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111

第111章 4佛:心无一物乃成佛

第八章4佛:心无一物乃成佛

佛字由“弗”和“人”两部分组成,弗的意思是不要、去除、清空的意思,就是一个否定含义的副词。“弗”的旁边加上“人”,就诠释了佛的本意:佛就是让人去除掉人生中不必要的东西,清心寡欲,心灵进入一个虚无的胜境,也就脱离了俗世的纷扰烦忧。一个人的心灵如能做到此般清明空灵,他已经是佛了。

关于佛字,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明帝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高丈六的金人在宫廷里飞翔,一手持弓,一手握两支箭。梦醒后,就把梦中所见的事问了朝中众臣,大臣傅毅说,我听说西方有圣人,名字叫做佛,而陛下所梦金人,手拿一弓二箭,这就是佛字。

在宗教文化的意义上,“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要为“佛”下一个定义,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而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其前提是知道人生什么是不需要的,是需要剔除的。

现代社会的人们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更侧重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上的需求,佛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可以净化现代人的心灵,达到一种圆满的人格状态。佛说,放下包袱。劝世人把欲望消除到最小,生命本身是最重要的,关注生命的本身就能获得人生的欢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的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就是说,天下的罪过没有比贪欲更大的,天下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厉害的,天下的灾难没有比想掠夺更严重的。所以,知道该满足时就满足,就会永远知足。老子的这番话无形中对佛做了一个深刻的诠释。

当人刚来到人世的时候,还是一个脑中空空的婴儿,他内心没有繁杂的名利欲望存在,故而他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高兴就哭,高兴就笑,看什么都惊奇,玩什么都欣喜,生活在一片欢喜之中。然而,当人们渐渐长大,心灵逐渐装载了各种欲望,心渐渐成为一个贪婪的无底黑洞,即使吞噬万物也不满足,烦恼苦痛开始滋生。在未被欲望吞噬之前,人们若能趁早抛弃名利之心,抛却内心的种种欲望,无欲一身轻,自然重返心灵的至境,重获人生的欢乐。无形之间,你已参透佛法,修得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