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德川家康
4986600000025

第25章 视怒如敌,悟得合作之道 (4)

沃森的突发奇想,经过克里克的严密论证,造就了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假设他们分开来研究,沃森只能终日沉浸在胡思乱想的美梦中,而克里克恐怕也只能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苦苦徘徊。

现代社会是一个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应对千头万绪的学习和工作问题的。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却比花岗岩还坚硬。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只有时刻保持合作的意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有所造就,从而开拓自己的辉煌人生。

首先,青少年朋友要在思想上有自主合作的意识。

合作意识是个人意愿、感觉、情感、思维等过程的心理总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有意义,个人的行为、成功与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

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即使像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失去了精兵良将,也只能提着心唱空城计,六出祁山的结果只能是徒然无果。

合作就要有合作的意识,要有合作的态度,不能依仗着自己的能力,演绎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而轻视团体中其他人的作用。

其次,寻找可以互补的合作者。

水桶的容积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被最短的木板限定。合作也是如此,一个团体能够取得多大的成绩,也决定于最弱的那个环节。

《三国演义》中,刘备创业初期,手下能征惯战的武将有很多,让曹操羡慕得不得了,可是刘备连安身之地也没有,就是因为合作团体中缺少运筹帷幄的军师。如果他没有三顾茅庐请孔明,即使招引了更多猛将,也是徒劳的。

青少年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一定要请与自己能力互补的朋友参加。合作像是齿轮组,互相咬合在一起才能彼此带动,如果只是随意地叠加,合作本身的内聚力就发挥不出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合作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置换的闹剧。我们只有从合作伙伴身上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弥补弱点,才能提高自身生存的本能,合作才会变得有意义。

最后,重视与合作伙伴沟通。

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集思广益才是合作的精髓。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虚心多听取他人的想法。

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战胜我们面前共同的困难。

善于合作是一个人谋求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发脾气就意味着在前行中倒退了一步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执掌大权。当时的家康虽已有相当的实力,却仍主动与秀吉议和,并答应将长子于义丸送到大阪当人质。

但秀吉对家康仍旧不放心,深恐有一天家康会造反,决定以联姻为由逼家康到大阪,再想办法制服家康。

秀吉现在有更重大的事情要谋划:他必须立即遣使去滨松,说服家康,让他答应娶自己的妹妹阿旭。

但秀吉只有一个妹妹,一个已为人妇、生儿育女且渐入老境的女人,秀吉却强迫她与丈夫分开,改嫁给家康。

“此事该如何办好?”尽管秀吉一向多谋善断,可这次却并非胸有成竹。

诚然,家康自从正室筑山夫人五年前死于非命后,如今算是独身。论年龄,家康今年44岁。预定嫁过去的新娘子阿旭已经43岁了,而且年轻时因常在田间劳作,皮肤很粗糙,脸上风吹日晒的皱纹很深,靠涂脂抹粉已经难于掩盖。加上出身卑微,不久前还是一个没有官位的武士的老婆。

家康究竟肯不肯娶这样一个女人为妻呢?

秀吉最后决定让织田信雄当介绍人,派使者前往滨松。使者土方勘兵卫是个擅长辞令的人。他对家康说道,为了天下和两家的安宁,没有比这更可喜的事了。家康只是点点头,一直不做声。

最后他开口道:“请让我考虑一个晚上,不过我不会让各位失面子的。”

此后当他退到内厅,召集重臣们计议这件事的时候,家康已经拿定了主意。

不过,大部分重臣都表示反对,他们气得脸色发青,满脸鄙夷的神情。他们说,主君如此高贵的血统,不应该同农民这样出身卑贱的人结成姻眷。他们根本不想承认秀吉是从三位大纳言这样的高官。

“别说了。”家康不高兴地说。

“这种感情用事的夸夸其谈,即使听一百个晚上,又有什么用呢?请想一想看。”家康必须从另一角度使他的家臣们保持作为德川家家臣的自尊心。

家康虽已历经沧桑,步入中年,但听到这个消息仍感到惊讶和愤怒,居然让他娶一个四十三岁的有夫之妇,真是奇耻大辱!

但正是在经历过很多困难之后,家康觉悟到自己之前过于骄傲、目光短浅,于是忍住怒气,欣然接受了这场联姻,决心与丰臣秀吉打一场持久战。

丰臣秀吉本想以这种不合理的要求逼家康反抗,好以此为借口灭了德川氏,没料到家康却对其要求百依百顺,从而让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

家康的做法是智慧的,对一个智慧的人来说,愤怒是对自我的摧残。

生命在一刻不停地奔向终点, 而我们的灵魂还不关照自身,而是把喜怒寄予别的灵魂,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

一些人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总会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愤愤不平,愤怒由对客观现实某些方面不满而生成,比如在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

表面看起来这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出的自尊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于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回过头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戕。

有一位得道高人曾在山中生活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

他的家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大家都说,兰花就是高人的命根子。

这天高人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

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些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

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

这下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师父回来了,他知道这件事后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平心静气地对弟子说了一句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弟子听了这句话,不仅放心了,也明白了。

我们长大之后,不仅个子变大了,会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变“大”了。一有人不顺我们的意,我们就要大发脾气,尤其是面对爸爸妈妈的时候更是容易发作。

“人最大的缺点:坏脾气。”

这是特蕾莎修女的一句名言。我们或许应该把它贴在床头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向特蕾莎修女学习。因为在几十年的传教生涯里,特蕾莎修女不管遭遇到什么,都能够心平气和,保持心理的平衡。

这和我们动不动就发脾气正好相反。或许她知道,恶劣的情绪对事情的发展根本就是于事无补,甚至会伤害到自己身边的人,尽管有一天你不再发脾气了,但记忆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永远抹不去。而你可能因为自己的坏脾气而失去亲人和朋友,他们将离你而去,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你的坏脾气“埋单”。

有这样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发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怒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男孩每天钉的钉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

父亲又告诉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就像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多少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富兰克林曾说过:“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事实上,发脾气是可以控制的。要控制这种坏脾气,必须提高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而这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和评价,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

一个老板对下属发火,原因是下属工作失误。这位下属不敢对老板生气,回来对妻子乱发脾气。妻子没法,只好对儿子发脾气,儿子对猫发脾气。在这一连串的行动中,只有老板对下属发脾气是有些缘由的,其他则都是无中生有。所以,在发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下,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这样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

生活中你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发冲冠。

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第三步,学会冷静下来。

无论遇到多么让你愤怒的事情,都要设法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一旦冷静下来,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经好。

家康在管理自己情绪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每个人时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青少年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每次要发脾气前,先冷静问问自己:别人不会为我的坏脾气“埋单”,我发脾气对我自己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如果你自己也不想这么做,那么还是收起你的怒气吧,像家康一样在理智中快乐前行。

嫉妒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是不会有丝毫同情心的。

——拉罗什福科

家康取得大阪胜利后,在回骏府途中突遇大雨,在停留期间,家康对侍臣道:“道春在吗?把道春叫来为我讲释《论语》。”

家康非常偏好《论语》,他对于学问异常地热心经常将年轻教师林道春安置在身边,让他讲解朱子注释的版本。

林道春实名信胜,出生于京都,13岁学习唐诗宋词,批点《苏东坡全集》,被世人认为是神童。他21岁讲解朱子学的经典论语,门人无数,深受其他学者嫉妒。

为此,家康很是不解。他曾当做众人的面说道:“所谓的学者,真是一些气量狭隘的人啊!不知道提升自己,就只会嫉妒别人!”

家康对真才实学的林道春非常欣赏,委以重用。他极为讨厌那些没有实学却善妒忌的人。后来道春成为德川家的学问最高权威,他的子孙代代被称为“林家”。

家康身边的那些学者与林道春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也就无可奈何了。

不怕别人比自己厉害,只怕自己不知道提升自己。

清朝同治年间(1870),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前往天津查办天津教案。这件案子十分棘手,自己甚至可能因此丧命。所以,他写下遗嘱,告诉长子曾纪泽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丧事和遗物等。这封信就写于曾国藩赴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