攻,结果中了拿破仑的圈套,被打得落花流水。
密谋未发布已被人知晓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桓公感到很奇怪,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的人。”桓公说:“那天说话时有一个向上张望的服役的人,我料想大概就是这个人吧!”于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许别人替代。
过了一会儿,那天服役的名叫东郭牙的人来了。管仲说:“这个人一定是那个把消息传出去的人了。”于是就派礼宾官员领他上来,管仲和他分宾主在台阶上站定。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你吧?”东郭牙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为什么要传播攻打莒国的消息呢?”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揣测,我是私下里揣测出来的。”管仲说:“你根据什么揣测出来的?”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神色,面露喜悦之色,这是欣赏钟鼓等乐器时的神色;面带清冷安静之色,这是居丧时的神色;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用兵打仗时的神色。那天我望见您在台上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闭上了,没有张开,这表明您说的是“莒”,您举起胳膊指点的方向,正是莒国。我私下考虑,诸侯当中不肯归顺齐国的,大概只有莒国吧,因此我就传播了攻打莒国的消息。”
揣术讲测深揣情,在通常情况下,根据对方外在举止行貌的变化去揣测他内在隐藏的真情实意。你看,东郭牙不正是这样吗?他对揣术是很精通的,并善于在实际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