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捭阖术
49617300000017

第17章 忤合第六(2)

苏秦反忤激张仪

苏秦和张仪同是鬼谷先生的学生,又一起辞师下山。苏秦游说燕赵,得到重用,这时正做赵国宰相,得意得很。可是秦国伐魏得手后,继续向赵边境进兵,大有乘胜攻赵之势。苏秦于是心生一计,想要他的同学张仪去秦国,制止秦兵冒险东进,但是如若明请张仪,也许张仪仅只依附他得一官半职就罢了,就达不到目的,于是就运用了反忤之计。

苏秦派一位门人贾舍人悄悄将张仪接到邯郸之后,让张仪自去相府。可是张仪到了相府,门人却不让他进去,张仪心想必是门人不知我与苏秦关系,故第二天,张仪拿了自己名帖再次去相府拜见,可是门人看了看名帖,不愿替他通报。张仪心中不免生气,这么一连几天,都不让见,到了第五天,门人才将张仪名帖送进去,过了一会儿,里面却传话说宰相公务繁忙,改日再见。张仪第二天再去,仍未见到苏秦,心中不免动怒。过了几天,张仪准备到相府去辞行,苏秦却传话说,明日有空,可以来见。第二天,张仪穿戴整齐,一大清早就来到相府等候。等了好半天,才被领着从侧门进入相府,苏秦正在堂上,张仪待要上前,却被相府手下人制止,要他等候。可是苏秦接见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只是不召见他。张仪站得腰酸腿软,才听见苏秦在堂上问道:“客人在哪里?”张仪气得不行,仍拱手执礼上前相会,可苏秦端坐不动不予还礼,只是说,饭后再谈吧。张仪和苏秦各自坐到案前,只见苏秦案上山珍海味,自己桌上却粗茶淡饭,张仪忍气咽了几口饭菜。待苏秦吃完,传张仪来说话,张仪忍不住大骂苏秦说,想当初你我同学,情同手足,如今我前来拜会,你先是借故不见,继以冷漠相待,想不到你才发达,就如此势利。苏秦却不恼不怒,缓缓说道:“我曾说过张兄才胜于我,不想今日你却是志大才疏。要我荐一个人岂不容易,可是只怕您难有作为,给我丢脸。你不要怪我。”张仪大骂:“大丈夫岂要人荐,我自有本事。”苏秦说:“那好,我就赐些黄金给你,请自便吧。”

张仪拂袖而去,回到旅店,满心恼怒。正好,他在路上又碰见贾舍人,遂满心倾诉自己的委曲。贾舍人即说,我正要到秦国去,你不妨坐我的马车一起去秦谋个职位。张仪遂与贾舍人一路同行,一路上贾舍人对张仪关怀备至,拿出许多金帛供他使用,到了秦国,又多以金帛珠宝贿赂秦王左右。

张仪在贾舍人的帮助下,凭其智慧谋略,终于得到秦王重用,封为客卿。过了些时,贾舍人借故要回国,来向张仪辞行。张仪对资助自己的恩人满怀感激,深情言谢。

可是贾舍人却说,先生不要谢我,您应该谢苏秦先生。张仪大为惊愕,贾舍人于是说:“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故意安排的。苏秦先生感到掌握秦朝权柄的人,非君莫属,他希望你握权之后,能阻止秦国进攻赵国。”张仪满面羞愧地说:“我竟错怪了苏秦的提携之恩了。再说,我陷入苏秦计谋中竟不能知,自愧弗如。苏秦既为赵国宰相,我怎么能让秦国去进攻赵国呢?”

之后,张仪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力劝秦王不要伐赵。苏秦利用反忤之计,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连环背向之计

春秋时期,蔡国和息国同是弱国,一个臣服于齐,一个臣服楚,蔡侯和息候同娶陈侯之女,成为连襟。息侯夫人息妫生得艳丽无比,有绝世之貌,久为姐夫蔡侯垂涎。

某日,息妫回陈国路过蔡国,被蔡侯接进宫中,避人处想动手动脚。息妫大惊,敬而远之,匆匆离开蔡国去陈。归途绕行,不敢过蔡国,回国见了丈夫,将蔡侯无理之举告诉丈夫。息侯闻言大怒,于是“背”蔡侯派使者去楚,挑唆楚王灭蔡。楚文王怕齐国出兵相救。使者说:“我们国君说了,您若假意伐我国,我国向蔡国借兵,因我们两国是盟国,又有亲威关系,蔡国必定出兵援救。等他们到达我们那里时,我们突然与您的军队联合起来,包围他,让他插翅难逃,必能擒获。”楚文王一听,拍手叫绝,于是照计行事,发大兵攻息。息侯派特使去蔡侯借兵,蔡侯果然亲率大军来救。抵达息国,安营未定,楚伏兵四起,直杀得蔡军狼狈逃窜。蔡侯逃到息都城下,息侯闭门不纳。楚兵紧追而来,直吓得他落荒而逃,半路被楚兵虏了去。楚军大胜,息侯开城出门稿赏楚军,蔡侯方知上当,中了息侯的“背向之计”,直恨得咬牙切齿。

楚文王回国,想把蔡侯生蒸了以祭太庙,经大臣们力陈利害,才改变主意,放蔡侯回国。在饯行宴席上,楚文王大张声乐,指着乐女夸天下无比。蔡侯见机会来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亦用“背向之术”惩治息侯。于是笑了笑说:“大王之言差矣。若讲天下无比,息侯夫人息妫才可称得起。”楚文王是一色鬼,闻言,急问息妫之貌。蔡侯添油加醋地形容道:“眼似秋水,面似桃花,立似弱竹临风,行如仙子凌云。”楚文王早已垂下涎水来,怔怔地说:“若有这等女子,见上一面,死亦无憾!”蔡侯出主意道:“这有何难。以大王之威,楚国之强,齐王的夫人也可弄到手,何况是一个属国的呢?”楚文王听他说得有理,放走蔡侯后,借狩猎为名到了息都。息侯出郊恭迎,设宴招待。席间,楚文王提出让息妫出来敬酒。息侯不敢不从。息妫出场,果如蔡侯所说那般国色天姿,使楚文王下定了霸占的决心。第二天,楚文王回请息侯,席间索要息妫。息侯不从被斩。楚兵攻进息都,掳走息妫,灭掉了息国。息侯、蔡侯同施“背向之术”,息侯为一女子不顾大局,先“背”盟国蔡国而“向”楚,出卖蔡侯;蔡侯为报仇亦“背”息国而自向楚国,终于使息侯家破国亡。这场连环套的“背向术”闹剧就这样结束了。

明正暗奇假以蒙敌

北宋初年西夏人经常侵犯边境,一次他们又来骚扰,渭州知州曹琦领兵出战,打了胜仗。敌人丢下物资逃跑了,曹琼派人打探到他们已经走远了,命令士兵赶着敌人丢下的牛羊,抬着他们丢下的物资,慢慢地往回走。敌人逃了几十里后,昕说曹讳贪图财物行动迟缓,队伍零散,就又返回想袭击他们。曹讳得到情报后,仍然不慌不忙地带着队伍慢慢走,部下很担心,对曹琦说:“把牛羊丢下吧,带着这些东西,跑也跑不动,打也打不了,敌人追上来怎么办?”曹玮对这些话全不理会,队伍还继续往前走,又走了半天,到了一个比较有利于战斗的地形,曹玮才命令停下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快要逼近的时候,曹玮派人迎上去对他们的首领说:“你们从远道而来,一定很疲劳,我们不想乘你们疲劳的时候和你们作战,请你们的人马先休息一会,然后咱们再决战。“敌人正跑得精疲力尽,听他如此说非常高兴,坐下来休息。过了好长时候,玮派人对敌人说:“休息好了,咱们可以交战了。”于是双方击鼓进军,曹玮的部队毫不费力就把敌人打得大败。

曹玮的部下对这一仗取胜如此容易都感到奇怪。曹玮说:“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乏。让大家赶着牛羊抬着财物作出贪图财物的样子,是为了诱骗敌人,把他们引出来。等到他们走了很远之后再回头来袭击我们,几乎走了一百里地。这时如果马上和他们交战,他们虽然疲劳,但是士气正旺,谁胜谁负很难定夺。我让他们先休息,是因为走远路的人,停下来休息一会,就会腿脚肿痛麻木,站立不稳,根本无法作战。我就是根据这一经验打败他们的。”

请看,曹玮故意制造假象,迷惑了敌人,表面上合乎敌人的判断,背离了客观实际,而实质上早已制定好了对付敌人的计划,计划的制定是根据客观的实际,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而制定出来的,这样一旦和敌人作战,就能克敌制胜,“忤合之而化转之”。这正是对忤合术的灵活运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明朝成化年间,庄浪(今甘肃永登一带)都指挥佥事、土司鲁鉴为朝廷立过功,因功被封为甘肃总兵。鲁鉴死后,其子鲁麟袭父职,被封为甘肃副总兵。但鲁麟并不满足,自恃自己的部族兵力强悍,要求任总兵。朝廷不准,鲁麟便以家子年幼为由回家,以此要挟朝廷。

朝廷采用兵部尚书刘大夏之计,一面下诏给鲁麟,奖掖他父亲的军功和对朝廷的忠心,使鲁麟为了父亲的忠名,不敢起兵闹事,一方面以照顾功臣后代为名,准其在家抚养幼子。

鲁麟闻听,左右为难。起兵造反吧,又怕坏了父亲的名声:安于现状吧,又咽不下这口气。最后怏怏而死。

明朝时,兵部右待郎梅国桢总督宣、大、山西三镇军务,负责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进犯中原。那时,北部沙漠的少数民族不会炼铁,用铁全靠中原供应。明王朝规定只限量供应北方民族生活用铁器,不能供用别的铁以防他们锻造兵器。

某日,北部游牧族首领带来一千人马,手捧几十两铁来进献,说是他们自己炼出的。梅国桢一看,心里明白:他们是想以此引诱明朝边塞放松铁禁,弄到铁造兵刃。但梅国桢想起了“因事为制”,便假意赞扬一番。送走他们后,梅国桢发公文,传令各关塞:北部民族已产铁,过去按例供应的生活铁器一律停止,并严申铁禁。

过了不久,北部民族便撑不住劲了,来请求按例供应生活用铁器。梅国桢说:“你们既已出铁,自己打造好了。”使者说没有产铁这回事。梅国桢当面拿出上次少数民族首领送来的铁。使者连忙叩头求饶,自陈诈情。

借对方的口实,还可处理内部矛盾,因事为制,平息风波。宋真宗时,张齐贤为相。一次,两名兄弟为遗产分配不均打官司。因他们是皇戚,地方官不好处理,所以直闹到宰相那里。张齐贤叫来兄弟俩,问纠纷原因。兄弟俩都认为自己遗产分少了,对方分多了。张齐贤说:“此事容易解决。今判:甲家搬入乙家,乙家搬入甲家,一应财产不得搬动,当场交换地契房产文书。”兄弟两人谁也不好再说什么,依判决搬了家,平息了这一挠头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