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3楷书:执守心灵纯净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又不失圆润,用笔灵活多变,讲究藏露悬垂,结构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追求一种豪放奇逸的美,可作楷模,故名。正是由于楷书这种似柔实刚的中正圆润之美,让楷书备受世人喜爱。其实,人行于世,也当如楷书这般似柔则刚,以圆融包容之态应对万事万物,内心守得自己的一片清明,才是最佳的生活之道。
《庄子·人间世》中曾说:“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一个人若能做到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内心却始终固守着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守着内心最初的纯净,他已到达心灵胜境,外界的万事万物难以左右其初心。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贡献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昏君,还是明君呢?”百官多是趋炎附势之徒,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正当魏王为这些赞美飘飘然之时,生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魏王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何以见得?”任座说:“大王取得了城池,没有按照顺序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你是昏君。”一番话说得魏王恼羞成怒,立即命令侍卫将任座赶出了宴席,听候发落。接着,魏王又问下一位臣子,这位臣子回答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何以见得?”这位大臣说:“臣听说明君手下多出直臣,现在魏王手下有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听罢,魏王赶紧让人把任座请回来赴宴。一场纷争就此化解。
故事中,那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以“柔”的姿态说魏王是明君,确实能博得魏王的欢心,也为自己换取更多升官发财的机会,却会导致魏王更加昏聩,朝政混乱,天下黎明百姓受苦受难。任座以“刚”的态度直谏魏王,指出他的昏庸之处,一颗忠诚正直之心尽显无遗,他却没有顾及到魏王身为国君的尊严,让魏王在众臣面前丢了脸面,因而被驱逐出去。而接下来的那位大臣却懂得“似柔实刚”的道理,将话说得极为圆滑,看似赞美,实则点出了魏王的昏庸,给魏王树立了明君的概念,引发了魏王的善,也将任座从可能的厄运中解救了出来。
古代的钱币也总是内方外圆,为人处世也当如这内方外圆的钱币一般,圆融地对待万事万物,心中坚持自己纯净的心灵之境,不为外界的名利所动。如若内外皆方正,菱角太过分明反而容易和他人产生摩擦,生出许多是非来,也难免在这尔虞我诈的人世间遭人嫉恨,处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外柔内刚,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面对这个世界的尖锐时不得不运用的人生智慧,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