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49618500000043

第43章 事务公文写作(8)

(三)加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也是我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着力点。

“十五”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抓好交通、水利、电力及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面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

以实现公路网络化为重点,把交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按照建设三级环型骨架线路和周边地区等级化公路的设想,提高两纵(白水至狄家河、白水至收水),全面优化(县乡公路),争取五通(开通至黄陵、宜君、铜川、渭蒲高速公路通至白水、打通北原至门公公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白水成为南出北进的重点通道。要围绕县内主干公路加快县乡、乡村公路建设,“十五”末使全县公路实现网络化。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原则,以兴水治旱为中心,加快重点骨干工程建设,下决心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十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两大两小”灌区的改造,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苹果为重点,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实施10万亩。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重点是争取城市供水工程尽快得到国家立项并及早实施,提高城市供水能力。要重视引导民办水利的发展,积极发展井灌工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集中力量加快林皋、门公两个35千伏安变电站建设,加快白水变电站迁建步伐,完善供电网络,提高送电等级,提高供电能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信息网络建设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和完善主干传输网,大力发展各种方式的接入网,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和计算机网,实现“三网”融合,初步建成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2005年全县电信网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万门,实现安装交换机容量2.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5%以上。广播电视传输网建成光纤传输主干线和支线网,开展数据音频、数据广播业务,电视网实施多达60套电视节目,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0%以上。计算机互联网通过扩充升级公共网络平台,满足用户对大量数据、信息、图像的高速交换处理能力。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经营管理的信息网络化。依托国际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全县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都面对一个广域的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在重点高中、职业中专,建立多功能多媒体教学网,实现部分课堂教学、校园的网络覆盖率。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苹果主导产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生产、销售、储存、加工”四个环节上谋求新的突破,形成产业化开发,集团化经营的新格局。鼓励支持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联合经营、股份制等方式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和健全各类中介组织,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白水果品交易信息中心,建立苹果市场信息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产品,带动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快畜牧基地建设。以山川秀美工程、果园种草、农业结构调整和争取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改良和发展牧草,建设牧草地10万亩,并利用天然牧草地资源,积极发展以肉、蛋、奶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舍饲养牛、养羊。积极调整畜牧养殖结构,重点发展秦川牛、布尔山羊和以奶畜为主的效益型品种,发展特种养殖产品,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机制和投融资体制,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份额。特别要围绕苹果产业的发展抓好人才培养工程,使“十五”末五万户农户家家有一名科技明白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科技企业。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培育区域性技术和科技信息市场,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改革和完善各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造就一支适应高技术发展的人才队伍,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引进、交流机制,建立科技人员按技术入股,按股份分红的激励机制。走以知识促发展的道路,实施教育适当超前发展。“十五”时期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扎实抓好。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要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扩大中学教育规模。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努力营造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改革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参与我县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政府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支持科技、教育发展,确保科技、教育优先发展。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要提高1~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保持科技教育投入高于GDP值增长速度。

(五)以开发仓颉庙旅游为中心,构筑旅游经济新亮点,带动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现代服务业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传统服务业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进行逐步改造,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发展服务业要面向城乡居民消费。进一步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推广和规范物业管理。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发展农村服务业,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消费环境。

以仓颉庙为重点发展旅游产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仓颉庙维护保护工程,积极争取将仓颉庙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加大仓颉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加强联合促销,使之成为渭南环形旅游格局和黄陵旅游线上的一个支点。开发旅游产品和以洛河流域、新卓林场、水库等为主的观光旅游、人文旅游项目。

(六)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贯彻《关于加快县城建设的决定》精神,按照“有计划地优化美化老城、高标准加快建设新区、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管理”要求,加快县城建设。要以城区交通、通信、信息、综合利用、给排水等各种服务设施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以高新技术、商贸、新兴第三产业为重点,提升白水中心城市功能。加大投资和政策倾斜,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完成服务功能,重点抓好仓颉路、雷公路全线改造,加快杜康中路、自强路、彭牙路、蔡伦路的改造,使县城形成三纵四横总体框架。同时要加快地下排水、排洪设施建设,搞好城市绿化,把白水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型的现代化的新型县城,使其真正成为白水经济发展的龙头。

加快小城镇建设,要按照工贸型、生态型、综合型的要求,遵循“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使其成为乡镇企业的载体、工业的小区、第三产业配套发展发展的集中点、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大力发展中心镇和边境镇,特别是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西固、尧禾、杜康镇更要加快发展,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明星镇。集中力量,有步骤地加快林皋、史官撤乡建镇步伐,带动洛北、西北八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小城镇中心区街道全部硬化,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排水设施覆盖面达到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供电、邮政、电信、环境、公交、消防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各乡镇要按照现代化小城镇的要求,抓紧编制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和开发中心县城和小城镇。改革户籍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中心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用地。尽快形成符合城镇化经济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大幅度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创造文明、舒适、便利、高效的生活、生产和投资环境,逐步建立起适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体制健全合理、机制灵活高效、信息迅速准确、手段先进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根据《白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禁止违法建设。依照各项法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维护良性循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支撑能力和总体服务水平。搞好重点大街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治理“马路市场”。提高环卫工作的机械化水平,保持城市清洁、美化市容,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创造卫生文明城市。

(七)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运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节水节能技术,改进生产与经营方式,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加快资源初级开发产业向深加工产业转换,由低技术、低品质、低效益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坚决杜绝浪费资源、破坏资源,建立健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管理体系,实施自然资源战略性保护举措。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强“三废”污染治理的管理与监督,加快对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的“三废”治理,加强洛河流域、白水河、铁牛河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

加强生态建设,以增强绿色植被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家园为目标,抓紧实施山川秀美工程。要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思路,以保土、减灾、蓄水为目标,以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白水河流域、雷凤沟流域、铁牛河流域、纵目沟流域、扬顺沟流域、雷凤沟流域、铁牛河流域、纵目沟流域、扬顺沟流域、孔走河流域六大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的综合治理。措施布局:沟壑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沟坡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封育禁伐,塬边建设农田林网、护塬林带,利用地下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林果牧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平原区建设重点是大力造林绿化,加快农田林网、四旁植树建设。在水土保持上,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搞好坡改梯和雨水集流工程;在生态农业上,重点建设坡耕地改造、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和农村能源示范工程;在造林绿化上,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重点建设方山林场。“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平方公里,使治理率达到48%,其中:植树10000公顷,种草5000公顷,退耕还林6000公顷,新建水保工程44处。要把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林为主,山、水、田、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以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讲求实效,科学配置生物、工程与技术措施;坚持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原则,边建设,边保护,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农民治穷致富奔小康相结合的方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问题。以个体承包为主,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山川秀美工程建设。采取切实有并重的措施,停止天然林采伐,对未利用土地、陡坡地和低产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适当发展经济林木,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