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123

第123章 6王羲之:圣者之飘逸

第九章6王羲之:圣者之飘逸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的书法让世人称奇,他飘逸的圣者风范更让世人倾慕不已。这主要得益于他平时注意观察大自然本身的美妙,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挖掘超脱尘世的精妙,融入其心,涵养出一颗飘逸绝尘的心灵。

自古以来,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或是钟情于花花草草,或是沉溺于豢养鸟兽,王羲之的爱好却与众不同,他独偏好养鹅。王羲之爱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曾经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道德经》,可是他也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偶然得知王羲之喜欢白鹅的嗜好,他便托人买来一群品种好的白鹅,豢养在道观旁的池塘里,打算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献给王羲之。

鹅还未献出,却恰逢一天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乘舟于绍兴游览,船到县禳村,见岸边有一群白鹅,王羲之看得出神,询问得知这些鹅为道士所养,河里鹅群悠闲地浮游,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对王羲之的要求,道士求之不得,便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白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王羲之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应讲究自然之美,领悟大自然的风韵。自然之道就是游离于四海、尘垢之外,追求自我的释放。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王羲之书法追求自然秀美、潇洒飘逸、结构自然生姿、不露人工雕琢之痕,望之惟逸、发之惟静,表现出一种超逸世俗的宁静与朦胧的境界。于是,他醉心于山水林泉的自然之美,崇尚人生的自然放达之美。书法上师法造化,循自然之势,形成自然飘逸的风格。

道家认为,恢复自然本态,清静无为是最高境界。在道家看来,白鹅性格孤傲,超凡脱俗,那洁白的羽毛,象征着清雅天真、纤尘不染。白鹅是处身幽静山林用以解脱孤独的对话者,也是修身养性最好的同行者和追求永恒无限的象征者。

见微知著,善于从身边细微之物品味自然之纯净、人生之真味,逍遥游于人世,自得圣者之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