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5危难当头,气节不失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爱国人士频出,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是历史的丰碑,他们用生命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演绎成了一段段传奇。
南宋末年,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十一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幼帝逃脱,于是他盛装朝服,对幼帝赵昺说:“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九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崖山之战终于以宋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标志着流亡政府的最后崩溃,也宣告了历时三百二十年的宋朝灭亡。
陆秀夫是伟大的爱国者,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南宋江山,可是,南宋朝廷已经是穷途末路,尽管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竭力挽救,但终究无力回天。陆秀夫的努力虽未能重扶正倾之宋室,但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人一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成功,更有高尚的人格精神,所以,陆秀夫在事业上的失败并不能毁损他的伟大。相反,临危受难的刚毅,不堪凌辱的决绝,都是令后辈肃然起敬的可贵精神。
人往往在最后的时刻才能体现出品格的高下。项羽固然自负,但四面楚歌绝不苟且偷生,一代枭雄的气魄和悲凉在乌江岸边写下传说。越王勾践忍气吞声,甚至为吴王夫差尝食粪便,以换来自己的性命,却在床榻之上卧薪尝胆,终于重建帝国。后主李煜天性羸弱,被人擒获后,整日哀伤感慨“阶下囚”的悲歌,终于还是被谋害了,文人的多愁善感让他连苟活的机会都不可得。崇祯帝在王朝覆灭的一刻,不但自己一心求死,还杀了无数的嫔妃、宫娥,其残忍的一面留给了历史,任由后人评说。
在危难时刻,每一个谨小慎微的举动都暴露了巍峨和软弱,人性之光也在这个时候散发出了动人或伤人的力量。保国是一种责任,殉国也是一种责任。在无法不受凌辱的时候,纵身一跃既保全了国家和君王的尊严,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说陆秀夫托起了帝国的气节,同样也浇铸了自己灵魂的雕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对国家负责、对职责负责、对自己名誉负责的人。