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德川家康
4986600000026

第26章 视怒如敌,悟得合作之道 (5)

曾国藩在信中着重告诫儿辈在道德修养上要力戒嫉妒和贪求。至于“不忮”,也就是不嫉妒,曾国藩也特别要求儿女们要胸怀宽容,不能心怀嫉妒。

“德莫凶于妒”,嫉妒的心理让人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而是将眼睛盯在别人的成就和快乐上,并且因为别人的优秀而痛苦,渐渐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自己的才华也在“嫉妒”中葬送。

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师徒三人隐居在深山之中研习兵法,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庞涓先一步下山到魏国做了三军统帅,而孙膑则留在山中继续向老师学习,并且研读了《孙子兵法》。学有所成之后,孙膑也经人介绍投靠了魏国。

在魏国,孙膑与庞涓朝夕相处,但那时因为孙膑的军事才华已经远远超过了庞涓,庞涓感到自己的地位不保,对孙膑暗起嫉妒之心。

为了除掉孙膑,保住自己在魏国的将军地位,庞涓不顾同学情义,设计污蔑孙膑谋反,让魏王把孙膑的膝盖给削了,孙膑因此成了一个废人。

当孙膑知道自己是因为师弟的陷害才沦落至此之后,开始装疯卖傻,终于找机会逃到了齐国,成为齐国的一员大将。

而庞涓因为失去了师兄的指点,军事才能已经力不从心。若干年后,魏国进攻韩国,孙膑协助齐国出兵救韩。他采用添兵减灶的诱敌之计,骗得庞涓轻进,最后用伏兵把庞涓率领的魏军团团围住,庞涓被迫自杀。

庞涓背叛同门,因不如人,不虚心学习提升,却因嫉而生恨,甚至要将孙膑置于死地。这些丧失良心的做法,正是嫉妒的魔鬼在驱使他的灵魂。

其实,嫉妒是人向往美好的天性使然,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自然会有羡慕和自怜的情绪。但控制好这种情绪,就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奋进的动力。

美国总统亨利·杜鲁门化嫉妒不满为进取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查理·罗斯中学时由于品学兼优,得到全校最年轻、最有威信的教师布朗小姐的极高评价和期待。在毕业典礼上,布朗小姐出人意料地向他表示了个人的祝福——当众亲吻了查理。

事后,许多男生表示不满,其中一个男孩由于强烈的嫉妒,还当众指责布朗小姐偏心。查理毕业后由于在报界工作勤奋,成绩显著,被亨利·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白宫负责出版事物的首席秘书。

而那个曾经因强烈嫉妒而指责布朗小姐的男孩,就是把嫉妒变成奋进的力量,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亨利·杜鲁门。

对我们青少年来讲,如何战胜嫉妒呢?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使自己强大起来。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患得患失,更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

当我们把心思用在不断提升自己,为理想奋斗时,自然无暇嫉妒别人,也不会有时间抱怨所得甚少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虽然优秀,自己也非一无是处。

再说,当今是合作共赢的社会,朋友优秀了,对自己不也是一件好事吗?虽然一时得不到想要的,但至少可以通过努力一步步地接近目标,即便最终失之交臂,毕竟也努力争取过了,无怨无悔。

谴责他人不如做好自己

人人都有惊人的潜力,要相信你自己的力量与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

——纪德

苏轼《留侯论》中:“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一句虽然极赞张良之勇,用在家康身上似乎也不为过。

家康与信长和秀吉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拥有孤立的忍耐,在逆境面前,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强敌面前,他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在大好的形势下,家康也能心态平和。

当今川义元代自己管理自家的领地时,他选择了忍耐;在主公今川义元战死时,他并没有意气用事,非但未遵守武士精神,反而与敌人缔下盟约;当织田信长要他杀掉儿子时,他竟残忍地以“莫须有”的罪名逼迫长子信康自尽;信长死后,他没有逐鹿中原,而是静观其变;此后,他在得胜的情况下也选择了归顺丰臣秀吉。

终于,在强敌一个又一个去世后,他无情地挑起了关原合战,以自己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力压群雄,实现了自己暗藏四十多年的抱负,杜鹃鸟终于啼叫了。

家康对于他的对手,都做出过无条件的让步,这便是他的忍耐。然而这忍耐既非怯懦,亦非屈服,能忍之人,恰恰是坚强之士。

再看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皆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之人。信长总是随意谴责下属,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残暴地屠杀反抗的百姓,激起天下之愤;而秀吉则刚统一天下就发兵侵略外国,劳民伤财,最终丢盔弃甲。

家康无时无刻不在完善着自己,他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他从信长那学到了果断,他从秀吉那学到了策略,当他败给武田信玄时,也领悟到了武田战法的精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就是战场上用兵的神奇。

家康的智慧还在于他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差距,总结失败的原因,不会轻易谴责他人。基于此,家康能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形势下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明智的抉择。

做人应当宽厚容人,不过于苛求和谴责他人,要善于容人之过,这样你的周围才会充满知心的朋友和良师。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和许多人都是朋友,其中包括若干被认为是孤僻、不好接近的人。

有人很奇怪地问卡耐基,说:“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忍受那些老怪物呢?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一点都不一样。”

卡耐基回答道:“他们的本性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细节上难以一致罢了。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去看这些细枝末节呢?难道一个不喜欢笑的人,他的过错就比一个受人欢迎的夸夸其谈者更大吗?只要他们是好人,我们不必如此苛求小处。”

卡耐基不愧是人际关系学大师。其实,每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

与人相交,要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小节,诸如生活习惯之类,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沉思录》曾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有好就有坏,如果一厢情愿地希望这个世界上人人完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遇到了那些骗子、背信弃义的人以及做错事的人,那也不过是遇到了这些人中的一个。

他们只是因为一时没有分清事情的好坏,暂时迷失了他的目标,走上了歧途而已。他们无论做错了什么事,实际上并不会对你的心灵造成什么伤害,因为只有你自己的心灵里存在着恶和伤害的时候,你才能够被伤害。

庄子在栗园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鸟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

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

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鸟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招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

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

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鸟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当你遇到欺骗你、侮辱你以及对你做错事的人时,你要马上提醒自己,世界上不存在这种人是不可能的,你只是遇到了这么多人中的一个而已。这样你将变得对每一个人的态度都更为和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尽力劝导那些迷路的人并尽量纠正他们。

因此,如果别人对你做了错事,你也绝不要责怪任何人。你可以去尽力纠正他们,改变他们做错事的原因,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去让他通过这件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力改正,如果你还是做不到,那么至少让这件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你不满还有什么用呢?

遵循本性,是境界也是智慧

如同粗糙的果皮可以包裹最甜蜜的水果一样,丑陋的外表往往掩盖着善良和诚挚的本性。

——塞缪尔·斯迈尔斯

大阪之战后,家康比儿子秀忠提前一步抵达京城,等待秀忠率领的关东军的到来,苦等了数日却不见动静,因此,家康感到十分不高兴。

家康身旁的一个近臣,注意到家康满脸不悦的神色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传书信给正在上京途中的秀忠。

“大御所看起来非常焦急不安的样子,是否能请秀忠殿下尽快赶过去!”

秀忠看完信后,回想起当年关原之战的惨痛教训,生怕父亲再次生气,于是决定立刻带领几个随从先行赶到京都。

来到二条城的秀忠并没有率领大军,这令家康感到十分疑惑,听完秀忠的解释后,家康勃然大怒道:

“你真是愚蠢到极点了,连武将应该具备的基本判断力都丢弃了,将来如何能胜任大将军的职务呢?你若担心因为迟来而遭我责骂,可以具实反驳说:‘现在军情并不紧张,如果我们快马加鞭连夜赶路,士兵们将会不堪重负,导致疲惫,这样于己不利,所以我才没有让他们快速行军!’你若能按照常理想到这点的话加以反驳,而不用考虑我的感受,才够资格当天下第一刀大将军!”

哲学国王马可·奥勒留说:“我按照本性经历所发生的事情,直到我倒下安息,直到我呼出的气息化为我每日吸入的那种元素,直到我倒在这块大地上——我的父亲从它收集种子,我的母亲从它获得血液,我的奶妈从它吸取奶汁,在许多年里我从它得到食物和饮料的供应;当我践踏它,为许多的目的滥用它时,它默默地承受着我。

别人对你做了错事吗?让他去注意吧。他有他自己的气质,他自己的活动。我现在有普遍的本性要我有的,我做我的本性现在要我做的。”

遵循本性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是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遵循本性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很多时候,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境界。

从某个角度看,人烦恼的产生来源其实只有一个,不愿顺其自然,不愿接受冥冥之中的安排。遵循本性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白石老人有一把飘然若仙的美髯,睡觉时一向是将其自然安放:或安于被内,或露于被外,悉听尊便。

但某一天,一个友人突然问他:“将长髯放在哪里睡觉更舒服?”白石老人开始琢磨长髯摆放的最佳位置。这一琢磨,竟觉得无论放哪儿都不再舒适。

结果,一向睡眠挺好的白石老人,竟被那美髯的位置折腾得彻夜不眠。

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之所在,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遵循本性的道理。因此,拔苗助长固不可取,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愚蠢。

青少年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指导原则,有自己特殊的生存本性,既然要做到顺其自然,就不要重视别人是怎样看你的,而是直接前进,遵从你自己的本性,判断每一符合自己本性的言行,不要环顾左右看是否有什么人将注意它,也不要期望柏拉图的理想国,而只是满足于只要最小的事情进行得很好。如果做或说一件事是好的,那么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应当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使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活出自己生命的本色,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